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动-静脉交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6例(82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和82例(8只眼)无BRVO的眼底彩色照片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显示:BRVO多发生于颞侧(90.3%),尤其是颞上象限(54.9%)。在阻塞处,有静脉后位交叉(vein-posteriorcrossing,V-Pc)者为100%(82/82);而在3个不同对照组的动-静脉交叉(arteriovenouscrossing,A-Vc)处,V-Pc分别为:B组67.1%(55/82),C组70.0%(49/70),D组74.4%(61/82)。阻塞组与三个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提示V-Pc可能是BRVO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对静脉的机械压迫可能是BRVO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动—静脉交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6例(82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82例(82只眼)无BRVO的眼底彩色照片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显示:BRVO多发生于颞侧(90.3%),尤其是颞上象限(54.9%)。在阻塞外,有静脉后位交叉者为100%(82/82);而在3个不同对照组的动-静脉交叉处,V-Pc分别为:B组67.1%(55/82),C组70.0%(49/70),D组74.4%(61/82)。阻塞组与三个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复习连续的37例RVO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的38只眼临床资料。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19例2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18例18只眼。结果手术中确认27只眼有新生血管膜,23只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4只眼视力改善,占89.5%,其中22只眼有0.1以上的视力。4只眼视力未变。CRVO组病史较长,手术后视力改善较少。结论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能改善多数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RVO眼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早期倍频Nd:YAG(532)固体激光器治疗的疗效。早期BRVO患者70只眼根据光凝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光凝组和晚期光凝组,观察12-18月。结果显示:早期光凝可促进BRVO患者出血的吸收;降低视网膜和/或视盘新生血管及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在降低黄斑水肿方面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对视网膜出血范围≥5PD,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功能的BRVO,在屈光间质清晰的情况下,尽早施行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micro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对穿通伤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的治疗价值和效果。方法用V-R术结合视网膜切开及硅油填充治疗64例穿通性RD患者。结果出院时视网膜复位者58例(90.6%),其中34例随访3~15个月,视网膜保持平复者占73.5%;视力在数指以上者22只眼(64.7%),≥0.05者6只眼(17.6%)。结论该方法能治愈用常规显微V-R术难以治愈的患者,其中占1/6的患者达到脱盲。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青 《临床眼科杂志》2000,8(6):474-474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笔者近来采用昆明龙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 RVO56例 59眼,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患者104例均按住院号随机分组,单号为注射用灯盏花素组,双号为对照组。 (1)注射用灯盏花素组:56例59眼,男35例,女21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 69岁(55~65岁占 81%),平均 50.5岁;单眼53例,双眼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39天,平均20.5天;入院时盲目至视力低于0.1者42例,占75%,0.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24例24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10g?L-1Lucentis0.05mL1次,7d后行局部视网膜光凝。观察联合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13±0.10,治疗后1个月为0.29±0.2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13眼(54.2%)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联合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85±154)μm,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为(383±173)μm(P<0.01)。联合治疗后1环、2环、3环P1波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射后3眼出现结膜下出血,1眼白内障加重。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视网膜局部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快速降低CMT,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在不同时期进行光凝及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进行比较,探索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75例BRVO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将所有患者分为5组,A组14例、病程为3~6个月,B组16例、病程<3个月,以上两组入选后即行黄斑区局部格栅样光凝及颞上象限局部光凝治疗,C、D、E组均为入选后即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mg,注射后光凝时间分别为2周、4周、6周,每组15例。对比观察5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结果。结果 BCVA:5组中以C组BCVA改善最为显著,优于A、B、D、E组(均为P<0.05)。OCT结果:C组最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A、B、D、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E组均明显低于A、B组(均为P<0.05)。mfERG结果:C、D、E各组黄斑区(即1、2环)P1、N1波振幅密度分别与A、B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光凝治疗BRVO效果优于单纯激光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2周后行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肖信  刘伟民  王英 《眼科新进展》2014,(12):1157-1160
目的 应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qualityanalysissystem,OQASⅡ)比较弱视儿童与正常儿童视觉质量和散射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就诊患儿中随机选取弱视儿童28例(53眼)和正常儿童28例(47眼)作为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儿童行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Visiometrics公司)检测、散瞳检影验光和标准对数视力表评估。比较两组屈光度、视力、MTF截止空间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scatteringindex,OSI)值及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QASvalue,OV100%、OV20%和OV9%)。结果 弱视组矫正视力和等效球镜分别为0.26±0.17logMAR和(2.91±3.25)D,弱视组MTFcutoff、SR、OSI、OV100%、OV20%和OV9%分别为(30.91±15.24)c?d-1、0.20±0.11、1.15±1.42、(1.03±0. 51)c?d-1、(0.78±0.45)c?d-1、(0.52±0.38)c?d-1;正常对照组MTFcutoff、SR、OSI、OV100%、OV20%和OV9%分别为(37. 49±9.81)c?d-1、0.23±0. 07、0. 74±1.39、(1.25±0.33)c?d-1、(0.94±0.30)c?d-1、(0.61±0.21)c? d-1。两组儿童MTFcutoff、OV100%和OV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儿童的球镜和柱镜度数与MTFcutoff、SR、OSI、OV100%、OV20%和OV9%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弱视儿童的视觉质量较正常儿童差,且主要表现在中高频对比度部分下降,散射不是导致弱视儿童视觉质量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观察颞上支与颞下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的动静脉交叉点特点以及与盘缘距离的关系。方法 收集颞上支BRVO患者53例和颞下支BRVO患者51例的荧光血管造影负片,分别观察其颞上支和颞下支第一动静脉交叉点,并测定交叉点与盘缘的距离,应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颞上支BRVO53例,男性27例,妇性26例,平均年龄为56.72岁。颞下支BRVO51  相似文献   

11.
49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氩激光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的激光治疗可促使视网膜出血水肿尽早吸收,减轻黄斑水肿;预防新生血管发生,防止玻璃体积血。自1992年以来我们用氩激光治疗本病,其中随访资料比较完整的有49例49只眼...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MCBRVO),可因出血掩盖了阻塞的血管,使临床通过眼底检查甚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也不易观...  相似文献   

13.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氩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28例(28只眼)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视力变化判断: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结论 视网膜光凝可以制止视网膜出血,促进出血吸收,减少玻璃体出血;解除黄斑水肿,有利于中心视力恢复,封闭视网膜无灌注区,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holeretinal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visual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激光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后术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英]/McAllisterLL…//ArchOphthalmol.-1995,113(4).-456~462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视力减退的常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阻塞部位通常认...  相似文献   

16.
陈锋  李润春 《眼科研究》1999,17(6):488-490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经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RVO病例52例,健康对照组52例,使用Acuson 128XP/ 10型彩色电脑声像仪,测定也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中央静脉(CRV)及眼动脉(O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 RVO患者CRV和Vmax及Vmin均明显低于健眼(P〈0.  相似文献   

17.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2016,(12):1165-1167
目的 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mm×3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 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60例(60只眼)进行回顾性的疗效分析,结果51例有效,9例无效,显示视网膜光凝可以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消失与缩小,减少玻璃体出血,降低了因缺氧而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性,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了RVO的视网膜光凝机制,治疗时间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和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使用ATL-HDI3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RVO患者患眼48只、对侧临床健康眼39只及正常对照眼40只的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CRV最大血流速度(maximunvelocity,Vmax)。结果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A的PSV和EDV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CRA的PSV显著低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V的Vmax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结论RVO患眼和对侧临床健康眼血流动力学异常。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红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半导体红外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治疗效果,对58例RVO患者用Keeler公司“Microlase”半导体激光器(波长810nm)作区域封闭或全视网膜光凝(PRP)。结果:17例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175及0.40;7例半球阻塞(Semi-CRVO)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为0.116及0.40;34例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患者则分别为0.19及0.465。经t检验,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是RVO重建供氧平衡的重要手段,疗效肯定。半导体红外激光有比氩激光更易穿透浑浊介质和更少影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功能等优点。早期进行区域封闭或全视网膜光凝,有利于保存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