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治疗胫骨下段开放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2007年2月,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22例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伤口均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0周(16~25周),按Ma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9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显露充分、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少、固定确切可靠,对于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局部内外侧软组织损伤重或皮肤条件差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04年5月~2005年2月,对30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延期切开复位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预防性植骨。[结果]术后随访8~17个月,平均13.9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7周(9~16周)。按Mazur评分标准:优2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3%,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预防性植骨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后内侧解剖板治疗陈旧后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治疗陈旧性后踝骨折伴踝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16例陈旧性后踝骨折伴踝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严重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75%。结论胫骨远端内后侧解剖型板符合胫骨远端内后侧的解剖形态,起到一种压板效应,能使陈旧后踝骨折块容易复位,固定确切可靠,符合后踝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对于陈旧后踝骨折伴踩关节后脱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6例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以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以临床功能和X线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35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6周,按Tohner—wruhs评分,优1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治疗大块后踝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治疗大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对18例大块后踝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随访4~16个月,骨折均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严重并发症;按Ma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钢板符合胫骨远端后内侧的解剖形态,起到一种压板效应,固定确切可靠,对于后踝大块骨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内侧和(或)后外侧入路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4(20.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6.4±0.9)个月。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9例,良3例。未见关节面塌陷及膝关节内外翻情况发生。结论膝关节后内和(或)外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人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获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未见明显骨折端移位,无膝关节伸屈受限.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2.8±2.2)分.有2例后抽屉试验弱阳性.结论 经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入路简便、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获得随访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i2例,女性6例;年龄29~55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伤4例,2例同时合并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无内固定失败。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8%。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直视下进行骨折的复位固定,便于操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伴前方软组织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路  陈位  黄雷  朱彦昭 《中国骨伤》2012,25(6):490-492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伴前方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对31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4~68岁,平均46岁。14例为开放性骨折,按照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A型2例,ⅢB型2例;17例为闭合性骨折,按照Tcherne-Oestern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2例。根据AO分型,属于43A型(26例)及43C1型(5例)。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AOFAS(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踝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0min(40~110min)。平均出血量为100ml(50~200ml)。术后闭合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10~18周),开放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9周(15~29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1例出现4°足内翻,1例出现3°足外翻。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69~100分,平均(88.4±9.7)分。其中优10例,良17例,中4例。结论:对伴有局部内外侧软组织损伤或皮肤条件较差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后内侧入路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期经小腿后内侧入路植骨治疗胫骨下段开放骨折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二期小腿后内侧入路取髂骨植骨对24例胫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术后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骨外露等严重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距植骨后12~18(16±2)周。踝关节功能根据Mazur评分系统评定:优20例,良2例,可2例。结论小腿后内侧入路因其具有显露充分、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二期经小腿后内侧入路植骨是治疗胫骨下段开放骨折术后骨缺损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1岁;左踝5例,右踝6例;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9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Ⅳ度,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6个月,平均15.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1.6周。术后采用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83~100分,平均87.2分。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接骨板固定后踝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建  张娜  彭忠 《临床骨科杂志》2013,(6):700-701,705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板(LCP)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闭合复位(A组)和切开复位(B组)各46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内或外侧解剖LCP固定治疗和切开复位LCP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采用Tornetta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疗效满意度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较切开复位解剖LCP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远端1/3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对29例胫骨干远端1/3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植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估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Johner-Wruh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0.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70.7±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7.3±16.4) mL;患者X线平均愈合时间为(14.7±2.6)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5.2±3.1)周;患者治疗后Johner-Wruh评分显著上升(P〈0.05);术后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3.4±2.1)分;随访发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干远端1/3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延期(伤后9~19 d)治疗36例B3、C型Pilon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石膏固定6例,骨牵引11例,腓骨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11例,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3个月。术后2例出现医源性腓浅神经麻痹,1例闭合骨折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6.1%。SMFA问卷得分0~39(24.7±8.2)分。结论选择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解剖复位、L-解剖锁定板坚强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延期分步手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念东  王飞龙 《中国骨伤》2011,24(3):256-258
目的:探讨高能量Pilon骨折的适宜手术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其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1~54岁,平均36.8岁。采用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16例,Ⅲ型10例。Ⅰ型骨折选择螺钉和克氏针固定,Ⅱ、Ⅲ型骨折选择薄的胫骨远端内侧三叶草钢板或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采用Mazur评分标准,从踝关节肿痛程度、步态、踝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也未出现内固定物折断、脱出等并发症。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32周,平均15周。根据Mazur评分,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伤后在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延期分步钢板内固定既能减轻软组织损伤程度,又能提供坚强内固定以利早期关节活动,是提高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延期锁定钢板加髓腔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常国  宋自昌  贾琨  刘国华 《中国骨伤》2009,22(11):809-811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LCP)加髓腔植骨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7~58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4h。按AO分类:43-A13例,A212例,A39例,43-C1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GustiloⅠ型5例,Ⅱ型6例),闭合性骨折18例。早期进行跟骨牵引(石膏托外固定5例)、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及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治疗。伤后8~12d伤肢肿胀明显减轻后进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髓腔自体髂骨移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0~12周X线片显示有明显骨痂形成时逐步负重。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1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按照Mazur踝关节评价标准:优25例,良3例,中1例。结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LCP加髓腔植骨治疗可以减少骨膜和髓腔的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率。而且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但是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2012年4月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15例。结果15例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术后平均掌倾角、尺偏角、尺骨变异分别为(7.9±2.3)°、(21.5±3.4)。、(-0.20±1.21)mm,末次随访时平均掌倾角、尺偏角、尺骨变异分别为(7.80±2.24)°、(21.3±3。4)°、(-0.07±1.2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改良的Green—O'Bfien功能评分,腕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开放复位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