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0年(饥荒中期)出生人群成年后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性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糖尿病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9~1964年出生的464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年出生人群作为研究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人群平均血糖值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的平均血糖(Blood slouse,BG)水平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饥荒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 1960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4.55%.1959、1960、1961年出生人群相对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标化后相对危险度为3.33、3.48和3.45.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了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等灾害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饥荒年)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常见慢性病情况,探索其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获取调查对象有关健康状况指标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糖(Blood glucose,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个指标的异常率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而可能造成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后慢性病患病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和开展广泛社区人群调查等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1959~1961年)的人群现时膳食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956~1964年重庆地区出生的具有理解能力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56~1958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前出生人群(G1组),1959~1961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年出生人群(G2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后出生人群(G3组)。G3组对该人群进行膳食结构调查,采用食物频数法量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问卷,通过SAS8.1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G2组人群每天食用鱼肉频率低于其他两组;每天食用豆类及其制品、禽肉、坚果、奶类及其制品的食用频率低于G1组人群而高于G3组人群;每天食用内脏、新鲜水果的频率高于G1组低于G3组。G3组每天食用蛋类高于G1和G2组人群,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G2组人群膳食结构分析发现,学历、平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锻炼情况、食欲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饥荒年出生人群食用豆类、禽肉、鱼肉、蛋类、奶类、坚果及新鲜水果食用频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庆地区饥荒年出生人群饮食情况同其他两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饮食习惯主要受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食欲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生命早期经历营养不良与成年后三高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2018年体检人群中1956年10月至1964年9月出生的7 466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为减少年龄因素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偏倚,将饥荒年前(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出生的1 818人和饥荒年后(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出生的4 156人合并为对照组(n=5 974),饥荒年(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出生人群定为饥荒暴露组(n=1 492)。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人群三高症检出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营养不良对三高症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总体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1.3%,对照组、暴露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7%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暴露组的空腹血糖平均值较对照组高[(5.89±1.86) mmol/L vs.(5.76±1.65) mmol/L,P=0.005]。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总患病率分别为29.7%和35.3%,对照组和暴露组之间差...  相似文献   

5.
导致儿童期肥胖的生命早期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John  J  Reilly  Julie  Amstrong  Ahmad  R  Dorosty  Pauline  M  Emmett  A  Ness  I  Rogers  Colin  Steer  Andrea  Sherriff  冯凯 《英国医学杂志》2005,8(5):280-282
目的 确定早年(3岁以内)导致英国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Avon英国父母及儿童纵向调查研究。参与者 参与队列研究的8234名年龄为7岁的儿童以及亚组的909名重点儿童,后者需额外提供与早期发育有关并涉及可能导致肥胖的各种资料。诊断标准 7岁儿童体重指数≥95百分位确定为肥胖,参考1990年英国人口调查的诊断标准。结果 经过最终验证,在假设的25项危险因素中有8项与肥胖有关:父母肥胖(父母双方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0.44,95%可信区间5.11~21.32);最早期(43个月内)的体重指数或体重反弹升高(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5.00,95%可信区间5.32~42.30);3岁时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超过8小时(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55,95%可信区间1.13~2.12);追赶性生长(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2.60,95%可信区间1.09~6.16);8个月(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3.13,95%可信区间1.43~6.85)和18个月(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2.65,95%可信区间l,25~5.59)时体重的标准差值;1岁时体重增加值(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06,95%可信区间1.02~1.10,体重每增加100g);出生体重,每100g(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05,95%可信区间1.03~1.07);3岁时睡眠不足(〈10.5小时,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45,95%可信区间1.10~1.89)。结论儿童期肥胖可能与8项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胎儿期营养不良造成精神障碍的证据与日俱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期JAMA杂志中,StClair等的研究报告了胎儿期母体遭受严重营养缺乏与成年时精神分裂症危险的关系。该研究是通过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1959~1961年饥荒资料(作为他们设计的支柱)而完成的。这些作者还提供另一极好的例证,亦即:在JAMA杂志每年有关暴力和人权的重点号中,流行病学家可从中汲取在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有关恶劣土地的人类灾难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背景:他汀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结果是否有益仍不清楚。 目的:评估开始他汀治疗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死亡或住院危险的关系。 设计、地点和患者:于确诊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进行的趋势校正队列研究。患者适合降脂治疗,但从1996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北加利福尼亚一家综合性保健救助系统治疗前未予他汀治疗。他汀的使用于药房数据库通过填写的门诊处方确定。 主要观测指标:在中位数2.4年的随访期间,心力衰竭患者之全因死亡和住院。在多变量校正潜在混淆因素后,我们检查了他汀治疗与总不良事件以及与有或无冠心病亚组不良事件的独立关系。 结果:在24598例以前未使用他汀的心力衰竭成年患者中,开始他汀治疗(n=12648;51.4%)的患者较为年轻,更可能为男性,更可能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有8235例患者死亡。使用意向治疗方法,他汀的使用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死亡(使用他汀治疗组与未使用他汀治疗组年龄、性别校正后死亡率为14.5/100病人-年比25.3/100病人-年;校正后风险比,0.76[95%可信区间,0.72~0.80])和住院(年龄、性别校正后发生率为21.9/100病人-年比31.1/100病人-年;校正风险比,0.79[95%可信区间,0.74~0.85])的危险较低相关,即使在校正他汀使用趋势、胆固醇水平、其他心血管药物或潜在混淆因素后结果亦如此。他汀的使用与有或无已知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之校正后风险较低相关。 结论:在已确诊心力衰竭且以前未用他汀的患者中,他汀的使用与有或无冠心病患者发生死亡或住院危险较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饥荒年(1959~1961年)出生的人群当前生活质量现况及其与饥荒年前后出生人群的比较.方法:在重庆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44~54岁的人群,进行一般情况问卷,SF-36健康调查量表第二版本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生活质量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最高学历与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维度有关,其中对SF、MH维度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工作状况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RE维度有关,其中对PF、BP、GH维度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与GH维度有关;经济收入与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维度得分有关.结论:本次调查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生活质量与非饥荒年出生的人群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还需扩大样本量和开展社区调查进一步研究,同时还应加强对丧偶人群和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6):367-367
背景:对观察性研究中治疗与未治疗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时,由于患者预后存在组间差异,因此可发生偏倚,后者常常是因为存在未予观察的治疗选择偏倚。 目的:对下列4种去除观察性研究选择偏倚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多变量模型危险校正法(muhivariable model risk adjustment)、倾向积分危险校正法(propensity score risk adjustment)、倾向匹配法(propensity—based matching)以及工具变量分析法(instrumental variable analysis)。 设计、地点及患者:122124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于1994~1995年住院的、接受医疗保险的老年(年龄65~84岁)患者全国队列。这些患者适合心脏导管检查。基线图表审查取自心血管协作项目并与医疗保险健康管理数据联合以便提供系列预后变量。患者随访7年(至2001年12月31日)以便评估长期存活与住院30天内心脏导管检查两者的关系。 主要观测指标:使用各种分析方法获得的危险校正后相对死亡率。 结果:与未接受心导管检查的患者相比,接受心导管检检查的患者较年轻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度较低。采用标准的统计学危险校正法校正预后因素后,心导管检查与死亡率相对下降50%相关(多变量模型危险矫正法:校正后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0~0.52。倾向积分危险校正法:校正后RR,0.54;95%CI,0.53~0.55]。倾向配对法:校正后RR,0.54;95%CI,0.52~0.56)。使用局部插管作为一种工具,工具变量分析显示死亡率相对下降16%(校正后RR,0.84;95%CI,0.79~0.90)。随机临床试验中常规介入治疗的生存获益在8%和21%之间。 结论:心导管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长期死亡率的关系对分析方法高度敏感。对于去除未测量的治疗选择偏倚而言,各种标准危险校正方法具有同样的局限。与标准建模法比较,工具变量分析法可以减少治疗效果偏倚。但是相对于特殊的临床问题,该法更适合回答政策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饥荒时期出生人群代谢综合征现时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代谢综合征(MS)是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重庆市1959/1961年出生人群MS患病状况,了解历经饥荒的中国人早年营养状况与成年后患MS的关系,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自2005/2008年上半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资料,选取1959/1961年出生的3482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群抽样,运用SAS9.1分析MS发生情况.结果:重庆市饥荒年出生人群中MS患病率为11.52%,其中男性16.41%,女性3.78%.与同样采用CDS诊断标准、同样出生于饥荒年年龄段的我国2002年MS调查结果(男性患病率为10.06%,女性患病率为3.2%)相比,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本调查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诊断标准中各单一指标均未超标的只占总人数的1/3左右(31.85%),其中男性462例,占总人数的13.27%;女性647例,占总人数的18.58%.代谢异常(MA)的人群中诊断指标:1种异常占35.07%、2种异常占21.57%、3种及以上异常的占11.52%,对MS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因素,除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