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目的初步分析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AI)的关系。方法选择123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AI值。结果中医分型依次以血瘀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为多见,所有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血瘀型和湿热型的总胆固醇(T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I)高于脾肾阳虚型。结论血瘀型和湿热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明显重于脾肾阳虚型患者。AI值可作为血瘀型和湿热型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相关实验室及肾脏病理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方法:对66例LN患者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血肌酐(SCR)等)及肾脏病理指标(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狼疮病情活动程度积分(SLE-DAI积分)等)进行数据收集,同时对该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掘并分析相应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证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标证以血瘀型和湿热型居多;肾脏病理表现为Ⅳ型居多;在具有肝肾阴虚证候兼夹湿热型的病例中,AI值及SLE-DAI积分较高;在脾肾阳虚兼夹血瘀型的病例中,则CI值较高。在具有脾虚证候的组别中,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普遍较高,24h尿蛋白定量在脾肾气虚组中增高尤为明显;血小板计数则在阴虚证候兼夹血瘀的证型中呈现低水平;血沉水平在肝肾阴虚兼夹湿热或湿浊的证型组中较高。结论:LN患者相关实验室及肾脏病理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通过中医辨证初步判定LN的病变程度及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3例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晋宏 《河南中医》2004,24(3):38-3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性别、病程的关系。方法 :将 2 0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胆胃湿热型 ,同时记录兼血瘀证者 ,将其分布例数进行男女两性之间、0~ 5a病程组和 5a以上病程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胆胃湿热型的例数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的例数在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 0~ 5a病程组和 5a以上病程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脾肾阳虚型随病程增加而增多 ;兼血瘀证病例在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在 0~ 5a病程组和 5a以上病程组之间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且随病程增加而增多。结论 :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主要为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血瘀证在病程早期即出现 ,随着病程的增加脾肾阳虚型和兼血瘀证的患者比例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张玥  颜征  刘明  王彬 《河北中医》2020,42(1):42-44,72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DVT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下注证60例、血瘀湿重证40例及脾肾阳虚证30例,检测各组的常规凝血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结果血瘀湿重证和脾肾阳虚证D-D水平均低于湿热下注证(P<0.01),血瘀湿重证与脾肾阳虚证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PLT、PT、APTT、FIB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下注证比较,血瘀湿重证和脾肾阳虚证R值、K值均升高,α角、MA值均降低(P<0.05,P<0.01)。与血瘀湿重证比较,脾肾阳虚证MA值降低(P<0.01)。血瘀湿重证与脾肾阳虚证R值、K值和α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C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参数在下肢DVT不同中医证型中表达水平不同,D-D、R值、K值、α角、MA值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血清 TNF-α、NO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 TNF -α、NO水平的检测探讨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血清TNF-α、NO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清 TNF-α含量高于肾虚证患者 (P<0 .0 5 ) ,而血瘀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肾虚证及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清 NO水平低于血瘀证患者 (P<0 .0 5 ) ,而肾虚血瘀证与肾虚证患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血瘀证与血清 TNF-α含量升高相关 ,而肾虚证与血清 NO水平降低相关 ,为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血清 TNF- α、NO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 TNF- α、NO水平的检测探讨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血清 TNF- α、NO水平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清 TNF-α含量高于肾虚证患者 (P<0 .0 5) ,而血瘀证与肾虚血瘀证患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肾虚证及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清 NO水平低于血瘀证患者 (P<0 .0 5) ,而肾虚血瘀证与肾虚证患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血瘀证与血清 TNF- α含量升高相关 ,而肾虚证与血清 NO水平降低相关 ,为脑动脉硬化性眩晕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搜集狼疮性肾炎患者120例,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分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20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最多,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最多,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热毒炽盛型和脾肾阳虚型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高于气阴两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型;脾肾阳虚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脾肾气虚、风湿内扰型,脾肾阳虚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和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结论: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型、临床分型、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和实验室指标(FIB、ALB、BUN、CREA和Cys-C)可能有关,说明西医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100例患者分为心功能II~IV级,随后对此100例慢性左心心功能不全患者做中医的辨证分型,依次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型。比较心功能分级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无相互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与中医的辨证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心功能II级患者以气阴两虚型为主,比例比较为气阴两虚型(78.00%)气虚血瘀型(14.00%)心肾阳虚型(8.00%)。心功能III级患者以气虚血瘀型为主,比例比较为气虚血瘀型(76.67%)气阴两虚型(10.00%)心肾阳虚型(13.33%)。心功能IV级患者以心肾阳虚型为主,其中心肾阳虚型(80.00%)气虚血瘀型(15.00%)气阴两虚型(5.00%)。结论: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辨证分型中心肾阳虚型患者心功能最差,其次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下黏膜象表现的关系,对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分型与中医证候评分、内镜指数、结肠镜检病情严重程度、结肠镜黏膜主要表现的关系。结果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和血瘀肠络证Truelove-Richards、Roth分级高于阴血亏虚证、脾气亏虚证(P均0. 05)。六种证型内镜下黏膜象均以充血水肿、弥漫分布为主。其中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结肠镜黏膜象中溃疡糜烂、脓性分泌物附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黏膜象自发性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黏膜象粗糙颗粒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大肠湿热证患者排便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证患者全身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证患者腹部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脾气亏虚证患者胸部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 05)。内镜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大肠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血瘀肠络证和肝郁脾虚证。结论 AUC患者的中医证候与结肠镜下黏膜象表现有明显的关系,提示结肠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4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并观察各证候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方法:采集患者四诊信息,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纳入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获取相关临床指标,如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相似文献   

13.
张明妍  李启燕  徐静  张燕  高孝谦 《光明中医》2016,(16):2307-230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身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类,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痰湿质、湿热质的患者吸烟多见,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虚质、痰湿质患者糖尿病发病多见,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MI以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较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平和质、特禀质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痰湿质、血瘀质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阳虚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瘀质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明显(P0.01);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相比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多中心调查的MHD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同时采用舌象仪采集舌象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症状及舌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公因子中医证候含义。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胃,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血瘀为主。结论:CKD5期MHD患者本虚标实并见,本虚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包括肾络瘀热、肝胆湿热,虚实夹杂包括脾虚湿浊、肾虚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相似文献   

15.
证病结合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阳性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证病结合治疗女性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的疗效,将86例AsAb阳性不孕患者分成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挟瘀三型,运用补肾,调肝,健脾,利湿化瘀法论治,经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5%,痊愈率为69.76%,患者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等均有明显改善。提示中在中药辨证论治,可能有调节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前列腺素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17.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服用中药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289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用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术后第1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术后第4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术后第7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有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早期证候以虚为主,逐渐演变为虚中夹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