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换液操作前准备情况及其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规律返院随访腹膜透析患者的换液操作前准备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操作前准备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等。结果纳入336例腹膜透析患者,环境准备依从者为215例(64.0%),物品准备依从者295例(87.8%),人员准备依从者172例(51.2%),换液操作者是否接受换液操作培训与考核者328例(97.6%)。74例(22.0%)腹膜透析患者发生127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为0.10次/患者年。Cox回归分析显示:环境准备不依从,人员准备不依从和换液操作者未接受培训考核是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1.659,1.792,4.929;P值分别为0.037,0.019,0.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换液操作前的环境准备不依从、人员准备不依从和换液操作者未接受过培训考核与较高的腹膜炎发生率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换液操作者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对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腹膜透析治疗资料和首次腹膜炎相关资料。结果共有340例患者进入研究,COX回归分析显示,换液操作者是否经过考核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保护因子(P〈0.05),而操作者是否为本人并非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子(P〉0.05)。未发生腹膜炎组与发生腹膜炎组换液操作者的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液操作者是否经过医务人员的考核,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规范化操作培训对降低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肾脏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对其居家腹透操作者进行规范化腹膜透析操作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操作者手部细菌培养情况及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培训前后50例腹透操作者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3,P0.05)。培训前发生腹膜炎13例次/年,发生率26%;培训后发生腹膜炎5例次/年,发生率10%,较培训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5)。结论护士对腹透操作者进行规范化培训,能明显减少操作者手部细菌菌落数,有效提高其规范操作的依从性,从而减少腹膜炎发生的诱因,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改良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改良换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方法将原有百特公司的换液操作法改良为八步操作、五步接管法,对我中心2005年新入组接受CAPD治疗的95位患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结果经规范化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及出院后1个月首诊复考合格率为100%,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腹膜炎发生率为零。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换液操作培训与考核,可确保患者换液安全,避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以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发生.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结合现场操作评估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手卫生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包括集中讲座、现场示范操作、家访、再培训和协议护理等,干预后再次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换液操作者手卫生知识和腹膜透析操作手卫生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强化手卫生知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腹膜透析培训和现场操作考核对提高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降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中心管理质量。 方法 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回顾分析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制订适合农村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录制通俗易懂的换液操作视频;建立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档案,实施多样化培训;完善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的考核;标准化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肠道管理措施, 分析实施改善措施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情况。 结果 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由干预前0.28次/(患者·年),降低为干预后0.18次/(患者·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学科协作制订并实施预防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改善措施能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预防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保证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流程培训,指导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布局与消毒方法,给予护理干预,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的护理管理。结果59例患者中6例8次发生腹膜炎,2例死亡。结论注重居家腹膜透析各个环节控制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借助网络访视平台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访视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选30例腹膜透析患者,对其通过微信平台实施网络访视和护理干预。每月通过微信视频对患者的腹透换液操作,出口处护理,居家腹膜透析环境及用药管理进行考核和干预。比较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腹透换液操作,出口处护理,居家腹膜透析环境和用药管理考核分数。结果:干预后患者的各项考核分数均有所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借助网络平台的访视和护理干预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应用是有效果的,患者居家操作的各项操作规范性,居家透析环境和药物管理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一种腹膜透析操作装置,用于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腹膜透析患者中,观察该腹膜透析操作装置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慢性肾脏病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腹膜透析操作装置进行换液操作,对照组常规用操作间进行腹膜透析换液, 观察并对两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腹膜透析时的使用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0.15次/病人年,低于对照组的0.18次/病人年(P<0.05),实验组的使用成本(857.80 ± 89.10)元低于对照组(1103.00 ± 171.00)元。结论 腹膜透析操作装置方便操作,能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及患者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0.
林华  黄宏敏  陈梅 《护理研究》2013,(26):2895-2896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腹膜透析换液教具在腹膜透析病人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膜透析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操作培训方法培训;观察组使用自制简易腹膜透析换液教具进行培训,观察两组病人培训所需时间、换液及换药操作的规范程度、腹膜炎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培训时间明显缩短,病人换液、换药操作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对照组规范操作考核成绩为76.5分±15.3分,观察组规范操作考核成绩为87.9分±8.8分),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2.5%,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1%)。[结论]自制简易腹膜透析换液教具在腹膜透析病人规范操作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值得推广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 对62例次相关性腹膜炎采用根因分析法,用QCC分析相关性腹膜炎中预防应对措施,包括完善流程,简化培训内容,强化再培训,加强对重点患者和重点时段的随访力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等.结果 腹膜炎发生率由2015年至2017年的27.5%降到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22.1%.结论 应用恰当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分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制定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6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居家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完善护理操作规程,以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质量。方法:通过收集59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日常护理资料,详细检查患者的操作,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家境等情况,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结果:16例患者发生腹膜炎,其中8例操作不规范引起腹膜炎,占50%,出口处感染2例,占12.5%,换人操作未经系统培训2例,占12.5%,重复使用碘伏帽1例,占5.3%,使用混浊、污染腹膜透析液2例,占12.5%,短管脱落处理不当1例,占5.3%。结论: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进行预防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对照组和干预组各有103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预防PD相关性腹膜炎质量核查表》各维度得分、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以及腹膜炎发生原因。结果干预前患者一般资料、《质量核查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人卫生(t=-0.213,P=0.832),操作环境(t=-0.278,P=0.781),用品质量(t=0.543,P=0.588),操作过程(t=0.113,P=0.910),外出口和隧道情况(t=0.223,P=0.824),导管保护(t=0.155,P=0.877),操作者情况(t=-0.102,P=0.919),合并感染(t=-0.213,P=0.832),营养状况(t=-0.486,P=0.627),发现问题及时性(t=0.060,P=0.952),复查频率和再培训(t=0.221,P=0.82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腹膜炎质量核查表各维度得分增加[个人卫生(t=6.817,P0.001),操作环境(t=4.293,P0.001),用品质量(t=5.797,P0.001),操作过程(t=7.046,P0.001),外出口和隧道情况(t=4.791,P0.001),导管保护(t=3.566,P0.001),操作者情况(t=16.356,P0.001),合并感染(t=3.238,P=0.001),营养状况(t=6.727,P0.001),发现问题及时性(t=2.680,P=0.008),复查频率和再培训(t=6.628,P0.001)]、腹膜炎发生率降低(χ~2=30.171,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模式能够增强腹膜透析患者无菌意识、规范换液操作流程,显著降低其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腹膜炎发生率高的原因,按照护理专案活动的具体步骤,制订相应随访管理和规范化培训流程等措施;将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85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改善进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可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替代方法之一,患者以居家治疗为主。腹透换液操作完全由患者自己完成,而换液操作对无菌要求高,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腹膜炎等并发症~([1-4]),严重者可能终止腹膜透析。目前对患者培训方法是在术后开始换液培训,先观看换液操作的教学片,以了解换液过程,然后由腹透护士仔细讲解换液操作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演示操作过程。通过培训后,患者直接在自己的腹透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作改良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并探讨其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随访的156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改良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和传统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进行换液操作,比较两组的换液时间、腹膜炎发生率、平均每次透析成本、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时间缩短、腹膜炎发生率降低,平均每次透析成本减少,患者满意度得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传统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改良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方便操作、缩短了换液操作时间、降低了腹膜炎发生率和透析成本,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管理的腹膜透析病例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膜透析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记录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腹膜炎发生情况,并且比较两组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结果干预组1个月发生2例腹膜炎,3个月、6个月时各出现1例腹膜炎,半年总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1个月时发生5例腹膜炎,3个月发生4例,6个月发生3例,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两组腹膜炎发生原因分布失衡,且干预组由换液操作不规范、短管脱落或过时未换原因所致腹膜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显著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随着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持续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模拟情景演习的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居家治疗培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6-12月以情景模拟方式培训的腹膜透析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以2012年采用标准方式培训的3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治疗6个月后的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率、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居家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率(90.6%)高于对照组(63.3%),血白蛋白含量和血前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模拟情景演习的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居家治疗培训,提高了患者的培训效果及居家腹膜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后腹膜炎发生率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运用Revman 5.0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95%置信区间(95%CI)。[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篇,共纳入居家腹膜透析病人652例,其中采用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的病人324例,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病人3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为0.16,95%CI(0.12,0.32)。[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腹膜透析精细化护理团队、建立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档案、制订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方案和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分级随访管理流程。结果实施精细化护理后,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容量超负荷的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减少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降低容量超负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