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海洲  冯恩辉  陈平 《新中医》2015,47(1):116-118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对位的维持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悬吊牵引治疗,对比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间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2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试验组桡骨高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P<0.05);2组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相当(P>0.05)。治疗后3月,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试验组为85.71%,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桡骨茎突高度丢失,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森  刘涛  许秀平 《新中医》2017,49(2):69-71
目的:通过对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探讨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将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90例,A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并夹板外固定,B组采用手法整复并石膏外固定。并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复位后、复位后3天在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7天,2组患者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合时,2组患者在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参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2月后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后夹板固定在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上均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10月,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例,男1例,女8例.年龄49 ~86岁,中位数68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其中左侧3例,右侧6例.按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A2型1例,A3型4例,C2型4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骨折对位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中位数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7周,中位数6周.与整复前相比,整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长度均明显恢复;骨折愈合时的掌倾角与整复后相比,有明显丢失;骨折愈合时的尺偏角和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基底部长度与整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按照Dienst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可有效对抗肢体轴线压力,预防桡骨短缩,又无需作任何肢体穿针,完全无创,患者乐于接受,简单易行,容易推广,体现了中医骨伤治疗疾病的简、便、廉特点,为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丰盛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的影响因素及高风险时间。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成年患者439例,均行“丰盛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1个月内桡骨短缩≤2.5 mm者389例纳入无移位组;桡骨短缩>2.5 mm,尺偏角、掌倾角出现不同程度复位丢失的50例,纳入移位组,比较2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掌倾角丢失、外固定时间、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情况。结果 2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掌倾角丢失、外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复诊桡骨高度丢失与首次复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复诊桡骨高度丢失与首次复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诊时移位超过2.5 mm比例高于二次复诊、终末复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3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单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及收集资料,采用牵引、挤压、牵抖方法进行骨折复位,用弹力夹板进行外固定,引导患者手部功能锻炼,4~6周后解除夹板固定,随访8~12个月,对患侧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分,并比较复位前后DR片的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骨折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评分为5.333±4.334分,优7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复位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操作简便,利于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2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外固定进行闭合复位治疗;通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以及随访过程中的腕关节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5%;整复前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明显恢复(P0.05),整复后至骨愈合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满意(P0.05),治疗过程中复位无丢失。结论:闭合复位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并能在治疗过程中较好的维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西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西药治疗,中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结果:中药组优良率94.34%较西药组81.13%高(P 0.05);中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西药组短(P 0.05);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并发症发生率5.66%较西药组20.75%低(P 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并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肢体牵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2组患者均采取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组另给予肢体远端牵引3周,分别观察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功能(改良Gre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影响,以探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20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接受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再比较2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资料、腕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Garland和Werley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RWE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改善优于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患者;2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比较无差异。结论南詹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约2.5cm的松质骨骨折,是上肢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0,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且多为低能量的跌倒致伤。由于是松质骨骨折,骨折断端粉碎、嵌插、短缩明显,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易发生桡骨远端长度丢失及掌倾角、尺偏角减小,致畸形愈合。2008年6月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2011年4月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于三门峡市中医院接受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60例.记录病例整复后6个月的腕关节Gartlant-Werley评分.将所有资料按照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及Ⅱ型组、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组及未愈合组分组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平均8.2个月,60例桡骨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及Ⅱ型组相比,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组与非愈合组相比,整复后1 a的Gartlant-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时,能够有效维持骨折及关节面复位,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及其是否愈合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该方法适用,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骨折后6个月、12个月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GW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较对照组差,GW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仍明显差于对照组,但GW评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在6个月时较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疗效差,但术后12个月2种治疗方法腕关节功能无差异,且保守治疗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8例,在桡骨远端掌侧自掌长肌腱桡侧进入,切断部分旋前方肌显露骨折端及移位的骨块,整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也可于相应背侧切口协助复位牵引结合撬拨矫正桡骨干骺端畸形,恢复桡骨长度、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平整、关节面解剖位置,安放合适的T型锁定加压铜板并且锁定螺钉行远端骨折块固定。根据患者病情劝导其做适当的恢复性和功能性的锻炼。结果:术后尽量保持掌倾角(11.0±5.0)°,尽量保持平均尺偏角(16.0±3.0)°。纠正桡骨短缩和腕关节脱位情况,固定无松动、无再移位,骨折处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从桡骨远端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 2方面入手总结董林主任医师治疗CooneyⅢ、Ⅳ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指出董林主任医师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采用Cooney分型法,其中Ⅰ、Ⅱ、Ⅲ、ⅣA型通过手法整复可达到良好复位,夹板固定比较稳固;IVB型虽可通过手法整复但难度较高。夹板固定后应定期复查,观察断端对位、对线情况,手法整复应力求掌倾角减少≤9°,尺偏角减少≤3°,桡骨短缩≤2 mm,关节内骨折移位≤2 mm。同时使用活血、补肝肾药物可消肿止痛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辅助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术后不同时间点Gartland-Werley评分,患者相关手腕评分(PRWE)满意度,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等。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1.43%(50/70),95.71(67/70);B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4、6及8周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14.26±2.32)分,(10.13±1.79)分,(8.21±1.44)分,(4.08±0.75)分;B组患者术后2、4、6及8周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11.31±2.10)分,(7.47±1.46)分,(5.05±1.01)分,(2.97±0.53)分;B组患者术后2、4、6及8周GartlandWe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PRWE评分满意度分别为78.57%(55/70),97.14(68/70);B组患者术后PRWE评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分别为(6.33±1.62)°,(6.51±1.75)°,(6.19±1.21)°;B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分别为(4.70±1.23)°,(4.32±1.06)°,(5.45±0.94)°;B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辅助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改善腕关节活动,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并降低术后骨折再移位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屈曲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湘乡市中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屈曲型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应用手法复夹板外固定35例,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2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两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屈曲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1~01/2013~12间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42例患者为外固定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的38例患者为内固定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固定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9.5%,外固定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71.4%,内固定组高于外固定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差距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5±1.2)°、(22.7±2.3)°、(1.4±0.2)mm、(11.7±1.2)周;外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差距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6±1.0)°、(12.6±2.1)°、(0.7±0.2)mm、(9.8±1.1)周;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差距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的大于外固定组,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各项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外固定组,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1例发生桡神经损伤,而外固定组1例畸形愈合,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的情况,恢复均较好。结论: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在促进骨折复位和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方面明显的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并且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