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对8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DI)以及血小板粘附率。结果示:ACVD各组患者DI显著降低(P<0.01)而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01);脑出血患者随年龄增加血小板粘附率也相应增高(r=0.725,P<0.01);性别与各组之DI及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本研究采用4血管关闭的方法,制造Wistar大鼠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长期生存动物模型,然后利用放免方法测定了缺血后存活不同时间大鼠额叶、颞叶、海马、丘脑、纹状体、脑干6个脑区的AVP含量。发现缺血即刻各脑区AVP无显著变化(P>0.05),缺血后15天显著下降(P<0.01),30天时继续下降(P<0.01),60天时变化方趋稳定,90天和180天时和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AVP下降与脑对缺血选择易损伤性有关,AVP参与了脑缺血病理生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变形性与血小板粘附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DI)以及血小板粘附率。结果示:ACVD各组患者DI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01);脑出血组患者随年龄增加血小板粘附率也相应增高(r=0.725,P<0.01);性别与各组之DI及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本研究采用4血管关闭的方法,制造Wistar大鼠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长期生存动物模型,然后利用放免方法测定了缺血后存活不同时间大鼠额叶,颞叶,海马,丘脑,纹状体,脑干6个脑区的AVP含量。发现缺血即刻各脑区AVP无显变化(P>0.05),缺血后15天显著下降(P<0.01),30天时继续下降(P<0.01),60时变化方趋稳定,90天和180天时和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2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脑出血32例,脑梗塞40例)的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塞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别(P>0.05),而两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胰岛素水平与病人的病情及预后相关。建议对血糖水平升高而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较低的ACVD患者应积极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多脑区内神经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缺血性认知障碍时脑区内神经肽含量的变化,应用Pulsineli4条血管闭塞方法(4VO)制作Wistar大鼠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用水迷宫试验定量研究了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水迷宫中游全程时间显著延长,正确次数显著减少,说明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发生了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采用国际上标准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模型5个脑区(额区皮质、颞区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结果发现,模型组的额区皮质、颞区皮质、海马、丘脑和纹状体中SS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0%,68%,68%,61%,52%,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SS在5个脑区中显著降低(降低32%~48%,P<0.01)。模型组的AVP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2%,73%,57%,48%,59%,模型组5个脑区的AVP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降低27%~68%,P<0.05)。提示动物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脑缺血后SS和AVP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卒中患者脑脊液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36例脑出血、31例SAH患者的脑脊液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脑出血和SAH的脑脊液锌、硒、铬、铁、镁含量,GSH-Px活性和G/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铜、MDA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微量元素和抗氧化酶与出血性卒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变化。通过了对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自由基代谢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Cu-Z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3)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本实验结果证实SAH后DCVS时痉挛动脉存在自由基的代谢紊乱,自由基介导的病理作用可能在DCVS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出血性(HCVD,n=10),缺血性(ICVD,n=31)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n=10)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153-185)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HCVD组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ICVD组(分别P<0.05及<0.01),ICVD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ICVD组中,大灶皮层梗塞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又显著高于皮层下梗塞患者(P<0.01),发病后第3d的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第1d及第2d的患者(分别P<0.05,0.01)。提示ProAdM153-185在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冷冻伤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冷冻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液氮杯硬膜外冷冻大鼠顶叶脑组织复制冷冻伤模型,测定大鼠脑冷冻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NOS活性。结果大鼠冷冻伤后30min局部脑组织NOS活性增加(P<0.05),60min达较高水平(P<0.01),2h有所下降(P<0.05),6h左右再次升高,直至12h仍维持高水平(P<0.01)。结论表明大鼠脑组织冷冻伤后NOS活性增高,NO是导致大鼠冷冻伤脑水肿的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血管病(CVD)患者进行不同病程、不同病变部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机能改变的观察研究。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对172例CVD患者(脑出血68例、脑梗死104例)检测血清ACTH、皮质醇含量。结果:急性期CVD患者血清ACTH、皮质醇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脑出血为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恢复期时,其含量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变部位CVD时,血清ACTH、皮质醇含量不同,呈现丘脑>基底节>脑叶的趋势。结论:CVD时,随病程延长、病症好转,HPA机能紊乱具有可逆性;不同部位CVD时HPA机能成应激性增强;脑组织病损后神经介质变化也可能为HPA机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内皮素—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竟争法,测定5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AVE急性期患儿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血浆和CSF中ET-1含量高于恢复期(P<0.01),血浆与CSF中ET-1含量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情严重、抽搐频繁、EEG和脑CT或MRI显示病变部位广泛者,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增高更为显著。认为ET-1是一种新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在AVE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高(P<0.05);进入稳定期后,NO较前稍降低(P>0.05)仍在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增高(P<0.01)仍低于正常(P<0.05),MDA含量较前下降(P<0.001)仍高于正常(P<0.01)。提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NO含量降低与脑缺血损伤有关,脑水肿期NO参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稳定的大臣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用放免法测定不同脑区和垂体中DynA1-13含量,干湿重法测定含水量,旨在观察DynA1-13对脑出血后脑组织合水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尾核注射胶原酶,可造成稳定的脑实质出血;注射胶原酶后4,24,48h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1);在脑出血后4,24,48h,Dy-nA1-13含量,在皮质、海马与尾壳核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下丘脑及垂体则明显升高(P<0.05,P<0.01);DynA1-13可减轻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后脑水肿(P<0.01),并呈剂量依赖效应。本研究提示:脑组织DynA1-13含量降低,可能是造成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一个重要原因,DynA1-13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脑梗塞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和AⅡ含量。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和AⅡ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且中-重度脑梗塞组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1)。急性期血浆ET与AⅡ呈显著正相关(r=0.7033,P<0.01),恢复期(r=0.2465,P>0.05)和正常对照组(r=0.1837,P>0.05)无显著相关。结论脑梗塞时血浆ET和AⅡ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内源性ET与AⅡ具有正反馈调节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脑梗塞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脑卒中时颅内病变组织与血液中SOD的改变的相关性,测定了20例脑出血的脑组织与血液,及48例脑梗塞、32例脑出血血液内SOD。结果脑出血脑组织中SOD较正常对照组减少42.3%(P<0.01),血浆内SOD:梗塞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少78.9%,出血组减少77.1%。各组与正常对照组问呈显著差异(P<0.01)。患者血液SOD与脑组织SOD的改变经相关分析r=0.6523(P<0.05),表明脑卒中时,血液内SOD的变化,反映了颅内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诊断与观察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醒脑健神胶囊对SHRsp出血性中风海马EAA和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观察醒脑健神胶囊对出血性中风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EAA)和CA1区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发现:病理组海马区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出血性中风海马区Glu和Asp的含量(P<0.05)。病理形态观察,治疗组CA1区神经元损伤轻,细胞计数与病理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电镜亦显示:治疗组能使出血性中风造成的脑组织水肿、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结果提示,醒脑健神胶囊可能是通过降低EAA的含量起到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鼠脑缺血再灌注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鼠脑缺血再灌注(IR)时皮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血管夹闭、松夹制作鼠IR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谷氨酸转运体、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皮层、海马及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及SOD活性低(P<0.05,0.01),MDA含量高(P<0.05,0.01)。与IR组相比,牛磺酸组鼠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的功能及SOD活性高(P<0.05,0.01),MDA含量低(P<0.05,P<0.01)。结论牛磺酸可改善IR后皮层、海马及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20.
兔MCAO后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立兔MCAO脑缺血模型。兔48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脑缺血后2h、4h、24h组。用放免法测兔脑组织和血浆的内皮素含量。发现脑缺血后,缺血侧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缺血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1)。内皮素与脑水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内皮素可能参与缺血脑损害并加重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