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系汉·张仲景治疗痞证的主方之一.《伤寒论》149条(赵本)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由于原文叙证简单,未言病机,故后世医家对此阐发,各有见解,以致后学者临证时莫衷一是,难以把握。本文试从以下两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张锡纯临证应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白虎加人参汤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方中人参的功效、人参宜加于白虎汤中的条件、有关治疗的疾病、临证时注意的细节。[结果]张锡纯认真研读《伤寒》,并结合自己临证品验,认为不仅在汗、吐、下与渴者,或脉虚者,白虎汤宜加人参,并应结合年龄、体质等综合因素考虑,且产后均须加入人参。提出温病少阴,打破产后忌用寒凉之说,清阳明之热以治肺病,放胆用以治疗妊娠温病,并认为阳明腑实脉虚者宜先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治脉虚,而后才可通之。在临证时细细入微,详细询问病情,症脉合参,识病辨证,并注重煎、服之法。[结论]张锡纯临证应用白虎加人参汤多用以治疗寒温热入阳明病,阳明腑热是其基本病机;打破伤寒、温病门户之见,推广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应用,通过临证细节以提高疗效,是对白虎加人参汤临证应用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药效学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  相似文献   

4.
孙霈教授在临证时,充分吸收中西医治疗心悸的精华,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借鉴吸收西医成功的经验,将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经验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相结合,从而使心悸的治疗更有针对性:心虚胆怯证治宜养心定志;心血不足证治宜养血宁心;水气凌心证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行血强心、提壶揭盖;心阳不振证治宜温补阳气,安神定悸;外邪扰心证若外感未尽,可在治疗外感方剂的基础上加用青松草汤,若外感已愈,遗留心悸者可用二防二地四川北豆汤。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治疗胸痹病人中发现,依祖国医学辨证理论,属心阴不足者为其常见的一个证型。笔者临证用自拟养阴凉血活血汤治疗该型病人1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自2002年以来,诊疗资料齐全的11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在112例患者中,男49例,女63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79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李荣珍名老中医治疗眼底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师承传授,记录并学习相关医案,从脏腑辨证、处方用药两方面总结李师治疗眼底疾病的临床经验,并例举验案两则具体说明。[结果]李荣珍教授认为该病与脏腑密切相关,病位主要责之于心,其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李师擅用古方,并根据眼底疾病的不同类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暴盲之心脾两虚者方选归脾汤益气摄血,肝阳上亢者予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气滞血瘀者选取血府逐瘀汤化瘀止血;对于云雾移睛之肾阴亏损者方选六味地黄丸补肾明目,肝脾不调证予逍遥散益气健脾,气血亏虚证选用八珍汤益气补血。所举案例,均验证了李师的临证经验。[结论]李荣珍老师在治疗眼底疾病时,注重眼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辨证论治,活用古方,灵活用药,其治疗经验值得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德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18-1819
《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笔者依此临证中发现小陷胸汤在治疗慢性疾病,尤其心下胸膺部疾患过程中常常效如桴鼓,盖如古人谓"胸中部位最高,治在气分"也.临证探之思之,深感仲景方证之精深,用药之巧妙.现将临证疑问之思探结论刍议如下,以郷同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静心宁神汤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探讨交通心肾法在不寐临证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拟静心宁神汤加减内服治疗不寐患者88例。结果治愈38例,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自拟静心宁神汤治疗不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彭万年教授擅长在六经辨证指导下灵活运用经方诊治糖尿病及疑难杂病.临证用药重视固扶脾肾之本,认为血瘀之变贯穿糖尿病始终.如糖尿病"三消"症状典型者,常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喜用旋覆代赭汤、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伴胃肠疾病者;小柴胡汤调理糖尿病患者情志及睡眠障碍;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以肾气丸、真武汤加减;而田七和四逆散的运用常贯穿糖尿病各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柴胡汤方证的要义,收集近年来有关此方的古今文献、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探讨个人临证应用体会,对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泽漆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痰饮咳喘的效方。然因其原文简短,致长期未得以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痰饮所致咳喘的机理与临证表现,泽漆汤证的病机、药物组成及功效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揭示该方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用价值。认为泽漆汤与十枣汤、控涎丹皆可泄水祛痰,然泽漆汤化痰逐水,通阳消饮,降逆止咳,祛邪为主,扶正为辅,适宜于痰饮伏肺或饮停胸胁所致咳喘者。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因虚致实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病证范畴。在王清任活血化淤学术思想的指导下,临床治疗冠心病我们提出活血化淤七法,并宗其所刨“血府逐淤汤”、“补阳还五汤”、“癫狂梦醒汤”,“急救回阳汤”等著名方剂,临证根据不同证型,灵活变通用之,效果颇佳。在七法运用中,若病证比较单纯,可单独立法用之,病情复杂者常需配合应用,同一冠心病者在不同阶段,每宜选用不同方法。标急时,应急治其标,选用理气化淤法、祛痰化淤法、温阳化淤法、利水化淤法。缓则治其本,多选用益气化淤法,滋阴化淤法。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论》,本方是治疗表证未除,里证较急,乃表里两解,下中之和剂。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哎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邪在少阳法当和解,阳明腑实,应当攻下。故仲景立大柴胡方以解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14.
曾斌芳教授认为"湿热入血"是黄疸病机的主旨,以"辨阴阳、辨表里、辨湿热、辨卫气营血"为辨证要点,临证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辨治黄疸。汗法:适于邪郁肌表之证,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吐法:适于邪蕴上焦之证,方选瓜蒂散;下法:适于湿热蕴腑之证,方选硝石矾石散;和法:适于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法:适于寒湿困脾之证,方选茵陈术附汤;清法: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当归拈痛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证(栀子柏皮汤),少阳阳明合并证(大柴胡汤),疫毒蕴阻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合犀角地黄汤);消法:适于瘀血阻络之证,方选血府逐瘀汤;补法:适于脾虚湿盛之证,方选黄芪建中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何若苹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搜集、整理何师治疗失眠的典型医案,从诊治思路、遣方用药方面总结其辨治特色与临证经验,并举两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何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肝、肾关系密切。虽病因病机多样,但不离虚、实两方面。虚者,包括心、脾、肝、肾四脏亏虚,从补心、健脾、养肝、益肾入手,分别予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实者,包括气滞与瘀血,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治,分别予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施治,同时随症加减,灵活使用药对。所举验案,分别以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养心为法,方选血府逐瘀汤、逍遥散加减,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何师从虚与实两方面论治失眠,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鸽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哀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的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古方书上多宗仲景炙甘草汤为主方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临证探之,该病病因复杂,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则心阳虚、心阴虚、心气血阴阳俱虚,致心失温煦和充养所致,实为外邪、痰饮、瘀血和热毒致心被邪扰所致,证型错综,兼证各异,治疗中必须四诊合参,辨证精详,用药得当,方可取效,切不可死守一证一方。现将笔者多年来临证辨治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扶阳理论,灵活辨证的应用破格救心汤治疗各种疑难、危急重症,并探讨其机理,以期指导中医临证。  相似文献   

19.
大陷胸汤、丸,为《伤寒论》用治热与有形痰水之邪结于胸肋、心下,热实结胸的效方。临床用之取效者,亦不乏报告。但书中条文述证不多,文词简略,理解较难。本文愿就《伤寒论》中所述有关条文,对仲景对大陷胸汤、丸的应用,试予探讨。  相似文献   

20.
消法,一般是指运用有消导或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气、血、痰、食、水、热、寒等所结成的病邪,使之渐消缓散的治疗方法。《伤寒论》中的消法,主要用于痞证、小结胸证、气滞腹胀等证。现归纳于下,以供临症参考。 一、清热消痞法 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本法适用于热痞证。症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或兼烦渴,苔黄,脉数。痞证与小结胸证病变部位均在心下(胃脘部),鉴别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