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三联疗法和根治性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124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三联疗法组(54例)和根治性放化疗组(70例)。三联疗法组为手术联合新辅助或术后辅助放化疗,根治性放化疗组仅接受放化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肿瘤局部控制率、3年生存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的影响。结果 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8.5%和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5);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5.3%(95%CI 50.7~80.5)和31.9%(95%CI 19.6~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6.3%(95%CI 43.0~89.6)和34.4%(95%CI 21.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9%和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根治性放化疗组中接受放疗剂量50~50.4 Gy和>50.4 Gy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9.9%(95%CI 18.5~61.3)和31.5%(95%CI 14.8~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根治性放化疗相比,三联疗法有更好的局部控制率、PFS和OS,而治疗相关死亡率相似。另外,增加放疗剂量并不能作为代替手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73例食管癌患者三维技术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对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技术放疗的长期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三维技术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73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231例,调强放疗(IMRT)142例;单纯放疗202例,放化疗联合171例;累及野(IFI)照射249例,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ENI)照射124例;根治量50~60 Gy者60例,60~70 Gy者313例。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预后影响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l、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9.4%、33.7%、22.9%和63.8%、32.8%、22.4%,中位OS和PFS分别为22.7个月(95%CI 18.6~25.4个月)和19.2个月(95%CI 16.7~2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不同三维技术、是否联合化疗、淋巴引流区是否预防照射、不同根治量对OS和PFS无影响(P>0.05);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GTV体积影响OS和PFS的因素(χ2=5.836~14.52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GTV体积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χ2=5.345~12.216,P<0.05)。两个淋巴结区域转移患者的OS和PFS曲线均差于1个淋巴结区域转移者(χ2=4.467,4.169,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技术放疗的长期疗效明显提高。N分期和肿瘤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放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12月63例≥70岁)、接受放疗及放化疗的胃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男性48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74(70~85)岁,分期Ⅰb~Ⅳ期,中位放疗剂量50(16~60)Gy,中位放疗时间36(11~73)d,同期联合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化疗或不联合。观察患者治疗完成情况、不良反应、症状控制、近期疗效及1、2年生存率。比较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生存和治疗耐受情况。结果 63例患者中,81.0%(51/63)的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19.0%(12/63)的患者出现3、4级不良反应,其中血液毒性占9.5%(6/6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9.5%(6/63)。56例近期疗效可评价,其中7.1%(4/56)完全缓解(CR),39.3%(22/56)部分缓解(PR),39.3%(22/56)疾病稳定(SD)。中位随访时间13.75个月(1.5~6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95%CI6.9~21.1),1、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5.0%(95%CI 48.6% ~61.4%)及36.2%(95%CI29.2% ~43.2%)。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5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老年胃癌患者能耐受放疗和放化疗,不良反应在允许范围内,并且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70岁食管鳞癌患者479例。其中单纯放疗359例,同步放化疗120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平衡单纯放疗组及同步放化疗组基本资料,分析匹配后两组总生存率(OS)和预后相关因素,对比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匹配后单纯放疗组1、3、5年OS率分别为77.4%、40.1%、22.7%,中位OS时间26.9个月(95%CI:18.7~35.2个月),同步放化疗组1、3、5年OS率分别为79.5%、47.6%、35.7%,中位OS时间35.6个月(95%CI:23.2~4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匹配后单纯放疗组70~75岁年龄段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9.4%、41.0%、26.2%,中位OS时间29.2个月(95%CI:12.5~45.9个月);同步放化疗组70~75岁年龄段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86.5%、56.1%、47.6%,中位OS时间48.9个月(95%CI:17.6~7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PS评分是影响OS的因素(χ2=6.714~42.90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χ2=5.007~9.181,P<0.05)。同步放化疗组≥75岁患者非肿瘤死亡风险高于单纯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0,P<0.05)。放化疗组严重(≥3级)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χ2=4.701~28.318,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可改善70~75岁老年食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寡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早期放疗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9例NSCLC寡转移(转移灶≤5个、转移器官≤3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7例,女52例;中位年龄63岁;放疗早期干预137例,放疗中晚期干预22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判断肿瘤局部控制和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5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2个月,随访期内,完全缓解16例(10.1%),部分缓解53例(33.3%),疾病稳定27例(17.0%),疾病进展63例(39.6%),3、6、12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9%、59.7%和41.0%。159例患者的PFS为8.0个月,中位OS为35.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63.0%和45.1%。与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轻,多为1~2级。PFS/OS=0.3是判断肿瘤局部控制和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寡转移器官数、T分期、放疗干预模式、肿瘤靶体积吸收剂量(DT-GTVnx)、PFS/OS与中位PFS有关(χ2=4.175、16.508、4.408、10.300、6.842、38.175,P<0.05);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寡转移器官数、初诊分期、T分期、N分期、肺叶手术情况、放疗干预模式、肿瘤靶体积(V-GTVnx)、肿瘤负荷、肿瘤局部控制情况与中位OS有关(χ2=6.672、8.330、21.299、5.398、6.874、6.893、5.611、115.206、4.017、5.110、21.29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中晚期干预(HR=3.728,95%CI 2.099~6.622,P<0.001)是影响NSCLC寡转移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FS/OS>0.3(HR=0.123,95%CI 0.062~0.246,P<0.001)是影响NSCLC寡转移患者PFS的独立保护因素;男性(HR=1.665,95%CI 1.024~3.043,P=0.033)、高肿瘤负荷(HR=2.113,95%CI 1.088~4.107,P=0.027)、放疗中晚期干预(HR=15.076,95%CI 7.925~28.680,P<0.001)是影响NSCLC寡转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低肿瘤负荷和放疗早期干预的NSCLC寡转移患者的OS明显延长,放疗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提示局部放疗是治疗NSCLC寡转移患者安全且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既往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脑放疗介入的时间及脑放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9例合并脑转移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脑部放疗介入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放疗组(45例)即确诊脑转移后先行脑部放疗并接受TKI药物治疗,晚放疗组(24例)即先使用TKI药物至出现脑转移病灶进展后行脑放疗,早放疗组根据脑放疗方式可分为早全脑放射治疗(WBRT)组(20例),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组(25例),比较患者的总生存(OS)、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无进展生存(PFS)。结果 入组69例患者的中位OS为31.2个月,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64%和80%、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早WBRT组、早SRS组及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96%、80%和 42%、88%、35%(χ2=12.01,P<0.05)。早SRS组较晚放疗组有OS获益(HR:0.10,95%CI:0.23~0.46,P=0.003),而早WBRT组较晚放疗组OS未见显著获益(HR:0.54,95%CI:0.21~1.32,P=0.180)。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iPFS及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既往未接受TKI药物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尽早脑部放疗介入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中使用SRS较使用WBRT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照射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行亚组分析,为特定群体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放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15年在本院行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的56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组和累及野照射(IFI)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并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8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99.7(95%CI:77.5~122.1)个月,随访率95.9%。全组1、3、5年LRFFS分别为61.5%、26.5%、14.3%,PFS分别为56.7%、25.0%、13.4%,OS分别为73.0%、31.1%、16.8%。倾向评分配比法(PSM)后,ENI组(141例)和IFI组(141例)1、3、5年LRFFS、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37 cm3和Ⅰ+Ⅱ期是LRFFS、PFS和OS预后良好的独立性影响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ENI组和IFI组1、3、5年LRFFS、PFS和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I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P=0.048)。结论 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食管癌患者,给予ENI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对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埃克替尼单药或联合胸部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83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41例,肺部原发病灶放射治疗60~66 Gy,同步埃克替尼125 mg,3次/d,放疗结束后继续予埃克替尼维持治疗;单纯药物组42例,埃克替尼125 mg,3次/d。两组药物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后停止。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和12个月PFS率,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18.2个月的中位随访, 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药物组mPFS分别为15.2个月(95%CI:12.2~17.4个月)及13.2个月(95%CI:10.8~14.9个月)(χ2=4.29,P=0.036);1年PFS率分别为70.3%及61.2%;ORR分别为78.0%及57.1%(χ2=5.16,P=0.028);DCR分别为95.1%及92.9%(P>0.05)。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皮疹,两组均为4例。联合治疗组中有10例发生1~2级放射性肺炎,15例发生1~2级放射性食管炎。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胸部放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患者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临床试验注册号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 CTR-INR-1601026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高剂量、少分次放疗模式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前、后血清CA19-9水平动态变化,探讨其相应的预后、预测与疗效评价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放疗科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5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放疗前及放疗后4~6周CA19-9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MST)为13.8个月(2.0~58.0个月)。75例患者血清基线CA19-9中位水平为1 109 U/ml(4.70~70 000 U/ml),<1 109 U/ml组与≥1 109 U/ml组MST分别为14.0个月(95%CI:10.04~22.96个月)和9.0个月(95%CI:7.75~13.25个月)(χ2=6.31,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7.0个月(95%CI:5.58~8.42个月)和5.0个月(95%CI:3.81~6.20个月)(χ2=8.51,P<0.05)。放疗后4~6周血清CA19-9中位值为397.7 U/ml(11.02~43 250 U/ml),38例(38/49,77.6%)下降,11例(11/49,22.4%)上升,下降组、上升组MST分别为14.0个月(95%CI:7.24~20.77个月)和8.0个月(95%CI: 2.69~13.31个月)(χ2=11.19,P<0.05),mPFS分别为5.5个月(95%CI:4.05~6.95个月)和4.0个月(95%CI:1.98~6.02个月)(χ2=9.1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放疗后4~6周血清CA19-9下降程度截断值为60.9%,下降≥60.9%组与<60.9%组MST分别为33.5个月(95%CI:0.24~66.76个月)和9.0个月(95%CI:6.92~11.08个月)(χ2=13.80,P<0.05),mPFS分别为11.0个月(95%CI:3.44~18.56个月)和5.0个月(95%CI:3.91~6.09个月)(χ2=8.71,P<0.05)。结论 在胰腺癌高剂量、少分次放疗联合化疗中,基线血清CA19-9<1 109 U/ml的患者预后较好,放疗后4~6周血清CA19-9下降能及时、有效预测患者转移及生存情况,血清CA19-9下降≥60.9%的胰腺癌患者,半年内发生疾病进展可能性较低,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分割放疗(HFR)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TGLN)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将53例食管癌术后单纯TGLN转移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大分割组25例采用60 Gy/20次放疗,常规分割组28例采用60 Gy/30次放疗,两组患者放疗同时均采用紫杉醇 50 mg周剂量化疗。比较两种不同分割方式对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3~4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4.0%、16.0%和25.0%、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直径≤2 cm患者近期有效率高于淋巴结转移灶直径>2 cm的患者(P<0.05)。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4.2个月(95%CI 16.2~32.1)和11.8个月(95%CI 9.2~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淋巴结直径和分割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大分割放疗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较常规分割提高了患者预后,且治疗并发症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放化疗联合免疫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LA/M ESC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符合入组条件的57例LA/M ESCC患者, 分析其近期疗效、生存情况、预后因素、治疗后失败模式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1、2、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6.0%、57.5%、53.9%和61.4%、31.0%、31.0%;中位OS值未达到, 中位PFS为15.0个月(95%CI:10.77~19.23);患者总有效率(ORR)为80.7%(46/57), 疾病控制率(DCR)为94.7%(54/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免疫治疗周期数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5、2.58、0.35、4.05, P<0.05), 而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HR=2.27、1.97, P<0.05)。免疫药物与放化疗联合模式、照射范围对患者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2例患者出现治疗后失败, 二次治疗后1、2年OS率分别为5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前后血清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的变化以及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血清犬尿氨酸(Kyn)及Kyn:色氨酸(Trp)比值评估早期NSCLC患者SBRT治疗前后IDO的活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BRT治疗的30例早期NSCLC患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SBRT治疗前后血清Kyn、Trp浓度。根据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放疗后与放疗前Kyn浓度比值分为Kyn高水平组和Kyn低水平组。同理,将放疗后Kyn:Trp比值分为放疗后Kyn:Trp高水平组和放疗后Kyn:Trp低水平组。分析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IDO活性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后Kyn与放疗前Kyn比值较低组可获得较长的PFS(中位数:未达到vs. 26.8个月,HR=0.31,95% CI=0.11~0.90,P<0.05)。放疗后Kyn:Trp比值较低组可获得较长的OS(中位数:未达到vs. 36.5个月,HR=0.27,95% CI=0.08~0.95,P<0.05)。多因素分析中,吸烟<30包/年、高生物等效剂量(BED)、放疗后Kyn与放疗前Kyn比值较低与较长的PFS相关。放疗后Kyn:Trp较低、高BED与较长的OS相关。结论 SBRT可以改变IDO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活性。IDO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监测早期NSCLC患者SRRT治疗后的免疫状态,对预测患者生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预防性全脑放射治疗(PCI)的生存率、脑转移发生率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方法 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42例接受预防性全脑放射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采用非参数Wilcoxon test法比较PCI治疗前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结果 42例患者PCI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95%CI,15.05~30.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个月(95%CI,14.33~19.67),PCI后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45.8%和36.6%。全组患者行PCI后至发生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95%CI,12.44~17.56),1年和2年的无脑转移发生率分别为77.6%和54.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分析,除认知功能(PCI后6周及6个月Z=-4.69、-3.36,P<0.05)外,PCI对其他功能影响较小,但出现一定症状的不良反应。结论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达到完全或接近完全缓解以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的患者中进行PCI,可显著降低脑转移发生率,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低,短期内对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未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前Naples预后评分(NPS)对胸段食管鳞癌接受放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12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前NPS评分分为0分组(18例)、1或2分组(60例)、3或4分组(45例)。治疗效果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仑伐替尼、anti-PD-1抗体和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四联疗法)在不可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IC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四联疗法的复发、转移或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生存数据,随访至2022年12月31日,分析患者的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结果 4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ICC患者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时,36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18例已死亡),3例失访。死亡原因包括肝内肿瘤进展引起的肝衰竭(6例)、远处转移(肺或脑,6例),腹部淋巴结转移(3例)、癌症恶病质(2例)和不明原因(1例)。41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95% CI:9.2~12.8),中位总生存期为35个月(95%CI:17.0~52.0)。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都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13例患者至少发生1次≥3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经保守支持治疗后均顺利康复。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结论 放疗联合仑伐替尼、anti-PD-1抗体和GEMOX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ICC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20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503例非手术ESCC患者。其中, 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组(联合组)69例, 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434例,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2匹配, 最终得到可供临床分析的患者共168例, 其中, 联合组61例, 同步放化疗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生存曲线和无进展生存曲线, 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2%vs. 71.0%, χ2=4.33, P=0.037);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4%vs. 91.6%, P>0.05)。联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8.07个月, 1、3、5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对行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72例接受MWA治疗肝癌的患者,分为胆囊切除组(36例)和非胆囊切除组(36例),分析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比较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预后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预后。 结果本研究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非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胆囊切除组中位OS为35.55个月(4.20~36.0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31.19个月(10.80~36.00个月) (P=0.894)。随访结束前,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2.22%和22.22%。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79.91%、75.71%,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97.22%、88.72%和73.81%(P=0.97)。胆囊切除组中位PFS为7.67个月(1.68~32.3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为18.25个月(2.24~33.60个月) (P<0.01)。随访结束时,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肝癌复发率分别为69.44%和91.67%,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11%、16.67%、0.00%,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77.78%、46.89%和0.00%。非胆囊切除组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胆囊切除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量为3(HR=18.91,95%CI:1.54~232.99,P=0.02)是与O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HR=3.55,95%CI:1.74~7.26,P<0.01),肿瘤数量为2和3(HR=2.21,95%CI:1.10~4.42,P=0.02;HR=3.63,95%CI:1.26~10.45,P=0.02)和AFP≥400 ng/mL(HR=0.43,95%CI:0.19~0.98,P<0.05)是与P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在MWA后行胆囊切除术后更易发生肝内复发,这可能与γ-GT水平升高有关,且复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颈淋巴结阴性鼻咽癌病例颈部放疗的适宜范围。方法 从Pubmed、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接受上颈和全颈放疗病例的数据进行比值比(OR)的综合分析,分析指标包括5年颈部局部控制率、颈部照射野内局部控制率和颈部照射野外局部控制率。结果 共有5篇文献符合入组标准,均属回顾性研究。5项研究共有1 333例患者入组,其中970例接受上颈放疗,363例接受全颈放疗。上颈和全颈放疗的病例之间的5年全颈局部控制率、颈部照射野内局部控制率和颈部照射野外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89(95%CI:0.41~1.94);1.29(95%CI:0.58~2.88)和0.42(95%CI:0.07~2.36)。结论 颈部淋巴结阴性鼻咽癌颈部放疗范围选择上颈部照射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Purpose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yttrium-90 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 (TARE) combined with systemic gemcitabine, cisplatin, and capecitabine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Materials and MethodsData of 13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ïve, locally advanced iCCA treated with a downstaging protocol using gemcitabine, cisplatin, TARE, and capecitabine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Overall survival (OS), local tumor response (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technical adverse events, and toxicity were measured.ResultsCalculated from the time of diagnosis, the median OS was 29 month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 to not reached), with a 1-year OS of 84.6% (95% CI, 52.2%–95.9%) and 2-year OS of 52.9% (95% CI, 20.3%–77.5%). The median OS values were 24 months (95% CI, 8 to not reached) and 21 months (95% CI, 5 to not reached) from the time of initial cycle of chemotherapy and TARE, respectively. Patients who were downstaged to surgery (n = 7, 53.8%) had a more favorable OS (median OS, not reached vs 15 months; P = .0221). Complete and partial radiologic responses were achieved in 5 (38.5%) and 6 (46.2%) patients,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PFS was 13 months (95% CI, 12 to not reached). Although no serum toxicity with Grade >2 occurred within 3 months after TARE, 1 patient was no longer a surgical candidate given suboptimal nutrition status despite successful downstage on imaging studies. Two patients required a reduced dose or delay of post-TARE chemotherapy.ConclusionsFirst-lin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TARE and systemic gemcitabine, cisplatin, and capecitabine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an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for iCCA with a high rate of downstaging to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