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川菊止痛胶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中柴胡、菊花进行定性鉴别。HPLC同时测定制剂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及甘草苷含量,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样品无干扰。甘草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及汉黄芩素分别在10.7~107 μg·mL-1、12.12~121.2 μg·mL-1、11.2~112 μg·mL-1、10.02~100.2 μg·mL-1、10.32~103.2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RSD均<1.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4%~101.77%(RSD=1.28%,n=6)、98.69%~101.36%(RSD=1.01%,n=6)、98.46%~101.06%(RSD=0.92%,n=6)、98.67%~101.33%(RSD=1.17%,n=6)、98.43%~100.79%(RSD=0.92%,n=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川菊止痛胶囊的质量控制,且所建立的菊花、柴胡薄层鉴别方法可供其他含有二药的复方标准建立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菟丝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菟丝草中金丝桃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TC-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360 nm。 结果:TLC色谱斑点清晰,金丝桃苷在2.568~206.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为2.09% (n=9) 。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能有效控制菟丝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肾炎宁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方法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测定采用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70∶30),检测波长为254 nm;雷公藤甲素采用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20 nm;两者均采用Lichrospher-C18柱(4.6 mm×250 mm,5 mm),流速均为1.0 ml·min-1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以及雷公藤甲素分别在1.83~14.64 μg·ml-1r=0.999 9),2.895~23.16 μg·ml-1r=0.999 8),7.625~61.00 μg·ml-1 r=0.999 8)以及1.52~24.32 μg·ml-1r=0.999 6)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103.2%,RSD=1.73% (n=9);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8.6%,RSD=3.94%(n=9);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54%(n=9);雷公藤甲素平均回收率为99.61%,RSD=2.83%(n=9)。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U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芎菊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ilipse C18(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检测波长:327,237,320,345,278,254 nm;柱温30℃;进样量2 μL;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 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栀子苷、甘草苷、阿魏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线性范围分别为4.30~68.80 μg·mL-1r=0.999 0)、6.66~106.56 μg·mL-1r=0.999 2)、7.67~122.72 μg·mL-1r=0.999 4)、4.88~78.08 μg·mL-1r=0.999 1)、2.37~37.92 μg·mL-1r=0.999 1)、6.50~103.92 μg·mL-1r=0.999 2)、8.85~141.60 μg·mL-1r=0.999 4)、0.88~14.08 μg·mL-1r=0.999 7)、0.74~11.92 μg·mL-1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在99.42%~103.10%,RSD均<2.0%。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生产厂家的芎菊上清丸很好地分类,且分类结果一致。结论 所建立的多成分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芎菊上清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HPLC建立畲药食凉茶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食凉茶的特征图谱,确定5个共有峰。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柰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25~452.8 μg·mL-1r=0.999 9),8.096~809.6 μg·mL-1r=1.000 0),0.654~85.15 μg·mL-1r=1.000 0),2.048~ 136.6 μg·mL-1 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1%(n=6,RSD=0.43%),100.19%(n=6,RSD=0.88%),99.98%(n=6,RSD=0.77%),100.26%(n=6,RSD=0.69%)。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相关性强,可结合4种成分含量测定全面控制畲药食凉茶的质量,为其规范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参苏宣肺丸中咖啡酸、迷迭香酸、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ZO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1:1),流动相B为0.1%冰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检测波长为320 nm,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大豆苷的检测波长为250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咖啡酸、迷迭香酸、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2.32~46.40 μg·mL-1r=0.999 8)、3.06~61.20 μg·mL-1r=0.999 5)、4.45~89.00 μg·mL-1r=0.999 9)、14.48~289.60 μg·mL-1r=0.999 9)、4.86~97.20 μg·mL-1r=0.999 7)、3.69~73.80 μg·mL-1r=0.999 6)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99.0%(1.6%),97.5%(0.6%),99.3%(0.9%),98.6%(1.3%),97.6%(1.3%),97.0%(0.9%)。结论 方法操作准确、简便,可用于参苏宣肺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肾康灵颗粒中黄芪甲苷、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肾康灵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DAD-ELSD串联法同时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梓醇和毛蕊花糖苷3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0℃;载气流量1.5 L·min-1结果 黄芪甲苷、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分离度良好;分别在22.82~456.3 μg·mL-1r=0.999 9)、17.83~356.6 μg·mL-1r=0.999 8)、11.36~227.2 μg·mL-1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RSD=1.0%)、100.79%(RSD=1.2%)、100.07%(RSD=0.43%)(n=9)。结论 该法可同时定量分析3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操作快速、准确、精密度高且重复性好,可用于肾康灵颗粒内在质量的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番石榴叶药材中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10µL。结果 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55~3.100 μg (r=1.000 0),0.159~3.182 μg (r=0.999 8),0.180~3.601 μg (r=0.999 8),0.007~0.135 μg (r=1.000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2%(RSD=1.44%,n=6),97.79%(RSD=1.11%,n=6),100.73%(RSD=1.43%,n=6),98.33%(RSD=1.48%,n=6),10批不同产地的番石榴叶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番石榴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坤泰胶囊中毛蕊花糖苷、芍药苷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为完善现有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henom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乙酸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毛蕊花糖苷的检测波长为334 nm,芍药苷检测波长为230 nm,黄芩苷的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毛蕊花糖苷在3.27~32.68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0.68%(n=6);芍药苷在17.65~176.51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08%(n=6);黄芩苷在48.78~487.77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0.8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坤泰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建立同时测定跌打丸中芍药苷、川续断皂苷Ⅵ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为0.8 mL·min-1,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212,274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514 8~1.544 5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7.01%(RSD=0.94%,n=6)。川续断皂苷Ⅵ在3.023 8~9.071 4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44%(RSD=0.26%,n=6)。丹皮酚在0.101 2~0.303 6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84%(RSD=0.42%,n=6)。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有效控制跌打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甘草泻心汤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对甘草泻心汤、单味药汤剂和混合对照品进行HPLC分析。采用Agela venusil MP 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2%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327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 μL。液路采用三通分流0.2 mL/min进入ESI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采用甲酸钠溶液作为内参校准液每针校正。根据对照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数据推测鉴定相关色谱峰的化合物和单味药来源。结果 提取出85个基峰离子,根据元素分析推测出其化学式,其中80个推测出了可能的化合物结构信息,采用对照品确证了6个成分,其中归属于甘草、黄芩、大枣、黄连、干姜、半夏分别为40、31、13、11、5、1个成分。结论 HPLC-QTOF/MS作为一种高选择性、高分离度、高灵敏度的分析手段能有效地鉴定甘草泻心汤中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 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 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整合用药网络与靶点网络方法分析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方剂的核心处方及药理机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检索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收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文献中的方剂,建立处方-药物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平台(V2.3.5)进行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寻求核心处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点网络。将有效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整理后共得到方剂295首,涉及中药204味,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35味,用药频次最高的是丹参;关联规则发现药对黄芪→丹参和黄芪→麦冬的支持度最高;根据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以及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处方:丹参、黄芪、麦冬、川芎、五味子、瓜蒌、当归、茯苓。现代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核心处方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黄芪紫檀烷苷、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AKT1、TP53、IL-6、CASP3、VEGFA、ESR1、HSP90AA1、EGFR、PPARG、STAT3等。GO功能富集通路为激活剂结合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为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得出文献中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核心处方组成为丹参、黄芪、麦冬、川芎、五味子、瓜蒌、当归、茯苓,其核心成分为槲皮素、黄芪紫檀烷苷、山柰酚等,这些成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P53、IL-6、CASP3、VEGFA、ESR1等靶点,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百部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百部、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橘红的有效成分橙皮苷进行定量测定,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橙皮苷在0.066 9~1.672 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6%。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百部止咳糖浆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整合用药网络及靶点网络,筛选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及药对,并探讨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及Web of Science、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结合古今医案云平台、R Studio Apriori关联规则函数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通过TCMSP、UniProt、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得到核心处方药物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1构建中药复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与OMIM、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DrugBank等数据库得到的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核心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核心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处方的核心成分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关键靶点逐一进行分子对接以初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 由文献检索共得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经验方256首,涉及组成中药236味。综合数据挖掘结果得到核心处方,包括丹参、黄芪、茯苓、泽泻、山药、山楂、白术、葛根;高频药对有“山楂-丹参”“葛根-黄芪”等。经过数据库综合筛选,得到核心处方中有效活性成分132个。其中芹黄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丹参新醌甲、熊竹素为核心活性成分,核心处方治疗的核心靶点为类视黄醇X受体、细胞肿瘤抗原p53、RELA原癌基因、丝氨酸蛋白激酶磷酸、热休克蛋白α等。主要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胰岛素抵抗、PPAR信号通路及胆汁分泌。经分子对接论证,预测的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之间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处方组合可通过多活性成分,于多靶点、多通路调控,可为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姝静  才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828-183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龙胆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Welchrom 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70(龙胆苦苷)、240 nm(獐芽菜苦苷和獐牙菜苷);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分别采收9、10月上、中、下旬的龙胆,考察其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变化。结果在9—10月,龙胆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量基本呈现同步上升、同步下降趋势。在9月中旬最高,9月下旬最低。与9月下旬比较,10月上旬的量有所回升,而10月下旬的量再次呈下降趋势。结论龙胆药材最佳采收季节为9月中旬,此时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的入血成分,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特征。方法大鼠ig给予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提取物,收集血浆样品并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入血成分,由半定量分析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结果检测配伍组20个成分,均为来自于生川乌的原形成分,配伍组中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醇胺型生物碱中宋果灵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他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能够改变其血中移行成分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枳实、厚朴饮片变化对小承气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的合理应用和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各类成分。大黄游离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大黄结合蒽醌类(番泻苷B、番泻苷A):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40 nm。枳实黄酮苷类(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3 nm。厚朴木脂素类成分(和厚朴酚、厚朴酚):Syncronis C_(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 nm。结果小承气汤配伍剂量(大黄12 g–炒枳实9 g–姜厚朴6 g)不变,大黄、枳实、厚朴饮片改变时,小承气汤药效组分总量变化规律为:大黄–枳实–姜厚朴酒大黄–炒枳实–姜厚朴熟大黄–炒枳实–姜厚朴大黄炭–炒枳实–姜厚朴≈小承气汤大黄–炒枳实–厚朴,变化率分别为酒大黄组(6.561%)、熟大黄组(4.222%)、大黄炭组(0.118%)、枳实组(30.186%)、厚朴组(-11.218%)。除大黄炭组外,其余组的药效组分总量皆明显变化,其中枳实组变化最明显。结论同一味药材的不同炮制品在小承气汤处方中药效组分不同,对其他药味的影响亦不同,在小承气汤处方配伍中不可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大黄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构建大黄-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图;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得到脓毒症相关靶点;通过建立维恩图获得中药与疾病交叉的关键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 Vina软件对大黄活性成分及其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大黄10种有效活性成分,其中重要的成分包括β-谷甾醇、芦荟大黄素、泽兰黄醇素等;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34个关键靶点,核心靶点有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B(IL-1β)、肿瘤蛋白p53(TP53)、原癌基因(MY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PPARG)、转录因子AP-1(JUN)、雌激素受体1(ESR1)、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8)。GO富集分析表明大黄的关键靶点主要富集于306个生物过程、29个细胞组成和61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11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与关键蛋白TNF、IL-1β、TP53、MYC、CASP3拥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治疗脓毒症。  相似文献   

20.
穆向荣  林林  焦阳  林永强 《药学研究》2019,38(7):419-423
瓜蒌子、瓜蒌皮、瓜蒌、天花粉来源于栝楼的不同药用部位,4味药材均为常用的大宗药材,现行版《中国药典》对其制定的质量标准过于简单,无法科学合理地控制其质量。本文对瓜蒌子、瓜蒌皮、瓜蒌、天花粉安全性和有效组分的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为科学全面的药材及饮片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