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玉梅  陈瓞  成博  李慧  李晨依 《光明中医》2016,(20):2929-2930
不寐乃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不入于阴,神不守舍而致入睡困难、时醒时寐或寐而不酣等。任督二脉行于人体前后正中,为人体一身阴阳之总纲。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均交汇相通,与心脑之神、肝肾经、俞募穴关系密切,为全脏腑气血阴阳转输之枢纽,调节任督二脉之经气可使气血调达、阴平阳秘、五脏调和、神志得安。现从中医整体观念的治病特点和治病求本的思想出发,简要论述不寐与任督二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心居于胸中,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以精、气、血为基础,不仅统御各脏腑生理功能,并且主司精神思维、认知情志活动。任、督、冲三脉同起于胞宫,行径功能各异,主一身之气血阴阳。本文从心经与一源三歧脉的经脉循行、气血阴阳方面进行展开研究,并分析任督冲三脉经脉循行、生理功能及各脉相互作用对心神功能活动产生的影响,从而论述心神与任督冲之间的关系,为从任督冲脉治疗神志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统辖的作用,从而加强了人体经脉之联系。任督二脉,又总济十二经脉,故有“阴阳脉之海”之称。任、督二脉皆起于小腹内,分别循行于前后躯干的正中,上至头面,在奇经八脉中唯有任督二脉分布着它本经所属之穴位,而不依附于它经,起着组合与统领全身诸阴阳经的作  相似文献   

4.
任督脉在癌肿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浩  王宁 《新疆中医药》2002,20(6):22-22
督脉行于人体后背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与阳维脉交会,总督一身之阳经,有"阳脉之海"的说法,任脉行于前部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阴经与阴维脉交合,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有"阴脉之海"之称,任督脉有着调节全身阴阳经气的作用,也与脏腑气血四肢百骸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许多疑难杂症,发现这些疾病多数为任督失调、阴阳失和、气血逆乱所致,故在治疗上采用任督二脉取穴,施以针刺调理任督二脉,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系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中医认为,多发性骨髓瘤根本病因为肾虚,病位在骨髓,病机为肾虚血瘀。任督二脉属于奇经八脉,与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息息相关。任督二脉与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密切相关。文中从任督二脉论治多发性骨髓瘤,针刺治疗重视任督二脉的作用,选取任督二脉的腧穴,并适当配合脾、肾经穴位以补虚固本。为针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选穴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交通任督二脉法在急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034109山西省原平市上庄医院刘德荣034000山西省忻州地区卫校附属医院刘秋恋主题词任脉,督脉,刺法临床急症多数为任督失调、阴阳失和、气血逆乱所致急突起病,我们在临床急症治疗中采用任督二脉取穴,施以针刺交通任督...  相似文献   

8.
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雨华  李国徽 《陕西中医》2009,30(11):1519-1520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与常规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40例,以常规辨证论治取穴。任脉组40例(阴虚证),督脉组40例(阳虚组),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和常规针刺皆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任督二脉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复发率低于常规组。结论: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失眠症,可以从整体着眼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使阳入于阴,而目自暝,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M和观察穴位MBPU,分析其特征.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红外...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发枝运用龟鹿二仙胶治疗骨质疏松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经验,认为龟鹿二仙胶具有温肾壮阳、益精填髓功效,可沟通任督二脉,峻补阴阳精血,使阴生阳长、气血充固.  相似文献   

11.
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阴不纳阳,阳不入阴,阴阳失衡。"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指气从下丹田开始,循督脉、顺任脉而行,过三关沟通任督二脉,以调和阴阳~([1])。基于失眠的根本病机,从"小周天"对调整人体阴阳有特独作用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失眠与任督二脉的关系,为临床从任督二脉论治失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元气乃一身之本,通元调治人体元阴元阳是治疗脏腑、经络、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及一切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核心所在。通元针法的临床运用法则主要有引气归元、通督养神、阳气引领阴气、扶正以祛邪,具有突出任督两脉、统领阴阳而调节脏腑、充分发挥经络治疗效应的特点,极大地扩大了针灸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记载情绪心理学最古老的医学,五脏之气产生情志流注于经脉,任、督二脉更是对全身经脉流注之气起着主导作用,进而调节人体身心健康。但是对于不同情绪如何具体影响任督二脉经气流注却少有研究。该文拟对任督二脉与中医情志相关理论的关系进行论述,试图对五种基本情绪在小周天中的定位进行了探讨,为运用任督之气通调情志之合,以情志之畅理任督之荣,为任督二脉与情志的研究提供新角度,为情志在身心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痛经中医又称为“经行腹痛”,国医大师夏桂成创立了“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根据经后期阴长阳消,经间期重阴必阳、阴转为阳,经前期阳长阴消,行经期重阳必阴、阳转为阴的不同生理变化理论,对痛经患者进行分期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艾灸任督脉治疗痛经时,既可以温通经脉、消瘀散结,使其通畅则不痛;又可补虚扶正、补养气血,使其充盈则不痛。现将夏桂成诊治痛经的理念及方法运用于任督脉灸法治疗中,从综合调治月经周期节律的阴阳气血活动着眼,通过采用经后期、经间期任脉灸,经前期、行经期督脉灸的治疗方法,调畅气血,以改善女性阴阳失调来治疗痛经。  相似文献   

15.
冉维佳 《中医药导报》2020,26(4):67-68,71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奇经八脉保持其本身的独立性,本文从奇经的阴阳气血、空间结构和维络统系三大方面对其结构的构建进行总结,并以任督二脉的空间结构为重点进行阐述,对其理论基础做进一步完善,以突出奇经结构和功能的独立性,丰富对奇经本身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通过分析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达到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F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目的。方法选取FD患者共120例,肝郁气滞证40例、肝郁脾虚证30例、脾虚痰湿证40例、寒热错杂证10例,分析各证型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比较情况。结果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1肝郁气滞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2寒热错杂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有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3脾虚痰湿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4肝郁脾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有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1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寒凝经脉的情况下,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的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2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7.
1 对冲脉的认识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与任督两脉同起于胞中,冲脉的循行较为复杂,根据<素问>、<灵枢>诸篇及<难经>、<奇经八脉考>记载,从循行上看,涉及任、督、阳明、厥阴、少阴五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正如<素问.骨空论>所言:"渗诸阳,灌诸精",为十二经气血之要冲.冲脉值腹气之街,有经径气之街,与多脏相连,可容纳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为十二经之海,与任督两脉一源三歧,同属奇经.督脉主升,总督一身之阳;任脉主降,任养一身之阴;冲脉既可摄督脉之过升,又可调任脉之气逆,与任督共主全身多种疾病.冲脉与阳明共主胃肠疾患.冲脉升降出入失常,可发为气逆之症.肝肾同源,肾气亏虚,肝气逆乱,均可引动冲脉之气.可见冲脉病不是单一病候,往往由多经脉、多脏腑累及.因此,在治疗中应整体调整.姜揖君老教授指导我们治疗冲脉病的总则分别为通任督二脉,调摄阳明、厥阴、少阴经脉,再根据他们直接间接关系,全盘考虑,分别轻重,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任督脉同起于会阴,一前一后上行而相会于面部,这一任督脉循行路线在许多医者的思维中已经属于定理,但本研究归纳总结古代各类医籍文献关于任督循行的记载,发现普遍为人们所接纳的任督脉循行存在较大争议,且与中医学阴升阳降、圆运动规律等基本理论有所冲突,两脉循行并不是简单的单一线路,而是有多条分支,各自在身前身后有着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循行路线,构成如环无端的圆运动循行。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各文献记载,去粗取精,在符合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从另一种思路揭示任督二脉阴阳动态平衡的环形循行通路,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淑芳 《新中医》2003,35(4):12-14
韩冰教授治疗妇科疾病有独到之处,尤重视奇经八脉理论在妇科临床中运用,其中疏通任脉法适用于冲任二脉气滞血瘀而致的带下,症瘕,痛经等病症;补养任脉法适用于冲任二脉气虚血少,胞宫失养,阴虚有热或气虚不摄而致的病症;补任填督法适用于久病或气血亏虚损及任督二脉气虚血少,胞宫失养,阴虚有热或气虚不摄而致的病症;补任填督法适用于久病或气血亏虚损及任督二脉而致的腰Jun,耳鸣,遗精,泄泻诸病症。  相似文献   

20.
柏隆  张军茹 《陕西中医》2022,(3):345-347
左升右降理论主要是通过肝之左升和肺之右降,调节一身气血阴阳,对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基于左升右降理论,从魂-魄-神、气-血-脉、大肠-胆-小肠的角度,剖析左升右降理论对心神、心之血脉以及心之病邪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归纳总结诸位医家基于左升右降理论对心悸治疗用药特点,为心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