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例PD患者(PD组)和26例年龄、性别、身高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上下肢SSR检测。将PD组根据有无自主神经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据Hoehn-Yahr分级将PD组分为早期PD组(1~2期)和中晚期PD组(3~5期)。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无论有症状组还是无症状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论中晚期PD组还是早期PD组SSR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中晚期PD组较早期PD组潜伏期显著延长和波幅下降(均P0.05);③SSR上下肢潜伏期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SSR上下肢波幅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①SSR是检测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自主神经损害,有助于早期诊断;②PD患者运动系统障碍越重,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酒依赖(AD)患者自主神经及感觉功能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56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体感诱发电位(SEP)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分析SSR反应波及SEP上肢N20、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和正中神经、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于酒精戒断2个月时随访AD组患者的S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SSR异常率及反应波缺失率均显著升高(χ~2=7.860,P=0.005;χ~2=64.655,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入组时及酒精戒断后SSR波幅均显著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1)。与入组时比较,AD组酒精戒断后波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与正常对照组SEP上肢N20电位和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神经S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患者酒依赖持续时间和日饮酒量分别与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335,P=0.017;r=0.369,P=0.008),与SSR波幅呈负相关(r=-0.294,P=0.038;r=-0.310,P=0.028)。结论 A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以C类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传导痛温觉Aδ纤维功能障碍等小纤维损害为主,深感觉传导路尚无明显影响,SSR可为AD提供周围神经早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诊断慢性乙醇中毒自主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早期发现慢性乙醇 (酒精 )中毒者自主神经病变。方法 :对 48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SR)的检测 ,并与 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乙醇中毒组SSR潜伏期显著延长 (P <0 0 1 ) ,下肢波幅明显减低 (P <0 0 5) ,患者的饮酒年限、饮酒量与SSR呈正相关。结论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可作为评价乙醇中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对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SSR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等多项生化指标,同时分析与SSR异常有关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与病程<5年组比较,5~10年组、病程≥10年组上肢SSR潜伏期延长(P<0.05),而波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不同病程组间SSR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SSR异常率高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自主神经症状的有无对SSR异常率无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lc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 SSR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bAlc是2型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门诊或住院的47例帕金森病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进行SSR检测,并对其中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5±0.18 vs 1.42±0.29),波幅明显降低(1.87±0.26 vs 2.56±1.47);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3±0.16vs 2.04±0.27),波幅明显降低(0.49±0.21 vs 0.76±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6 ± 0.17 vs 1.53 ± 0.15),波幅明显降低(1.75±0.21 vs 1.89±0.33);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7 ± 0.18 vs 2.08±0.24),波幅明显降低(0.46±0.20 vs 0.5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R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相一致,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所显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差异性,以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MEB-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检测,以波形潜伏期〉x+2.50)s、波幅低于均值的50%或未引出波形作为异常标准,分析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特征和病程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相比,帕金森病组和多系统萎缩组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检测显示四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但帕金森病组与多系统萎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多系统萎缩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总异常率(P=0.018)和双侧异常率(P=0.035)均高于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病组病程≤3年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率与病程〉3年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多系统萎缩组病程≤3年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率与病程〉3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出现早,且多呈双侧改变,表明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更严重、更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变化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精神分裂症和59例强迫症患者及56名健康成人进行ERN检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强迫症组ERN的正确反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的反应时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ERN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强迫症组ERN波幅增高(P0.05或P0.01)。ERN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r=0.088,P0.05)、强迫症组ERN波幅与Y-BOCS评分之间不相关(r=0.117,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ERN波幅降低及强迫症的ERN波幅增高可能反映两组患者内在错误监控机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oehn-Yahr分级1级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32例Hoehn-Yahr分级1级的PD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以健侧为对照,比较患侧肢体SSR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与健侧[(2.36±0.15)mV,(0.60 ±0.07) mV;(1.48 ±0.10)ms,(1.97 ±0.08)ms]比较,患侧上肢及下肢SSR的波幅[(1.97 ±0.10)mY,(0.54 ±0.09) mV]显著降低,潜伏期[(1.57±0.13)ms,(2.07 ±0.25) ms]显著延长(P<0.05~0.001).结论 Hoehn-Yahr分级1级的PD患者运动患侧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对40例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及3 7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和3 8名健康人分别进行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SSR测定异常率为75% ,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SSR测定异常率为49% ,两病例组SSR波潜伏期延长明显,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1 )。而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组与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组SSR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1 )。结论 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存在较严重的损害,SSR可判断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为识别抑郁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BD)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查,将患者分为SSR正常组及SSR障碍组。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_(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_(24))、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RBD筛查量表(RBDSQ)评定患者RBD症状;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睡眠参数。结果与SSR正常组比较,SSR障碍组病程显著延长,H-Y分级及HAMA_(14)、HAMD_(24)、PSQI、SCOPA-AUT、RBDSQ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0.01)。与SSR正常组相比,SSR障碍组患者睡眠效率及非快速眼动期(NREM)-Ⅱ期睡眠百分比显著下降,觉醒指数、NREM-Ⅰ期睡眠百分比、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显著增高(P0.05~0.01)。SSR障碍组周期性腿动和RBD比率均显著高于SSR正常组(χ~2=4.463,P=0.035;χ~2=8.889,P=0.003)。RBDSQ与SCOPA-AUT评分、NREM-Ⅰ期睡眠百分比、REM期睡眠百分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PLMI和觉醒指数呈正相关(均P0.01),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睡眠效率、NREM-Ⅱ期睡眠百分比、NREM-Ⅲ期睡眠百分比呈负相关(均P0.01),与总觉醒时间无相关性。结论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容易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客观存在睡眠结构紊乱,RBD发生率高。PD患者RBD的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失匹配负波(MMN)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5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MN检测;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各组总体功能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组病情严重程度。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患者组MMN与临床特征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GAF评分降低(F=53.96,P0.01);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MMN潜伏期延长(F=44.31,P0.01)、MMN波幅降低(F=5.39,P0.01);双相组与单相组MMN潜伏期及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1,0.46;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35,-0.39;P0.01);单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异常MMN可能是抑郁发作的状态性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方法 检测21例强迫症患者和1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RN和正确相关负电位(correct-related negativity,CRN),并与23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ERN波幅增高(Z=-2.60,P<0.01),精神分裂症组ERN波幅降低(Z=-2.16,P<0.05)而潜伏期延长(t=3.60,P<0.01).与强迫症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的ERN波幅降低(Z=-3.75,P<0.01)而ERN潜伏期延长(t=2.70,P<0.05).CRN波幅和潜伏期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强迫症组,还是精神分裂症组,其ERN/CRN指标与临床精神症状之间均未见相关(P>0.05).结论 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ERN均存在异常但方向相反,提示ERN可能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测定在小纤维感觉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神经传导速度(NCV)正常但具有典型小纤维损害症状的患者(NCV正常组)和2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取刺激强度为20 mA,脉宽为0.2ms,刺激右侧正中神经,记录波形(P/N)、潜伏期、波幅和曲线下面积测定SSR值。分析SSR的波形特征,评价受试者的交感节后C类小纤维功能,探讨具有典型小纤维损害症状但肌电图和NCV正常患者是否有小纤维损害的证据。结果:NCV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手部SSR无明显差异;而足部潜伏期(P<0.01)和曲线下面积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NCV正常组患者足部SSR有长度依赖性损害表现,提示有早期罹患交感节后C类小纤维损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对照组以及卒中后无抑郁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中国发表的13项符合本分析入组标准的论文,采用Revan4.1统计软件对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以及卒中后无抑郁患者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和卒中后无抑郁对照组比较,卒中后抑郁组P300的潜伏期均延长[加权均数差(WMD)为42.55,95%CI:38.23~46.88,Z=19.28,P<0.01;WMD为28.28,95%CI:5.34~31.21,Z=18.87,P<0.01];总体分析显示,卒中后抑郁组的潜伏期比对照组长(WMD=32.78,95%CI:30.35~35.21,Z=26.44,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和卒中后无抑郁对照组比较,卒中后抑郁组P300的波幅均降低(WMD=-2.23,95%CI:-2.50~-1.96,Z=16.41,P<0.01;WMD=-1.67,95%CI:-1.88~-1.46,Z=15.69,P<0.01);总体分析显示,卒中后抑郁组的波幅比对照组低(WMD=-1.89,95%CI:-2.05~-2.72,Z=22.47,P<0.01).结论 P300能够反应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首发抑郁症、19例复发抑郁症和2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SSR潜伏期和波幅。结果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性抑郁症的左上肢SSR波潜伏期显著长于首发稀有症(P=0.034);抑郁症的双侧上下肢SS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HAMD、HAMA的评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可能并不能敏感地反映抑郁症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PSD患者(PSD组)和33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SD组ERP(P300、N400、CNV及MMN)、SSR各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均P<0.01),波幅明显下降(均P<0.01);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PSD组各项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0.01)。结论PSD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与其认知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7.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对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借助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小纤维神经损害寻求一种新的无创客观定量方法.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4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CHEP刺激器,控制温度52℃,分别刺激所有受试者右侧前臂、手背、小腿皮肤,采用Keypoint.net肌电图仪于cz点分别记录N波潜伏期及N-P波波幅;同时行右侧上下肢感觉传导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各个刺激部位CHEP的引出率为100%,而糖尿病组46例中前臂7例、手背9例、小腿16例未引出肯定CHEP波形.糖尿病组较对照组N波潜伏期延长,N-P波波幅减低.糖尿病组中25例上肢感觉传导正常,其前臂刺激Cz记录的N-P波波幅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34.0±12.6)、(48.4 ±17.5)μV,Z=-3.151,P<0.01],N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背刺激CHEP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420.4±27.8)、(407.2±24.6)ms,t=2.015,P=0.048],波幅减低[分别为(28.2±10.1)、(43.0±16.6)μV,Z=-3.712,P<0.01].18例下肢感觉传导正常,其小腿刺激CHEP潜伏期延长[分别为(473.5±46.6)、(448.6±35.0)ms,t=2.219,P=0.031],波幅减低[(23.8±7.4)、(41.5±18.5)μV,Z=-3.855,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即有小纤维神经选择性受累,CHEP能够为其提供新的客观定量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8例SBI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及ERP检查,并与55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BI组中,31例(45.6%)HAMD≥17分(抑郁亚组),37例(54.4%)HAMD<17分(非抑郁亚组)。SBI组MMSE评分(17.1±1.8)较对照组(25.2±1.6)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2.9%vs 12.7%)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BI组P3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均P<0.05)。SBI组中,抑郁亚组MMSE评分(14.9±1.2)较非抑郁亚组(21.6±2.6)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93.6%vs 21.6%)显著增高,P3潜伏期明显延长和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SBI抑郁亚组MMSE评分与P3潜伏期负相关,与波幅正相关(r=-0.537,r=0.529;均P<0.05)。结论SB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伴抑郁症状者认知功能障碍更显著。ERP检查可早期发现SB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患者视觉注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神经机制。方法采用Oddball范式对24例原发性青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3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进行检测,并对所有受试者采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高血压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36,P0.05)。N2平均波幅电极位之间主效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显著的额区分布。高血压组P3a及P3b的平均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小(均P0.05)。高血压组顶区PZ P3a波幅较正常对照组波幅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前额部FZ及中央区C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P3a、P3b各位置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MSE评分与P3b波幅呈正相关(r=0.61,P=0.05),与P3a波幅无关(r=0.19,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视觉注意已经受到损害,视觉P300可作为早期识别青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的注意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