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有效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选择常州市HIV/AIDS患者、肿瘤病人、孕妇及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等4类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及弓形虫病防治知信行问卷调查,并对血清抗弓形虫特异性IgG、IgM抗体进行检测,比较抗体阳性率差异,对弓形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累计调查900人,其中HIV/AIDS患者150人,肿瘤病人、孕妇及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各250人。调查对象弓形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16.8%(151/900),女性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χ2] = 41.34,P < 0.05),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χ2] = 147.78,P < 0.05);不同职业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26,P < 0.05),以干部职员知晓率最高(47.2%,34/72);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上升([χ2] = 166.42,P < 0.05)。所有调查人群中,经常与猫/犬接触者占34.6%(311/900),家里养猫/犬者占40.4%(364/900),生食肉类者占0.9%(8/900),生熟砧板分开者占15.8%(142/900)。知晓弓形虫病防治知识人群中,经常接触猫/犬者占24.5%(37/151),显著低于不知晓者(36.6%,274/749;[χ2] = 8.11,P < 0.05);生熟砧板分开者占35.1%(53/151),显著高于不知晓者(11.9%,89/749;[χ2] = 50.97,P < 0.05)。调查对象血清抗弓形虫抗体总体检出率为11.0%(99/900),HIV/AIDS患者、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孕妇及肿瘤病人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3.9%、4.8%和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87,P < 0.05)。男性抗弓形虫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χ2] = 8.88,P < 0.05);抗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2] = 37.03,P < 0.05);不同职业人群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09,P < 0.05),以农民检出率最高(17.3%,57/330);抗体检出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下降([χ2] = 25.07,P < 0.05)。结论 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肿瘤病人和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常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病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芜湖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探讨主要易感因素,为制订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芜湖市孕妇、家庭养猫/犬者、畜产品加工人员、肿瘤病人、HIV/AIDS患者等5类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抗体IgM 和IgG,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3 378人,弓形虫阳性率为11.07%,其中IgM 阳性率为0.83%,IgG 阳性率为10.24%。60岁及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4.13%),各年龄组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7.327,P <0.05)。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8,P <0.05)。孕妇、家庭养猫/犬者、畜产品加工人员、肿瘤病人、HIV/AIDS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9.65%、12.03%、12.75%、15.68%、7.06%,各人群间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5,P <0.05)。易感因素调查发现,弓形虫感染与经常吃火锅、烧烤、生熟砧板不分及不了解弓形虫防治知识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芜湖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设计的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全县819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9个方面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4.65%~99.15%,平均51.06%,其中男性52.76%、女性50.20%,男性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χ~2=56.220)、工龄增加(χ~2=94.938)以及职称提高(χ~2=54.820),知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1.26%)高于县级综合医院(53.01%),也高于乡(镇)卫生院(48.43%);从事公共卫生的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64.99%)高于医疗岗位(51.32%)、医技岗位(49.72%)、药剂岗位(48.31%)、护理岗位(47.84%)和其他岗位(4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工龄、工作单位及工作岗位是影响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论镇原县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较低,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相关知识更为薄弱,少数人员卫生防病意识淡薄;加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和健康教育,是目前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道孚县及色达县中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道孚县和色达县所有中学在校初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防治知识合格率及知晓率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发放问卷1 087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95.03%)。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总合格率为85.87%,女生合格率高于男生(χ~2=11.594,P0.05);不同年龄学生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31.691,P0.01);不同学校学生防治知识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80,P0.01)。调查学生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5.60%,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症状、治疗、预防、危害和国家所采取的优惠政策等8个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63.70%、32.43%、81.90%、61.57%、71.73%、58.28%、28.56%和20.72%。道孚和色达中学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8.95%和6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866,P0.01)。结论四川省道孚县和色达县初二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棘球蚴病流行风险,还需加强对误解知识点以及薄弱知识点的宣传解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杭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杭州市100例HIV/AIDS患者、100例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孕妇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抗弓形虫抗体,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弓形虫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恶性肿瘤患者和孕妇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30%和2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5%(χ~2=14.68,13.96和7.56,P均0.01)。孕妇对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整体较高,健康对照者对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整体较低;调查对象对"你知道弓形虫感染的危害吗?"、"你知道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会感染弓形虫吗?"和"你知道接触被污染的土壤会感染弓形虫吗?"等问题的知晓率较低。结论杭州市HIV/AIDS、恶性肿瘤患者和孕妇等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且对部分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有必要加强对高危重点人群的弓形虫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控制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白城地区孕妇对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弓形虫病易感的行为习惯,为制定及调整白城市孕妇弓形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白城市某医院妇产科进行常规孕检的孕妇33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孕妇弓形虫病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中的339例孕妇中有1例诊断为弓形虫感染,感染率为0.29%;被调查对象中“听说过弓形虫病”的有135人(39.82%);“知道弓形虫对妊娠有危害”的有126人(37.17);“知道弓形虫病的传染源”的有80人(23.60%);“知道弓形虫病的传播途径”的有17人(5.01%);经常同猫、犬、牲畜、家禽等接触的有121人(35.39%),有食用生肉、蛋类等习惯的7人(2.06%);来自城市的调查对象知晓率明显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6,P<0.001);不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9,P=0.032),大专及上文化程度者明显高于专科学历者(χ2=5.908,...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常州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探讨主要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常州市调查对象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弓形虫IgG、IgM抗体,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检测400人,弓形虫感染率为15.0%,其中,IgG抗体阳性率15.0%,IgM抗体阳性率0.8%。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肿瘤病人及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的感染率分别为11.0%、11.0%、24.0%和14.0%。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尤以50岁以上组感染率最高(21.6%)。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3,P < 0.05),且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孕妇弓形虫感染与怀孕次数及孕期无明显关联;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人员的感染率,随着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常州市特殊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需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重视特殊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隆化地区异常妊娠结局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13-1-2016-6隆化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异常妊娠结局孕妇393例为调查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正常对照组为无异常妊娠史的孕妇2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孕妇血清弓形虫IgM、IgG抗体。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各组孕妇进行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异常妊娠结局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为27.23%(107/39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20%(2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6,P0.01)。异常妊娠结局孕妇急性感染率为6.87%(27/393)、既往感染率为18.58%(73/393)、活动性感染率为2.54%(10/393),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7%(3/256)、7.03%(18/256)和0(0/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17.15、7.90,P均0.01)。感染组中从事接触生肉的职业、饲养猫狗宠物、品尝生肉馅、菜板生熟不分、常吃涮锅或烧烤、经常在外就餐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29.23、8.55、13.41、7.28、6.06,P均0.05)。结论本地区异常妊娠结局孕妇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避免与宠物密切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以及加强个人卫生防护等是避免弓形虫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1组,6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比较各组HP感染率、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HP感染率以及观察组和对照1组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患者HP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2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44.4%(80/180)和49.3%(296/600),均低于对照1组的77.7%(10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0、34.638,P0.001)。观察组中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37.2%(29/78)、45.0%(27/60)和57.1%(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2,P=0.284)。观察组初发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64.5%(40/62),复发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70.4%(3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9,P=0.503);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58.7%(27/46),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72.9%(52/70),分别低于对照1组患者的68.6%(35/51)和83.5%(66/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336、0.610,P值分别为1.415、0.087)。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低于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并非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调查了419例有异常妊娠史孕妇和178例无异常妊娠史孕妇(对照组)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22.20%(93/419)和4.49%(8/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4,P<0.05)。419例孕妇中怀孕早期、中期和晚期孕妇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22.84%(53/232)、21.56%(22/102)和21.18%(18/85),各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1例弓形虫感染者经药物治疗后转阴率为85.14%(86/1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了解承德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与知晓情况,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3年 7-12月对在承德市中医院体检的73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以了解其对弓形虫感染的知晓情况; 随机抽取其中 3县2区的490名妇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中弓形虫抗体。结果 结果 共回收问卷733份, 126人知晓 弓形虫感染相关知识, 知晓率为17.19% (126/733); 共检测出63例感染者, 感染率为12.86% (63/490)。文化程度高、 职业 为医务人员、 居住地为城市者感染率较低、 知晓率较高。结论 结论 承德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率较高, 知晓率较 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以提高该类人群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河北省霸州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知晓度,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选 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行产前筛查的孕妇, 进行问卷调查; 随机抽取部分孕妇, 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并分析数据。 结果 结果 共计672例孕妇接受了问卷调查, 弓形虫病知识知晓 率为19.49% (131/672); 随机抽取了526例孕妇进行血检, 阳性率为13.88% (73/526)。弓形虫知晓率和感染率与文化程 度、 职业和居住地有关 (c2 = 5.89~17.62, P均< 0.05), 感染率与知晓率之间具有负相关性 (c2 = 5.37, P < 0.05)。 结论 结论 提高孕妇对弓形虫病知识的知晓度是降低弓形虫感染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积极开展孕妇弓形虫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无锡地区不良妊娠结局妇女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弓形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无锡市217例不良妊娠结局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25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弓形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结果 试验组妇女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0.88%,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的8.80%([χ2]= 36.70,P < 0.01);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74%和10.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和2.80%([χ2]= 22.53和10.74,P 均 < 0.01)。此外,以胎停、自然流产、早产和出生缺陷为妊娠结局的妇女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及血清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均< 0.05)。试验组妇女对“你听说过弓形虫或弓形虫病吗?” (P < 0.01)、“你知道养宠物猫和犬会感染弓形虫吗?”(P < 0.05)和“你知道孕期需要进行弓形虫感染检查吗?”(P < 0.01)等3道问题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妇女对“你知道吃火锅会感染弓形虫吗?”、“你知道家中砧板生熟不分可能会导致弓形虫感染吗?”、“你知道孕妇感染弓形虫会传给胎儿吗?”、“你知道孕期弓形虫感染会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吗?”和“你知道孕妇感染弓形虫需要治疗吗?”等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结论 无锡市地区不良妊娠妇女弓形虫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考虑到孕妇感染弓形虫的危害以及孕妇对弓形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大弓形虫病相关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特别是对备孕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弓形虫病健康教育,以降低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输卵管妊娠弓形虫感染者的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和47例行附件切除术、无输卵管妊娠史的卵巢囊肿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组织标本中弓形虫DNA。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NF-α与MMP-9在其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黏膜上皮组织中弓形虫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80%(21/118)、14.41%(17/118),对照组则分别为4.26%(2/47)和2.13%(1/4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黏膜上皮TNF-α与MMP-9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弓形虫感染阳性和弓形虫感染阴性的输卵管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弓形虫感染阳性和弓形虫感染阴性的输卵管妊娠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关系密切,输卵管妊娠组弓形虫感染可致输卵管黏膜上皮TNF-α与MMP-9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与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等常见慢性病的整体认知情况,为制定社区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自设问卷询问参加社区体检的人群对慢阻肺、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危害及防治方法等总体认知,将受慢病影响最大的6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60岁及以上人群共发放资料500份,资料完整合格者为428份.男189人,女239人.其中1.17%知晓肺功能检查,66.59%的人知晓血糖检查,68.93%的人知晓CT检查.仅1.87%的人知道慢阻肺疾病的名称,0.70%的人能基本正确知晓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危害及防治知识.有92.52%的人表示知道高血压病的名称,能基本正确知晓高血压病高危因素、危害及防治知识的分别为25.70%、28.97%、28.97%.有85.28%的人表示知道糖尿病的名称,能基本正确知晓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为23.13%,危害为19.86%,防治知识为18.93%.有80.61%的人表示知道脑梗死,能基本正确知晓脑梗死高危因素的为19.39%,危害为32.71%,防治知识为26.40%.对慢阻肺疾病名称的知晓率、危害因素、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低于其他3种常见慢性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这3种疾病中,高血压病的推广普及工作较早,脑梗死的危害较重,其认知也高于对糖尿病的认知.结论 社区居民对慢阻肺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极低,居民对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知晓度也不高.今后应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