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内陷技术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采用髋臼内陷技术行THA治疗39例DDH患者(39髋)。记录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中心内移距离、臼杯内突率、髋关节中心高度、臼杯覆盖率、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臼杯松动、骨长入等。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3. 4±1. 5)年。末次随访时HHS由术前32~55(43. 3±15. 5)分提高到82~98(91. 2±11. 8)分;双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1~5(3. 1±1. 1) cm下降到术后0~2(0. 6±0. 3) cm。术后髋关节中心高度2~3(2. 4±0. 8) cm,髋关节中心内移1~4(2. 5±0. 9) cm,臼杯内突率21%~64%(42. 3%±12. 5%),臼杯覆盖率81%~100%(96. 7%±5. 2%)。至末次随访,假体均获得骨长入性固定,未发生臼杯松动。结论采用髋臼内陷技术行THA治疗DD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1例(14髋)DDH继发OA的老年患者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女10例,男1例,平均年龄72岁(66~81岁)。根据Crowe的X线分型,Ⅰ型4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应用普通全髋关节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Ⅰ、Ⅱ、Ⅳ型于真臼重建髋臼,Ⅲ型采用高旋转中心法重建髋臼。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1)X线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和髋臼旋转中心位置;(2)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普通假体置换,1例行粗隆下截骨,术前双下肢长度差1~4.5c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为0~1cm。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4.4个月(6~48个月)。至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2分(35~58分)恢复到86.4分(72~94分)。结论应用普通全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DDH继发OA疗效确切,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应用相对简单、有效的关节重建方式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穿透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6年3月采用髋臼内壁穿透法行THA治疗DDH患者23例(23髋),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30~66岁,平均51.2岁。术后评估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中心内移距离、髋关节中心高度、臼杯覆盖率、臼杯内突率、臼杯松动、骨长入、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等。末次随访时所有假体均获得骨长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7年,平均4.4年。HHS由术前(55.3±14.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2.3±15.7)分(P0.001),双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2.1±1.9)cm下降到术后(0.6±0.5)cm(P0.001),髋关节中心高度(2.3±0.7)cm,髋关节中心内移(2.4±0.8)cm,臼杯内突率(40.4±11.5)%,髋臼覆盖率(95.2±7.8)%。结论采用髋臼内壁穿透法治疗DDH,临床疗效满意,髋关节旋转中心可在解剖位置或接近解剖位置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术中髋臼中心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月,对29例(32髋)DDH患者行THA。男6例(6髋),女23例(26髋);年龄45~67岁,平均50.6岁。左侧22髋,右侧10髋。DDH按照Crowe分型标准:Ⅰ型12髋,Ⅱ型20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相差1.9~4.4 cm。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0.7±8.6)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1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4年6个月,平均2.3年。术后下肢延长0.5~5.8 cm,平均2.5 cm。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7±5.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0)。X线片检查示,术后1例1髋髋臼杯假体松动,1例1髋髋臼杯假体外移且外展角过大;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髋臼杯及股骨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1年髋臼中心水平位置、髋臼中心与泪滴连线垂直距离、髋臼垂直外展角、股骨偏心距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H行THA时重建髋臼中心能有效延长患者肢体,提高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置换失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3例29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例3髋,女20例26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单髋17例,双髋6例。Crowe分型:Ⅱ型17例20髋,Ⅲ型6例9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9±0.8)cm,术前Harris评分为(43.6±13.8)分。术中3例4髋采用标准THA,其余患者在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6年。术后12个月X线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0.9±0.2)cm,Harris评分为(86.3±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结论CroweⅡ、Ⅲ型DDH行THA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并增加骨盆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Hartofilakidis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利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20年10月,初次THA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24例(27髋)HartofilakidisⅡ型DDH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40岁。身体质量指数为19.5~35.0 kg/m^(2),平均25.0 kg/m^(2)。单髋21例,双髋3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1.1±10.0)分,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为(19.90±6.24)mm。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基于X线片评估术后移植骨愈合情况、髋臼假体及移植骨覆盖率以及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情况,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0~1 000 mL,中位数3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骨折以及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1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表现,1例(1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103个月,中位时间4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3,P=0.000);无1例需行翻修手术。术后X线片复查示髋臼假体覆盖率为91%~100%,平均97.8%;移植骨覆盖率为13%~46%,平均23.8%;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末次随访时,移植骨均已融合,无塌陷迹象,未出现移植骨吸收、异位骨化和骨溶解,髋臼及股骨假体无明显无菌性松动表现;单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为(2.86±2.18)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8,P=0.000)。结论对于HartofilakidisⅡ型DDH患者,初次THA术中若髋臼假体外侧缘≥5 mm部分未被宿主骨覆盖时,可采用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能获得良好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截骨THA治疗1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术中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未行股骨短缩截骨。术后对患者满意度、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25~39(32.8±4.2)分提高至术后85~93(90.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优12例,良3例。14例患者满意度高。术后随时间延长双下肢相对长度差逐渐缩小,末次随访时双下肢相对长度差为0~10(5.3±3.9)mm。1例有术后坐骨神经牵拉损伤,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THA治疗30例DDH患者(30髋),观察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移植骨块与髂骨融合时间,记录术后骨溶解、骨长入、臼杯松动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38.8±16.9)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11~55(25.3±17.2)mm下降到术后0~12(3.7±3.5)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35~65(46.1±16.7)mm下降到术后18~30(23.7±5.9)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由术前35~55(42.8±8.9)mm下降到术后18~29(23.3±2.7)mm(P<0.001)。移植骨块与髂骨融合时间5~12(7.7±4.9)个月。HHS由术前39~65(41.8±14.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4~100(93.5±7.9)分(P<0.001)。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均获得骨长入固定。结论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THA治疗DDH,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对21例成人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22髋)行生物型THA。髋关节脱位按Crowe分型:Ⅰ型15髋,Ⅱ型和Ⅲ型共6髋,Ⅳ型1髋。髋臼重建方式中采用真臼加深内移15髋,结构性植骨4髋,旋转中心上移3髋。1髋CroweⅣ型行转子下短缩截骨。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假体周围感染、假体不稳及松动。X线片显示结构性植骨无塌陷,转子下截骨部位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前30~53(38.6±5.6)分,术后76~94(84.2±6.8)分。结论 THA治疗成人DDH早期疗效满意,与普通THA相比,DDH的THA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6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Ⅰ型24髋,Ⅱ型19髋,Ⅲ/Ⅳ型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手术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35例(40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6例(8髋),髋臼假体内置5例(6髋),高位重建髋臼2例(2髋)。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8年。关节假体稳定,关节功能正常,双下肢短缩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脱位、神经损伤并发症。Ⅰ、Ⅱ和Ⅲ/Ⅳ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7.3±6.5)分、(42.7±5.5)分和(38.6±7.8)分增加到术后的(92.4±4.1)分、(88.2±4.7)分和(83.9±6.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DDH按照Crowe分型采用不同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以及正确选择假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例(共25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8~47岁,平均(36.13±6.97)岁,所有病例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外侧入路经股骨头直接磨挫显露髋臼,参考泪滴结构制作髋臼、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术后应用Pierchon法评估假体位置及旋转中心,比较分析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髋关节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手术时间65~90 min,出血量300~500 mL,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病例,外展角为(40.9±3.09)°,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17.92±1.42)mm和(37.42±1.47)mm,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95±1.47)mm,水平距离为(33.61±2.37)mm,髋关节位置良好。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8个月,平均(32.87±21.17)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为(45.04±10.43)分,末次随访时为(88.4±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结论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经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直接磨挫股骨头能够显露髋臼,并参考泪滴解剖结构制作髋臼,重建旋转中心接近解剖旋转中心,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但手术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重建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联合THA治疗29例(33髋)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男6例(7髋),女23例(26髋);年龄24~74岁,平均44.9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4.0±12.0)分;33髋均有步态异常,Trendelenburg征阳性;双下肢不等长,相差(3.8±1.6)cm。术前X线片及CT提示患髋呈完全脱位状态且大粗隆严重上移,股骨颈发育异常,前倾角及颈干角异常,股骨近端髓腔发育异常。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X线片上采用Gruen和DeLee-Charnley分区方法评估假体无菌性松动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计算双下肢长度差,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0~240 min,平均124.8 min;术中出血量165~1 300 mL,平均568.4 mL;17例(51.5%)给予输血治疗。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53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4周坠床后患髋后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外展支具固定4周,随访12个月未再次脱位。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坐骨神经麻痹,给予甲钴胺治疗,12周后完全康复。术后3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4例轻度跛行。X线片示术后3~6个月截骨区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无钢丝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8±2.8)分,双下肢长度差为(0.6±0.4)c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2.917,P=0.000;t=11.958,P=0.000)。2例患者股骨假体周围Gruen 1、7区呈局限性骨溶解,但未见松动下沉征象。股骨及髋臼假体均无明显松动移位表现,均获良好骨长入。结论使用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联合THA治疗CroweⅣ型DDH,术后早期疗效满意。股骨近端重建技术能有效恢复接近标准的股骨近端解剖结构,是处理股骨近端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短柄股骨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调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颈前倾角的应用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生物型微创短柄股骨假体AccoladeⅡ行THA治疗19例(21髋)CroweⅠ~Ⅲ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股骨颈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异及股骨偏距、髋臼偏距,同时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股骨颈前倾角由术前33.68°±10.40°减小到15.33°±4.26°,肢体短缩由术前(17.34±15.69)mm减小到(-1.46±7.64)mm,股骨偏距由术前(32.27±4.64)mm增大到(42.51±5.89)mm,髋臼偏距由术前(38.32±7.67)mm减小到(32.21±4.90)mm,VAS评分由术前(5.58±1.79)分恢复到(2.24±1.18)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2.34±8.81)分恢复到(85.86±6.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物型微创短柄股骨假体AccoladeⅡ行THA治疗CroweⅠ~Ⅲ型DDH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AccoladeⅡ短柄假体可有效纠正轻中度DDH患者股骨颈前倾角至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CroweⅡ、Ⅲ型DDH并重度HOA患者74例,37例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0例,年龄42~65(58.40±4.9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29(23.02±2.21) kg·m-2。37例行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为研究组,其中男5例,女32例,年龄41~65(57.31±5.42)岁,BMI 18~29(23.14±2.07) kg·m-2。患者术前表现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受限、步态不稳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旋转中心垂直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延长器肢体延长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年轻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月,治疗12例单侧CroweⅣ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18~35岁,平均25.7岁.采取分次手术的方法,初次手术行软组织松解及安装髂股外固定延长器,术后每天延长3~5 mm,待纠正肢体短缩,即股骨头下移至真臼水平后再行THA.THA术中采用生物型假体结合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所有手术均无需短缩股骨.结果 初次手术时间(35.2±3.6) min,术后住院时间(13.3±1.6)d.再次手术时间(77.3±12.4) min,术后住院时间(9.2±2.5)d.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8个月,平均(13.6±3.2)个月,肢体不等长由术前(5.6±1.5) cm恢复到术后(0.5±0.2)cm;Harris评分由术前(45.7±2.6)分提高到术后(92.3±3.3)分.12例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功能.术后无一例出现钉道感染、牵引针无菌性松动、髋关节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例在肢体延长过程中出现小腿一过性神经麻痹,经调整牵引速度后缓解,5例在THA术后出现小腿皮肤麻木,均未行治疗而在术后6周缓解.结论 针对年轻的CroweⅣ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可先通过髂股牵引恢复肢体长度,而后再行THA.这种逐步延长的方式既可避免神经损伤,又可显著改善患肢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3D打印金属骨小梁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5例初次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3D打印金属骨小梁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环形结构。男3例,女2例;年龄50~72岁,平均66岁。初次置换至翻修术时间为10~18年,平均14.4年。初次置换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3例,骨水泥型2例。髋臼骨缺损分型:PaproskyⅢA型3例、ⅢB型2例。术前Harris评分为(34.23±11.67)分。患髋旋转中心高度为(38.17±8.87)mm、水平位置为(35.62±9.12)mm。结果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2 min;术中出血量800~1 700 mL,平均1 100 mL。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9.82±8.70)分,较术前明显提高(t=16.991,P=0.000)。术后1周X线片测量髋臼杯外展角为38~42°,平均39.4°;前倾角为13~18°,平均14.6°。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为(22.08±8.33)mm、水平位置为(29.03±6.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髋关节(28.62±7.73)、(27.29±4.22)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3D打印金属骨小梁垫块修复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可重建髋臼环形结构,为髋臼杯提供稳定支撑结构,重建相对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避免医源性骨量丢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i JW  Qiu GX  Weng XS  Jin J  Lin J  Zhao 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4):255-258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恢复正常髋臼旋转中心高度和下肢长度的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对21例(2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女性19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51岁(40—66岁)。根据Crowex线分型,Ⅰ型12例Ⅱ型5例Ⅲ型和Ⅳ型各2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髋臼旋转中心内移。恢复下肢长度的方法包括详细的术前计划、术中彻底切除挛缩的关节囊和纤维疤痕组织并酌情进行软组织松解。术后第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1)X线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和髋臼旋转中心位置;(2)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正常,髋臼旋转中心恢复的方法包括:(1)常规方法13例(Ⅰ型12例,Ⅱ1例);(2)结构性植骨6例(Ⅱ型4例,Ⅲ型2例);(3)髋臼旋转中心内移3例(Ⅲ型1例,Ⅳ2例)。术前双下肢长度差为2.0~6.5c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为0—1cm。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6.4个月(12—48个月),至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分(12—68分)升高至94分(74—100分)。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除了标准的髋臼重建方法之外,结构性植骨和髋臼旋转中心内移可有效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的高度;术前详细的计划,术中彻底切除挛缩的关节囊和纤维疤痕组织并酌情进行软组织松解有助于恢复下肢长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回顾性分析该类患者THA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2年7月在我院采用THA治疗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55例(69髋)进行术后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随访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测量内衬磨损率.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任何原因的臼杯、股骨柄翻修或影像学假体明显松动为随访终点.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共45例(57)髋获得5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9个月,随访率为81.8%.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19±18.0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78±3.52)分,尚无假体翻修病例.聚乙烯内衬平均磨损率为(0.27±0.14)mm/年.5髋髋臼侧发生骨溶解,8髋股骨侧近端发生骨溶解.Kaplan-Meier分析假体总生存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结论 THA治疗DDH继发骨关节炎5年以上随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效果尚可,但存在较高的聚乙烯磨损率及骨溶解发生率,对于年轻、活动量大的DDH患者,THA手术时应选择新型耐摩擦界面假体.DDH患者的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可甲期发现骨溶解,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重度髋臼发育不良(DDH)并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DDH并骨性关节炎13例(19髋),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23个月(13个月~4.5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1.40±5.67)分增至术后的((87.64±5.83)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26例中青年AS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31髋)。患者AS导致髋关节病变距行THA时间为2~26(11. 2±0. 8)年。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 1髋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予钢丝环扎固定; 1髋术后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半年后康复; 1髋髋关节后脱位即时手法复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123(36. 5±2. 8)个月。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松动、下沉。术后3个月,1髋发生髋臼侧透亮线,2mm;所有股骨侧未见透亮线; 4髋发生异位骨化。Harris评分术前为12~30(20. 1±1. 8)分,末次随访时为78~92(87. 1±7. 1)分;总被动活动度术前为0°,末次随访时为171°~235°(215. 0°±22. 0°);被动屈曲度术前为0°,末次随访时为70°~102°(85. 8°±9. 3°); Harris评分、总被动活动度、被动屈曲度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 01)。结论 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融合可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优良的假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