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伴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采用筏钉技术支撑塌陷关节面,41例患者按不同的术前准备方式分为3D组(16例)和普通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面二次塌陷率等.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术中骨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和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患者关节面二次塌陷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筏钉技术结合3D打印治疗伴有关节面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效率,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的11例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对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无畸形愈合、不愈合现象。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在为骨折提供有效固定的同时又能封闭创腔、控制感染并刺激肉芽组织增生覆盖创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2月我院使用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装置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时间60—115分钟,平均86分钟。全部2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65~97分,平均85.6分,本组优12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2%的患者在术后疼痛短期内缓解,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周。20例患者术后逐渐恢复到术前的行走水平。1例患者出现头颈部短缩。没有发生内置物失效断裂、没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没有切口不愈感染发生病例。结论: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是一种可依赖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内置物,闭合复位Ⅲ型标准伽玛(γ)型髓内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5.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1年1月-2000年5月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果优67%,良26%,差7%。结论:作认为应用此方法治疗,能有效止痛,早期离床,并发症少, 死亡率低,多数老人能恢复生活自理,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PKP手术的老年OVCF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对4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56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Ⅰ型24髋,Ⅱ型19髋,Ⅲ/Ⅳ型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手术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35例(40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6例(8髋),髋臼假体内置5例(6髋),高位重建髋臼2例(2髋)。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8年。关节假体稳定,关节功能正常,双下肢短缩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脱位、神经损伤并发症。Ⅰ、Ⅱ和Ⅲ/Ⅳ型患者按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7.3±6.5)分、(42.7±5.5)分和(38.6±7.8)分增加到术后的(92.4±4.1)分、(88.2±4.7)分和(83.9±6.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DDH按照Crowe分型采用不同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以及正确选择假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和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67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85例采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A组),82例采用NT-PC固定(B组),对骨折的复位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组平均随访12个月,B组10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髌骨骨折临床结果评估标准(改良Bostman):A、B两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2.9%,95.1%。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由于髌骨的位置表浅,骨折移位时诊断比较容易,但对于髌骨纵形骨折由于多种原因而易误诊,本报告我院1991-10-1999-10共误诊此类骨折17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 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