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维生素E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83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治疗组(B组),维生素E治疗组(C组),两药联用治疗组(D组).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C组每日给予口服维生素E 400 mg,D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和维生素E.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结果 A组3个月末时MDA较透析前增加[(4.81±0.08)nmol/L与(4.62±0.06)nmol/L(P<0.05)],第3个月末时GSHPx降低[(72.02±2.05)μmol/L与(74.62±1.46)μmol/L(P<0.01)],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在3个月时MDA明显低于A组[(3.86±0.06)、(3.81±0.19)nmol/L对(4.81±0.08)nmol/L(P均<0.01)],而GSHPx、NO则显著增高[(92.11±1.62)、(92.14±1.37)μmol/L对(72.02±2.05)μmol/L;(64.24±1.72)、(64.35±1.67)μmol/L对(49.91±1.19)μmol/L(P均<0.05)].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D组效果优于B、C组(P均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细胞、血脂、炎症因子、营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36例行MHD治疗2~5a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片治疗,透析后未应用任何药物;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次,3次/周,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及B水平。结果治疗期间2组重组人类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均未改变。观察组治疗后Hb与Hct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1),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b与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治疗前、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改善MHD患者贫血与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 (HFHD)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MH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HD)、HFHD、HFHD+左卡尼汀3组各24例。HD组给予每周3次低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给予每周3次HFHD,HFHD+左卡尼汀组给予每周3次HFHD,且每次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 g。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尿素清除率(URR)的变化。结果 HD组治疗后TG较治疗前升高(P<0.05);HFHD组和HFHD+左卡尼汀组治疗后TG较治疗前降低,Hb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HD组相比,两组治疗后TG水平降低,Hb水平升高(P<0.05);HFHD组和HFHD+左卡尼汀组间在TG水平下降及Hb水平升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HD+左卡尼汀组可有效降低LDL,与HD组和HFH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联合左卡尼汀更能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rhEPO)联合左卡尼汀在尿毒症肾性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肾性贫血MHD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以rhEPO治疗,研究组43例予以rhEPO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指标[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左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rhEPO用量[首次、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b、Hct与血清ALB水平显著升高,LVEDD、LVESD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首次比较,2组不同治疗时间点(治疗后1、2、3个月)rhEPO用量均显著减少,且研究组同时间点rhEPO用量减少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MHD患者,可有效纠正患者肾性贫血,改善左室重构,还可减少rhEPO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左卡尼汀组)13例,对照组(未用左卡尼汀组)17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共16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16周后,MHD患者的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RP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补充外源性左卡卡汀可以改善营养状态,同时降低血C反应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周方丽 《当代护士》2018,(2):144-14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CQI)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护理管理中,对于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选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区域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CQI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期间低血压发生率、焦虑抑郁情况、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对照组透析次数合计952次,低血压发生75次,发生率为7.88%,研究组共计透析950次,低血压发生36次,发生率为3.79%,研究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25%/8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阿魏酸哌嗪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延兵  贾强  陈秉良 《中国血液净化》2004,3(5):251-253,271
目的探讨中药阿魏酸哌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32例MH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阿魏酸哌嚎,每次5片(每片含阿魏酸哌嗪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24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状况、血压(BP)、体重(BW)、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等指标;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6、12、24个月的RRF及尿量.结果与对照相比,治疗组治疗后RRF下降的速度明显减慢(P<0.05),尿量减少的幅度明显降低(P<0.01),Hb、BW、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BP较对照组控制的更满意(P<0.05).对照组治疗后Alb、PA数值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异.结论阿魏酸哌嗪能延缓MHD的尿毒症患者RRF丢失及尿量减少的速度,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门诊与病房就诊的患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治疗组,n=30)和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左卡尼汀治疗组,n=30)。另选20例同期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做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并排除糖尿病肾病。两治疗组均予胰岛素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用量为每日2g,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进行疗效的观察与指标测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治疗组患者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的检测。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以上指标。结果常规治疗组及左卡尼汀治疗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治疗后左卡尼汀治疗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卡尼汀治疗组上述3种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左卡尼汀治疗组治疗后TC、TG、Scr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而Alb、Hb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有所减轻,肾功能、营养状态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慢性肾衰竭CAP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持续不卧床CAPD 6个月以上,予左卡尼汀1 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治疗,每周3次,连续应用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结果 30例CAPD患者在治疗后Hb、Alb较治疗前升高,而hs-CRP、IL-6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于透析结束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每周2~3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 治疗组精神状态、体力、血透的耐受性明显改善,E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左卡尼汀可改善透析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超声评价尿毒症患者MHD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组为40例尿毒症患者,经MHD 1年,超声评价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40例健康对照。结果:MHD前,研究组LAD、LVIDd、LVWPD、IVSD、VE、VA、E/e"、LVM、LVMI均增大,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E/A、EF差异不显著(P >0.05)。MHD后,研究组LAD、LVIDd、LVWPD、IVSD、VE、VA、E/A、E/e"、LVM、LVMI减小,EF值增加,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尿毒症患者MHD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改善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现状、人体成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MHD患者70例,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MQSGA量表评估,MHD患者营养不良率为64.3%;营养不良患者年龄为(65.6±5.5)岁,明显高于营养正常患者(P0.05);营养不良患者体质量指数(BMI)、PA、Alb、Hb、蛋白质含量、骨骼肌量和体脂百分比分别为(20.1±2.0)kg/m2、(270.0±45.6)mg/L、(31.2±3.3)g/L、(86.7±12.2)g/L、(8.3±1.4)kg、(27.8±2.4)kg和(25.7±2.0)%,明显低于营养正常患者(P0.05);营养不良患者透析时间、有糖尿病比例、家庭月收入5 000元比例分别为(34.5±12.0)月、53.3%和62.2%,明显高于营养正常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透析时间是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960、2.275,P0.05),而家庭月收入是保护因素(OR=0.725,P0.05)。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受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及家庭收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MHD治疗且透析前血磷1.78 mmol/L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使用醋酸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饮食干预,对2组患者血磷水平及高磷血症发生率、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磷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通过降磷药物配合中西医饮食干预可更好的控制血磷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组合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3个月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血液灌流(HP)组(每月进行8次HD、每月4次HF、每月1次HP),共40例;HD+HF组(每月8次HD、每月1次HF),共40例;HD组(每月8次HD),共4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从静脉端采血,分离血清,整批送检,检测3组患者的BNP水平,每半年复检1次。由专人用同一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所有患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Vd)、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比(E/A)、射血分数(EF),每半年复检1次。结果 120例尿毒症患者经过各种模式组合透析治疗后,体内BNP均有所降低(均P0.05);BNP降低水平在HD+HF+HP组HD+HF组HD组。治疗后,HD+HF+HP组LVDd、LVDs、LVVd、LVVs、LVPWT、LVST均降低,EF升高(均P0.05),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HF组LVDd、LVDs、LVVd、LVVs、LVPWT、LVST均降低,EF升高(均P0.05),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LVDd、LVDs、LVVd、LVVs均降低(均P0.05),LVPWT、LVST、E/A、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HF+HP组治疗后BNP降低、LVPWT减轻及EF升高较HD+HF组更显著(P0.05)。结论多模式组合透析(HD+HF+HP)能有效改善MHD患者左心功能,从而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心室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 72例 ,所有患者均稳定透析 3个月以上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透析前空腹hs -CRP ,同时测定所有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 (Hb)、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甘油三酯 (TG)及总胆固醇 (T -Ch) ,透析后采血测定血浆尿素和下次透析前尿素 ,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V)、蛋白分解率 (nPCR)及体重指数 (BMI) ,并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心房前后径 (LAD)、左心室前后径 (LV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根据hs-CRP水平分为升高组 (hs -CRP≥ 3mg/L)及正常组 (hs-CRP <3mg/L) ,分别观察hs-CRP与血清营养指标及心室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升高组Hb、Alb、PA、TF均低于正常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升高组心室结构指标LAD、LVD、IVST、LVPWT ,均大于正常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血hs-CRP水平与Hb、Alb、PA、TF呈显著负相关 ,与LAD、LVD、LVPWT呈正相关。结论 超敏C -反应蛋白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可以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并可以用来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C反应蛋白比值(albumin/C-reactive protein,Alb/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各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5例ESRD患者,均行MHD治疗,6个月后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n=31)、存活组(n=234),比较2组临床资料、Alb/CRP、RDW、SUA水平,分析各指标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 265例ESRD患者MHD治疗6个月共有31例死亡,死亡率11.70%;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3个月、5个月后Alb/CRP、SUA均降低,RDW均升高,且死亡组Alb/CRP、SUA低于存活组(F=18.261、20.608,P均0.001),RDW高于存活组(F=16.256,P0.001);治疗3个月、5个月后Alb/CRP(OR=0.507,95%CI:0.315~0.817;OR=0.610,95%CI:0.405~0.918)、SUA(OR=0.391,95%CI:1.264~1.417;OR=0.445,95%CI:0.205~0.964)、RDW(OR=1.338,95%CI:1.264~1.417;OR=1.439,95%CI:1.355~1.529)水平变化均为ESRD患者MHD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01);治疗3个月、5个月后Alb/CRP、RDW、SUA预测ESRD患者MHD治疗预后的AUC均0.7,其中治疗5个月后各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AUC最大,为0.890。结论 Alb/CRP、RDW、SUA与ESRD患者MHD治疗的预后相关,各指标联合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联合左卡尼汀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于每次透析治疗结束时予以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常规指标及BMI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ct、Hb、RBC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ct、Hb、RBC及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BMI,改善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4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通量透析器+左卡尼汀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左卡尼汀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透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12周时的营养状况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Hb及R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观察不同PEW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血清HGF水平差异,分析血HGF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67例发生PEW,占52.34%。PEW组患者血清HGF、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EW组,BMI、上臂肌围及血Alb、PA、Hb、TC水平明显低于非PEW组(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HGF水平与BMI、上臂肌围、血Alb、PA、Hb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血CRP、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上臂肌围和血Alb、PA、CRP、IL-6、HGF水平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时血清HGF水平显著升高,HGF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HGF可作为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外周血FGF-23水平的影响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GF-23、血清IL-6、TNF-α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予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FGF-23水平、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肌酐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FGF-23水平、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17.1%)(P0.05);透析前,死亡者Hb、Alb水平均低于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前Hb、Alb水平是透析患者的保护因素,而并发症是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效果显著,能改善外周血FGF-23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透析前Hb、Alb水平与并发症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