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机对近视屈光度为-1.75 ̄=12.00D的患者302眼行PRK治疗。按术前球镜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为-1.75 ̄-6.00D(186眼),Ⅱ组为-6.25 ̄-12.00D(116眼)。随访一年以上结果 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者在Ⅰ、Ⅱ组中分别为96.7%、90.5%,≥1.0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对术前近视度为-8.00--25.00D的153眼行LASIK手术,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127眼,其中≥1.0者62眼。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远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258只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PRK治疗,对3~5年随 是行统计分析,按术前近视度分两组,A组-1.00~-6.00D(等球镜,下同)116只眼,B组-6.25~-12.00D142只眼。结果:经PRK治疗后,A组裸眼视力≥1.0占86.2%,≥0.5占97.4%,剩余屈光度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年龄18-56岁343例(680只眼)近视患者(-1.00D-23.00D)按屈光组分为4组:Ⅰ组116只眼,≤3.00D;Ⅱ组258只眼-3.25-6.00D;Ⅲ组210只眼,-6.25D-10.00D;Ⅳ组96只眼,-10.25D-23.00D,行LASI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将100例共197眼术前分为3组:A组(-2.00~-6.00D),B组(-6.10~-10.00D),C组(-10.10~-22.50D)均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1~3月残存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趋于稳定,术后6月时3组残存屈光度分别为A(-0.28±0.49D),B(-0.47±0.64D),C(-0.8±1.03D)。3组术后裸眼视力达≥0.5者分别为100%,100%,88.7%。达≥1.0者分别为85.7%、54.9%、38.02%。表明:Lasik对高、中、低度近视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对手术技巧及激光程序的改进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对术前近视度为-8.00~-25.00D的153眼行LASIK手术,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127眼(占83.01%),其中≥1.0者62眼(占40.52%)。屈光度回退32眼(占20.91%),过矫5眼(占3.27%),欠矫19眼(占12.42%)。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8眼(占70.5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占3.92%)。表明LASIK对高度近视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安全,并发症少。但屈光回退率仍较高,LASIK手术量设计尚无专用程序,有待研究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 将1240 例 (2480 眼) 近视眼患者 (- 1.25~-25.00D) 分为3 组: 1组为- 1.25~- 6.00D, 2 组为- 6.15~- 10.00D, 3组为- 10.15~- 25.00D, 均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进行治疗, 术后平均随访18 个月(6~36个月),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18个月屈光度与预矫相差在±0.50D和±1.00D以内者1 组为85% 和96% ; 2 组为75% 和90% ; 3 组为35% 和75% 。裸眼视力0.5 和1.0 者1 组为99% 和87% 。2 组为93% 和72% ; 3 组为70% 和32% 。其中252 眼进行了再次手术, 20 眼因各种原因致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更多。因此我们认为LASIK 可有效地治疗- 1.25~- 25.00D的近视眼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合作以及手术技巧和激光设备及其程序的不断改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性。方法 对22例(41眼)中、高义近视行LASIK手术,其屈光度(等值球镜)-2.50D--10.00D,平均-6.57±2.01D,散光≤-3.50D,术后1、3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上皮及角膜层间混浊(Haze)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月平均眼视力1.02±0.098,其中≥1.0者达65.85%,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厚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厚度改变与PRK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DGH4000A超角膜测厚仪,随机检测 PRK术后 1月、6月、1a、2 a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共 150例 287眼),动态观察术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结果A组平均角膜切削深度71.77μm,术后角膜实际减少厚度与理论角膜切削深度相接近,术后 2 a裸眼视力 1. 18 ± 0.22,残留屈光度(0.38±0.53)D。 C组平均角膜切削深度 103.3 μm,术后角膜实际减少厚度与理论角膜切削深度变异大,显示角膜增厚,术后2a裸眼视力0.89±0.28,残留屈光度(-125±1.51)D。B组介于A组与 C组之间。结论 PRK近视治疗屈光度在-6.00 D以下,角膜切削深度控制在 80 μm以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改变小,疗效好;治疗屈光度大于-8.00 D,角膜切削深度≥100 μm,则角膜中央厚度增厚明显,疗效差。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17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削切术(PPK)治疗326眼(179例)近视度数在-2.25~-20.00D的近视患,并进行了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前视为0.01~0.2,术后裸眼视力≥0.5占89.26%,其中轻度近视为100%,中度为97.3%,重度为80.0%,角膜混浊均≤Ⅱ级,术后平均屈光度±1.00D。结果提示PRK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使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削切术(PRK)治疗326眼(179例)近视度数在-2.25~ -20. 00 D的近视患者,并进行了 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前视力 0.01~0. 2,术后裸眼视力≥ 0.5者占89.26%,其中轻度近视为100%,中度为97.3%,重度为80.0%。角膜混浊均≤Ⅱ级。术 后平均屈光度±1. 00 D。结果提示 PRK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采用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55例104只眼的初步疗效结果。方法:应用NIDEKEC—5000准分子激光系统对55例近视散光进行手术治疗。104只眼按近视程度分组:A组(≤—6.00D),B组(-6.25D~-10.00D),C组(>-10.25D)。结果:术后观察6个月,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实际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范围内者分别占97.50%、91.30%及77.78%,超高度近视与中、高度近视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K技术不仅对低、中度近视,而且对-10.25D~-13.00D高度近视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现代国际通用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标准器械和设备,对177只眼进行手术治疗和随访。术前平均屈光度-6.23D,裸眼视力最低0.02,最高0.4。术后6~12个月平均屈光度下降4.27D,裸眼视力最低0.1,最高1.5。不同近视组平均屈光度下降为:低度近视组2.14D、中度近视组4.35D、高度近视组5.12D、超高度近视组5.46D。裸眼视力上升分别为:低度近视组≥1.0者82.35%,≥0.5者100%;中度近视组≥1.0者51.46%,≥0.5者83.50%;高度近视组≥1.0者11.36%,≥0.5者52.27%;超高度近视组≥1.0者7.69%,≥0.5者23.08%。其中-6.00D以下近视组术后裸眼视力≥1.0者达55.83%。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疗效肯定,尤其对轻、中度近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近视661只眼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61只不同度数的患眼经PRK术后疗效的分析。结果:视力恢复达1.0以上的Ⅰ组(≤-3.00D)70眼,占总数75眼的93.3%,Ⅱ组(≤-6.00D)233眼,占总数267眼的87.3%,Ⅲ组(≤-12.00D)173只眼,占总数268眼的64.6%,Ⅳ组(〉-12.00D)3眼,占总数51眼的5.8%。剩余屈光度:≤-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3例。术前近视屈光度为-4.50-5.00D,平均-4.67D,另一眼为正视,屈光参数-4.50--5.00D,裸眼视力0.08-0.3,矫正视力≥0.8。术后随访3个月,裸眼视力0.8-1.2,平均1.10,视力平均提高0.82,屈光不正完全矫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0眼近视散光用VISX20/20准分子激光系统治疗并随访一年。结果:术前近视散光为-0.25~-4.00D,平均-1.00±0.62D;术后6月为-0.07±0.40D;术后1年为-0.06±0.39D。术后较术前散光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较术后6月散光度更低(P>0.05)。无明显回退现象。结论:PRK对近视散光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作者对400例*768眼),接受PRK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进行了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A组(-2.50 ̄-6.00D)近视术后视力优于B组(-6.25 ̄-9.50D)。结论认为准分子激光PRK为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低、中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矫治有效。本文并讨论了有关PRK术后疼痛,近视低矫或回退,以及术后眼压改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3例经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低于—6D近视患者随访6个月。患者按近视程度分组,通过对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情况及角膜曲率等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手术对低于—6D近视是一种安全、效果稳定、预测性高的角膜屈光性手术。在术后6个月时88.35%的患者裸眼视力≥1.0,94.17%的患者实际矫正度数与预测矫正度数差≤±1.00D。仅少数病例出现上皮下雾状混浊和短暂的激素性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效果分析蔡可丽,程振英,李荣,李海英指导李镜海(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1994年5月~10月我院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120例165眼,对术前、术后眼屈光度、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以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0眼近视散光用VISX20/20准许分子激光系统治疗并随访一年。结果:术前近视散光-0.25 ̄-4.00D,平均-1.00±0.62D;术后6月为-0.07±0.40D;术后1年为-0.06±0.39D。术后较术前散光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较术后6月散光理低(p〉0.05)。无明显回退现象。结论:PRKC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