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在减压性骨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X射线和CT扫描在减压性骨坏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CT扫描在早期诊断减压性骨坏死中的意义,为修订新的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66例潜水工龄一年以上的潜水员,分别进行双肩、双髋、双膝关节X射线和CT检查,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符合率以及在不同部位对骨坏死的检出率。结果 病损部位检出最多的是股骨上段,其他依次为肱骨上段、股骨下段、胫骨上段。X射线检出率为42.4%,CT的检出率为81.8%,X射线检查阳性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2%,CT的早期诊断率为68.4%。检出率X射线平片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中,CT扫描比X射线平片的检出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CT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尘肺的高千伏X射线胸片及CT资料。结果 对比分析表明CT比X射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内大阴影的确定以及尘肺合并症的判断方面均优于X射线平片。结论 对于高千伏X射线平片难以确定的可疑病例应进行CT检查,CT可以弥补高千伏X射线胸片的不足,二者结合能显著提高尘肺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X射线CT配置特点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X射线CT。方法 对云南省X射线CT的配置,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云南省X射线CT配置总数较国内中,东部地区远远滞后,地域分布极不合理。结论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X射线CT规划、配置、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尽快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4例,根据不同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每组各82例;CT诊断组采用CT诊断方式,X射线诊断组实施胸部X射线检查,对照两组诊断结果。结果:X射线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56%,CT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97.84%,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组和X射线诊断组对斑片影、结节影、腺泡实质影、间质浸润检出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X射线诊断组肺纹理增粗检出率比CT诊断组高,胸腔积液检出率比CT诊断组低(P<0.05)。结论: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均较高,而X射线照射剂量比CT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现行国家标准中CT屏蔽防护要求提出修改建议。方法通过X射线摄影与CT扫描辐射强度与剂量对比,探讨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对CT机房屏蔽要求的缺陷。结果对比发现CT扫描辐射强度和剂量均明显高于X射线摄影,但CT机房辐射防护要求却低于后者。结论现行标准中CT机房防护要求低于X射线机房是不合理的,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医疗照射水平现状和应用频率的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调查上海市医用X射线CT机应用情况,并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人次数,并结合上海市历年人口资料计算X射线CT医疗照射应用频率。结果 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共有医用X射线CT应用单位101家,在用医用X射线CT机151台。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医疗照射应用频率逐年递增,2007年CT检查年频率为128.16人次/千人口,其中头部检查年频率66.94人次/千人口,体部检查年频率61.22人次/千人口,CT检查年频率占各类X射线诊断检查年频率总数的12.8%。结论 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应用单位数和设备数及医疗照射应用频率较"九五"期间有较大增幅,CT检查年频率占各类X射线诊断检查的比例大幅增加。频率水平的增长是导致公众集体剂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X射线诊断在胸部闭合性损伤中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CT、X射线检查,观察CT、X射线诊断准确率。结果:CT检查77.32%胸部骨折率显著低于X射线检查的88.66%,但CT检查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肺撕裂伤、创伤性湿肺、纵隔气肿准确率分别为90.48%、87.50%、89.47%、83.33%、88.89%、75.00%显著高于X射线的69.05%、56.25%、52.63%、16.67%、44.44%、33.33%,差异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检查准确率及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创伤性湿肺准确率较X射线检查优,但X射线检查胸部骨折准确率较高,故部分疾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选择CT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射线检查及CT检查。对比腹部X射线、螺旋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及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射线与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的准确率较高,可早期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作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X射线辐射危害的控制策略,达到CT检查合理优化应用。方法 结合西门子64层螺旋CT电离辐射特点,CT设备质控管理以及相关放射卫生规范规定,对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的特征、危害性、剂量控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控制多层螺旋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危害不仅要在技术层面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还要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防护文化水平来降低集体剂量。结论 在保证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利益基础上,提高工作人员CT操作技术水平同时,强化医务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文化意识,来优化合理的应用CT检查,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多层螺旋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电离室用60Co射线进行剂量长度乘积刻度的方法。方法 PTW TM30009 CT电离室放在T40017头部模体中心插孔中,用20 cm&#215;20 cm 60Co射线照射60 s,用UNIDOS剂量仪测量电荷量。相同条件下TM300130.6 mL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CT电离室的刻度因子用剂量长度乘积表示。同时测量CT电离室在MV级辐射场中的剂量线性和剂量响应均匀性。结果 CT电离室的剂量-长度刻度因子可以从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电离室的剂量线性和剂量响应的均匀性很好。结论用60Co射线进行吸收剂量刻度后,CT电离室可以用于MVCT设备的CT剂量指数测量。  相似文献   

11.
何光德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112,114
目的 对X射线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脊椎骨折患者,采用X射线和CT对其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患者脊椎前柱诊断中,X射线的诊断率为93.3%,CT诊断率为97.8%,其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脊椎中柱诊断中,X射线和CT的诊断率分别为28.9%、5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脊椎后柱诊断中,X射线和CT的诊断率分别为4.4%、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射线在脊椎骨折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接收进行治疗的89例明确骨外伤患者,对比分析患者普通X射线和CT的影像资料,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普通X射线检测确定骨折48例(53.9%),可疑骨折征象12例(13.5%),未检测出29例(32.6%);而CT全部检测出(100%)。普通X射线检测单纯线性骨折20例(44.4%),粉碎性骨折15例(48.4%),复合型骨折13例(59.1%);CT检测结果均为全部检出(100%)。结论:对于鼻骨骨折患者的检测诊断,CT在各种类型的鼻骨骨折的检测率都明显优于普通X射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6例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螺旋CT检查及X射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满意度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为97.9%高于X射线片检查76.0%(P<0.05);螺旋CT检查对纵膈移位、肺不张、气管堵塞检出率高于X射线(P<0.05);螺旋CT检查对检查满意率为94.8%高于X射线片检查81.2%(P<0.05)。结论:螺旋CT检查较X射线片检查对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较高,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尘肺合并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4例尘肺和88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X射线、高分辨率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尘肺合并肺结核分期的诊断结果,以及肺结核类型在Ⅰ~Ⅱ和Ⅲ期尘肺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高分辨率CT检查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应用X射线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该院确诊为小儿MPP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接受X射线与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CT检查确诊率高于X射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影像学特征在大面积斑片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斑点状影、条索状影及磨玻璃样影方面均优于X射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查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实变影不均匀,部分患儿合并肺不张、胸膜腔积液及支气管充气征,影像学清晰度高; X射线影像学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型、混合型及腺泡型,且以间质性浸润型为典型,影像边缘较模糊。结论在小儿MPP诊断中应用CT检查相比起X射线效果更佳,能够明确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有助于临床为患儿早期开展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案,可将CT检查作为小儿MPP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X射线剂量及GE VCT低剂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X射线剂量、CT剂量指数的概念,从X射线发生系统的技术特性、CT图像生产系统的技术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CT剂量指数的因素,重点阐述了GE LightSpeed VCT降低CT剂量指数的方法,特别是心脏成像低剂量技术,以期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用低的X线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孔径16排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大孔径16排螺旋CT进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乳腺切线野的CT模拟定位,并对CT模拟定位技术与传统X射线模拟定位技术进行比较,同时与单排螺旋CT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大孔径16排螺旋CT在放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避免了因患者体位受限而造成的误差;大孔径16排螺旋CT模拟机的定位验证误差均优于传统X射线模拟机;其图像质量优于单排螺旋CT。结论:大孔径16排螺旋CT模拟定位机的应用,使得放疗定位更加精确,计划和治疗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在脊椎骨折患者中应用X射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来我院进行治疗脊椎骨折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采取X射线诊断以及CT诊断。以CT结果为标准,对采取X射线的脊柱骨折检出情况、脊柱骨折评分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X射线出现19例漏诊,检出率为84.17%,与CT的检出率10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与CT的轻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中,轻度、中度、重度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中,中度、重度与轻度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重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射线的价格较为低廉,对诊断脊椎骨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对于病情偏重的患者来说,诊断功能略显不足,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数据信息了解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次分布情况。[方法]通过RIS数据库搜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某区医院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的编号(ID)、性别、出生日期、受检时间、检查部位等相关信息,然后利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及相应的统计处理,调查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检部位的患者接受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及依据患者年龄、受检部位统计2012年患者重复接受CT检查的情况。[结果]该医院共有11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2012年全年共进行416 947人次X射线诊断检查。其中,接受计算机X射线摄影/数字化X射线摄影(CR/DR)检查最高,为328 484人次;其次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79 897人次;牙科摄影为7 303人次。在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中,胸部摄影所占比例最高,约为40.2%;其次为四肢及关节摄影,为27.0%;再次为头部CT检查,约为6.4%。在接受儿童CT扫描的患者中,头部CT检查比例占70.3%。CT重复检查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0~15岁受检者重复检查的比例约占7.0%;16~40岁占14.4%;40岁以上占22.3%。[结论]利用RIS系统可获取详细的X射线诊断照射信息,方法科学且经济可行。除CR/DR以外,CT检查人次数占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人次数的比重较高,其中,头部CT较常见,尤其是儿童。  相似文献   

20.
随着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不断进步,CT检查的适应证放宽,甚至逐渐拓展到良性病变的检查,导致盲目利用CT进行诊断。然而,X射线存在着两种风险:1累积的射线量的风险;2X射线量过低会因图像质量欠佳而导致漏诊。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引发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通过了解X射线辐射的危害、CT辐射剂量、多排螺旋CT的应用、放射防护的目的与原则以及优化CT扫描技术,做到在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的原则指导下,"曝光剂量个体化",根据诊断需求将曝光剂量降至最低,接受适当噪声的影像,从而减少X射线的辐射剂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