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中低度炎症性(微炎症)疾病。炎症贯穿DR发病全过程,表现为全身及眼局部炎症生物标志物增加。在DR患者眼中,促炎介质增加,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增加;炎症细胞活化并增多,如视网膜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等。此外,免疫细胞也参与了DR的发病,如循环T淋巴细胞参与白细胞瘀滞。这些研究结果表明DR具有慢性炎症的病因,多种炎症相关因素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和神经元损伤,加重DR的进展。因此,个体化抗炎治疗在DR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复杂,现有观点认为,炎症与免疫反应贯穿DR的全过程。有人提出DR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就是炎症反应中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因子之一。国外研究表明米诺环素(minocycline)的作用可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及糖尿病时视网膜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我们观察了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TNF-α表达的干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溶解细胞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包括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异常等。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炎症是DR发病的重要因素,且多种补体蛋白在炎症调节、血管新生等关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综述的中心主旨在于研究补体系统及相关调节蛋白在DR中的作用,目的是阐明多种补体蛋白与DR发生发展的紧密联系,为我们防治DR提供重要参考和新的思路。同时本文也对补体系统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4.
微小RNA(micoRNA)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降解mRNA或抑制mRNA翻译来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并可能调控着几乎每一个细胞生理进程.研究发现微小RNA的异常表达谱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小RNA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下通过靶向调控核因子-κB、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等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靶基因,产生不同的细胞生物学效应,从而广泛调节视网膜各类细胞在炎症发生、新生血管形成、增生和凋亡等方面的病理过程.异常表达的微小RNA及其功能靶标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对DR发病机制的阐述,也为DR的早期预防和探索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复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中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RIL)与细胞增生、分化及个体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中起重要作用,是D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领域。现有研究发现,ANRIL可能通过核因子-κB、ROS/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信号通路以及与p300、miR-200b、EZH2协同调节VEGF在DR中的表达和功能,发挥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特异性阻断ANRIL及其相关通路,可能成为未来DR临床治疗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在发育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成熟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血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并对其功能进行调控;通过表达谷氨酸转运体参与谷氨酸代谢;通过产生的钙振荡对神经元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调节大分子物质在胶质细胞问的扩散。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具有神经元营养保护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时,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其标志物GFAP的表达量减少、谷氨酸代谢能力减弱、COX-2表达、AR和VEGF表达量增加。由此可以推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元与血管细胞活动的桥梁。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揭示DR中神经元病变与血管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是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关键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s表达差异改变明显,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miRNAs调控基因的表达与DR生理病理机制关系密切。部分特异性表达的miRNAs可以通过调控视网膜中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等影响DR发生发展,因此通过增强或抑制这部分miRNAs可以延缓DR病情进展。单个或多个miRNAs的组合可以作为DR新型的转录组学生物标志物,也是未来治疗DR的潜在有效靶点。目前针对血液或体液中特定miRNAs的检测有助于DR的早期干预治疗和病情随访追踪。因此,本文主要对miRNAs及其参与调控DR的分子机制、治疗前景及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力丧失。DR中血管的变化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毛细血管的细胞损伤和病理变化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导致DR并发症的发生。microRNAs(miRNAs)是调节细胞因子表达的关键因子,在视网膜细胞的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microRNAs水平的改变在DR患者血管变化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microRNAs通过激活新生血管形成通路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最常见的致盲原因,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导致DR患者视力受损最常见的原因。研究发现炎症因素在DME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高血糖激活不同的生化途径,导致视网膜的缺氧、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视网膜内炎症相关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üller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活化,并释放大量的炎症相关因子及介质,包括补体系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及IL-8等,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及神经元损伤。此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介导白细胞黏附和瘀滞,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缺氧以及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导致视网膜血管渗漏增加、黄斑水肿。因此,早期抗VEGF和抗炎对治疗DME至关重要。本文将讨论炎症因素在DM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针对炎症的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以期为DME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以在包括血清或血浆在内的许多生物液中由细胞和组织释放.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的mi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表达可特异性增高或减少,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和血浆中某些miRNAs在DR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并参与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我国工作年龄人群中发病率位居第一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治疗呈复杂性和难治性,且周期长,是近年来国内外眼科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提出免疫系统失调和炎症是DR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血-视网膜屏障、小胶质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免疫机制在DR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炎性细胞,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DR病程中炎症的作用,人们发现巨噬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观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炎症病变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众多炎性细胞因子在DR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DR发病中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和新生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我们就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在DR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DR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RANTES--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体内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发育等各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RANTES是一种对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特异趋化的小分子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对杀伤T细胞的活化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肾脏、肝脏及角膜基质细胞等也可产生RANTES.在肾、皮肤、角膜移植期间,RANTES蛋白和RANTES mRNA在肾小管上皮、CD8+T细胞及出现排斥反应的角膜匀浆中高表达.它参与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和淋巴因子的分泌;诱发整合素变化;调节信号传递;趋化嗜酸性粒细胞并刺激其脱颗粒,诱导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增强抗CD3抗体活化的T细胞与IL-1刺激的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能力;影响抗原呈递过程;破坏移植物,参与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在发育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成熟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并对其功能进行调控;通过表达谷氨酸转运体参与谷氨酸代谢;通过产生的钙振荡对神经元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调节大分子物质在胶质细胞间的扩散。此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具有神经元营养保护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时,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其标志物GFAP的表达量减少、谷氨酸代谢能力减弱、COX-2表达、AR和VEGF表达量增加。由此可以推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元与血管细胞活动的桥梁。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揭示DR中神经元病变与血管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易秋雪  张敬法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048-205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主要的致盲疾病。DR曾被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和中低度炎症也被证实是DR的重要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内的常驻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层视网膜,负责监控视网膜内微环境变化。在异常刺激下,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与视网膜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在DR中,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关键因子或多条通路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增强,外层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引起视网膜神经元凋亡、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视力丢失。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调控过程,其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机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ell leukelia/lylphola-2, Bcl-2)、Fas等都是重要的凋亡调节基因。本文就DR与凋亡的关系及其某些相关基因的表达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秀  刘畅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368-137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退行性病变、炎症和血管交替的再生与损伤共同促进DR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网膜的慢性低度炎症是DR的一个关键因素,是DR更为早期的表现,然而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炎症在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干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RANTES—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体内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发育等各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RANTES是一种对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特异趋化的小分子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对杀伤T细胞的活化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肾脏、肝脏及角膜基质细胞等也可产生RANTES。在肾、皮肤、角膜移植期间,RANTES蛋白和RANTESmRNA在肾小管上皮、CD8^ T细胞及出现排斥反应的角膜匀浆中高表达,它参与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和淋巴因子的分泌;诱发整合素变化;调节信号传递;趋化嗜酸性粒细胞并刺激其脱颗粒,诱导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增强抗CD3抗体活化的T细胞与IL-1刺激的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能力;影响抗原呈递过程;破坏移植物,参与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江雪丰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96-79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对DR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Mǖller细胞是哺乳动物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贯穿于整个视网膜,参与视网膜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随着对胶质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ǖller细胞对DR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