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君洁  梁静涛  张勇  何媛  常文  方妤 《陕西中医》2022,43(6):759-762
通过对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CSVD-VCI)的病理变化和“虚劳干血”病机演化过程的分析,阐述“虚劳干血”在CSVD-VCI发病过程的作用,指出CSVD-VCI病位在脑络,病机为瘀血日久,干血阻络,疾病表现为脑腑虚劳状态,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以“缓中补虚”为治则,其代表方剂大黄虫丸用于治疗早期CSVD-VCI,体现了“既病防变”的治疗思想及“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或失明,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疗法存在不良反应多、适应证严格等诸多不足,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有助于医者从多角度论治疾病。本文以络病学说为基础,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机变化,并借此拓展临床治疗思路。“虚气”是病机之本,发病之因,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和阴阳两虚。“留滞”为病机之标,“虚气”之果,且“留滞”之瘀血、痰湿等病理代谢产物与现代医学的病理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虚气”与“留滞”相互影响,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治疗中应以“补虚通滞”为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健脾补中、调肝通络、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治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厦门地区231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数据收集,运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气血亏虚,阳虚血瘀络阻是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特点之一,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络脉生理病理以及与目关系的阐述,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确立了络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正虚络阻是该病的主要病变机制。以此为指导,确立"决"与"通"的络治原则,并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临床重视辛味和虫类药物的应用,针对病程漫长,正气虚损特点,治疗应攻补兼施,重药缓行,方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丽娟  蒋宇 《吉林中医药》2009,29(8):687-68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眼部微血管病变.主要病理是燥热灼伤目中血络,导致视网膜的一系列改变,主要以出血为主,而阴伤、燥热、血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中医辨证有多种证型,但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治以益气养阴固本为主,辅以清热化瘀软坚.  相似文献   

6.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并论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该病不断发展加重.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健脾祛瘀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林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91-1292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并论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该病不断发展加重。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8.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是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热毒阻络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大法。临床研究证实,本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探讨大黄■虫丸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方症适应、药证相对与临床疗效,认为其主要病因为"五劳虚极""七伤",以虚劳干血为病机,进一步得出治疗虚劳干血型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当祛瘀补虚并重,用之以通为补、缓中补虚、攻补兼施的大黄■虫丸。基于王权胜教授前期研究与临床经验证实大黄■虫丸可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生育能力。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498-25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通络驻景丸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论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出:中医药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优势,标本兼治,既可以滋阴清热、止血化瘀,又可以滋肾健脾以补虚。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了虚劳病名,认为虚劳可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研习《金匮要略》中虚劳的相关原文,结合现代疾病特点,分析虚劳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温补脾肾,提出虚劳病的4种重要治法:健脾胃,重中气;调阴阳,和气血;补脾肾,益精血;虚中有滞,补虚祛实。临证时紧扣病机,注重辨证使用经方治疗虚劳病,是体现张仲景思想并成为治疗虚劳病的重要思路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治疗手段存在局限,使得该病临床治疗存在瓶颈。陈斌教授从“虚劳干血”理论出发,基于该病渐化“虚劳干血”的动态趋向,认为其属虚实夹杂、虚瘀互结之证,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干血内结,治疗上主张以缓中补虚法贯穿疾病治疗全程,和调攻补,标本兼顾。附验案一则,旨在阐明该理论在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合中医络病学理论及相关资料,对DPN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符合络病久、瘀、顽、杂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的范畴,以正气虚弱、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浊阻滞、血瘀阻络为标。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要点,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并将补虚扶正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从络病学说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认识,分析络病的病机特点,提出络虚为缺血性心肌病的病机根本,络虚则无以资养血络致血行不畅,故血络瘀滞是缺血性心肌病的病机核心,瘀停络脉久则水饮停聚,各种邪气相互胶结,最终导致络息成积的病理变化。临床治疗从络出发,结合"气、血、水"三分病变,使"通络"贯穿治疗的终始,补虚以荣络,活血以通络,通与荣兼施,适当辅助利水,标本兼治,可获一定疗效,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仝小林提出的"郁热虚损"理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虚、损"阶段,络病范畴,其中最为顽固难治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涉及寒入骨髓,表现为阳虚寒凝血瘀。辨治过程中首控血糖,糖络并治,扶正补虚,助阳透寒。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糖络并治"贯全程,扶正补虚要求"衡"。多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寒凝痛显者则加乌头汤。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络病理学本质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剑  靳霞 《江苏中医药》2008,40(4):30-31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独到的认识,其与肾络密切相关。视网膜与肾脏的微血管同为肾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肾络病变,其病机可概括为视衣络虚、络阻、络损,根本为肾虚、血热、痰瘀。治疗原则是养络、通络、复络,并从肾着手。在具体选方用药上,应根据相应中医证型及伴随症状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并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刻不容缓。《金匮要略》是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经典,通过学习《血痹虚劳病》,发现无论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还是治疗方法,血痹虚劳与临床实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着诸多联系和相似之处。将血痹虚劳篇中诸方分别应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立足《金匮要略·血虚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以虚劳干血立论辨治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本病病因以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五劳虚极""七伤"因素所组成;其病机为内有干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阴囊坠胀不适,经脉瘀滞盘曲成瘤;治以缓中补虚的大黄虫丸。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从络病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发现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治疗以补虚通络法为主要原则,基础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皮损伤及减轻肾脏损伤有关。中医络病理论可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也在临床运用中显示出一定优势。但目前补虚通络法的临床运用以补虚药物与化瘀药物的联合使用为主,而血瘀证与络病虽有重叠但并非同一范畴,因此当前糖尿病肾病的络病辨治未能结合络脉自身病变与主要致病因素及继发病机变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期辨治,未能充分重视辛味药、藤类药及虫类药等经典络药的对证使用。此外,糖尿病肾病治络方药的基础研究缺乏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分析。据此,倡导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更具体系的糖尿病肾病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肾病的络病实质,强调络药和微观辨证在糖尿病肾病靶药筛选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糖尿病肾病中络药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络病理论和治络方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