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瓣膜置换患者左心房血液,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例(VAP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例(NVAP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体外循环开始后20 min(T2),体外循环开始后40 min(T3),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4)采集患者的左心房血液,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中体外循环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状况?结果:两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NVAP组T3?T4时间点左心房血液中IL-10表达水平以及IL-10/TNF-α比值明显高于(VAP)组(P < 0.05)?同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IL-10的表达升高可显著减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阴睿媛  郭亚鹏  张圣惠  高宏 《海南医学》2022,(15):1979-1983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360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术后VAP的发生情况分为VAP组(n=78)和非VAP组(n=282),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及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患者中15例死亡,死亡率为19.23%,非VAP组6例死亡,死亡率为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CHS-1分级结果>Ⅱ级、手术总时长>120 min、术中体外循环持续时长>10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术中输血量>150 m L、延迟关胸、术后使用抑酸剂时长>3 d、术后乳糜胸、术后引流时间>3 d、二次开胸、呼吸机使用时间>4 d、ICU治疗时间>7 d、住院总天数>7 d的CHD患儿VAP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围手术期不同时点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后即刻(T3)、体外循环后4h(T4)、体外循环后24h(T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TLR4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下调,体外循环结束后4h表达上调,体外循环结束后24h进一步升高。结论体外循环围手术期,TLR4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TLR4可能与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2年1月~2008年6月间收治连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27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VAP与否将其分为VAP组及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并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VAP总发病率5.1%,发生VAP患者死亡率为28.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用量、术后CSICU入住天数(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P<0.01),大动脉手术率、术后死亡率(P<0.05)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120 min(OR=6.352,P=0.000)、术后PaO2/FiO2低于300 mm Hg(OR=3.642,P=0.017)、血液制品用量≥1500 mL(OR=5.083,P=0.039)、机械通气时间≥5 d(OR=9.074,P=0.047)、气管切开(OR=19.899,P=0.021)与VAP的发生明显相关.64例VAP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60.8%),革兰阳性菌19株(18.6%);真菌21株(20.6%).结论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低氧血症、大量血液制品应用,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心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 h的老年患者6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转归及护理。结果:65例中6例发生VAP,发生率9.2%。6例中4例痊愈出院,2例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老年患者心脏术后多因体外循环或开胸等影响,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易发生VAP,致使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4 300例行CPB手术的患儿资料,对发生VAP的患儿进行致病菌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322例患儿在CPB术后发生V...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由于机械通气或者其他的医疗措施导致的并发症,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在临床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患者会出现脱机困难,从而增加住院时间,病情严重会导致患者死亡。对住院患者使用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作一综述讲解口腔护理对预防VAP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肽素、乳酸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66例需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肺栓塞、酸中毒及脑卒中等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35)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31);并将3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测定各组患者和肽素、乳酸、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VAP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非VAP组;存活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肽素、乳酸及D-二聚体能够有效的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程度,可考虑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以上体外循环转机6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患者于入手术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量(15min输注完毕),然后以0.7μg/(kg·h)持续静脉注射.C组不用右美托咪定.分别在桡动脉穿刺成功后(T1)、麻醉诱导后15min(T2)、转机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30min(T4)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活性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T1,T2,T4各时点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3时DEX组CD11b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使用呼吸机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VAP相关性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VAP、降低VAP的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ICU科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并发VAP将196例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AP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AP组(P=0.041),体重轻于非VAP组(P=0.022),COPD比例大于非VAP组(P=0.026),APACHE II评分大于非VAP组(P=0.044),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VAP组(P=0.014),抗生素连续使用时间长于非VAP组(P=0.044),昏迷持续时间长于非VAP组(P=0.033),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非VAP组(P=0.022)。两组之间男女比例、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外伤和其他诊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发生VAP的可能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胸腔镜单肺通气(OLV)心脏手术和开胸心脏手术的肺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开胸直视心脏手术及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双肺通气,观察组术中采用双腔管行左肺OLV.于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CPB)前(T2)、CPB开始后即刻(T3)、CPB停机后30 min(T4)、CPB停机后60 min(T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计算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术中采集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T3、T4、T5时动脉氧分压低于对照组,T2、T3、T4、T5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CAM-1、NF-κB水平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SP-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观察组肺泡肿胀、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渗出,炎症表现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胸腔镜OLV心脏手术较开胸心脏手术肺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Pi ZB  Tan GX  Wang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908-1911
目的观察预充6%羟乙基淀粉(万汶,HES130/0.4)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在CPB心内直视术期间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拟在浅低温不停跳CPB下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Ⅱ-Ⅲ,随机分为万汶(HES130/0.4)组和明胶(琥珀酰明胶)组,每组20例。预充液胶体为:万汶组,6%HES130/0.420—25ml/kg;明胶组,琥珀酰明胶20~25ml/kg。两组采用统一的术前用药、麻醉方案和体外循环方法。分别于转机前(T0)、转机后20min(T1)、停机即刻(T2)、停机后60min(T3)、停机后24h(T4)采中心静脉血液2ml离心,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S100B蛋白。并于上述时点同时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及血糖测定,计算出脑氧耗和脑糖耗比值(CMRO2/CMRGLU)。结果万汶组和明胶组S100B蛋白均在转机后(T1)上升、停机即刻(T2)达到高峰、停机后回落。但在T1、T2、T3时点万汶组S100B蛋白明显低于明胶组(P〈0.01)。SjvO2和CMRO2/CMRGLU于转机20min(T1)时两组均升高,停机即刻(T2)回落,停机后(T3、T4)逐渐回升。组间比较,T1、T2、T3万汶组明显高于明胶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停机时达高峰,停机后逐渐回落。HES130/0.4可能通过改善脑组织氧代谢,从而减少脑损伤,降低转机过程中及停机后1h血清S100B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国产和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性能评价指标,为心脏手术中膜式氧合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中使用国产膜式氧合器,B组术中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两组其他处理条件相同。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30min(T2)、CPB结束时(T3)、CPB结束后2h(T4)、CPB结束后24h(T5)五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于T1和T3时点采静脉血及尿液,测定血、尿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测定两组患者T1、T2和T3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结果①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的水平均于CPB结束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血、尿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pH值、PaC02、Sa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Pa02比较B组〈A组(P〈0.05),但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已能满足CPB中机体所需PaO2。结论国产膜式氧合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因其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Yang DX  Yang J  Li L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46-174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以及脑苷肌肽对S100B蛋白和NSE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脑苷肌肽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脑苷肌肽20ml(每毫升含神经节苷脂50μg、多肽3.2mg),B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1)、CPB结束(1、2)及结束后2h(13)、6h(T4)、24h(T5)各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以免疫夹心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SIOOB蛋白及NSE浓度。结果两组S100B蛋白及NSE浓度在CPB结束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CPB后24h(T5)S100B浓度基本恢复至基础值水平(T1),而NSE浓度仍高于基础值。组间比较显示B组S100B浓度在1、2、13、T4和T5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NSE浓度在1、2、13和T4时间点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可减少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S100B蛋白及NSE的释放,可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的最适宜浓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6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A组,2 mg.L-1;B组,3mg.L-1;C组,4 mg.L-1),并于诱导后(T0)、停CPB即刻(T1)、CPB后30 min(T2)、60 min(T3)和3 h(T4)5个时间点抽取未抗凝静脉血8 mL,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
进行梯度离心,从获得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 cDNA,PCR 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水平。 结果:CBP前3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3组患者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升
高,并在CPB后30~60 min达到高峰,T1、T2、T3和T4组细胞因子水平与T0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能抑制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释放
,减少炎症反应,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应用丙泊酚实行CPB心脏手术的理想靶控浓度为3 mg?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同时观察术前、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ACT、KPTT、PT、TT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Hb、Hct降低和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期间应用PAMBA不仅能抑 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CPB心脏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而且无明显干扰凝血功能监测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所致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先天性房间隔或(和)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盐酸川芎嗪3 mg/kg组(B组)、9 mg/kg组(C组)、12mg/kg组(D组).分别于诱导后(T0)、转机后15 min(T1)、停机后2 h(T2)、停机后6 h(T3)、手术后24 h(T4)抽取静脉血测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浓度,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TNF的含量B、C、D组T2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是C、D两组的差异更加显著;整体上,C、D两组较A、B两组显著降低.cTnI的含量:A组cTnI的峰值出现在T4,C组T2、T3、T4与T1无统计学差异;C组T4时与A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整体上,C组较A组降低.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结论 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所致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有保护作用,以9mg/kg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选择房缺、室缺修补术患者与心脏瓣膜转换术患者,应用小剂量抑肽毒,观察其减少术后失血量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探讨抑肽酶的作用机制。方法 40例房缺、室缺修补术患者分为对照组(A1 n=20),小剂量抑肽酶组(A2 n=20),38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B1 n=20),小剂量抑肽酶组(B2 n=18),于麻醉后(T10、转机后10min(T2)、鱼精蛋白拮抗后10min(T3)、体外循环后2h(T4)各时间上测定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纤维蛋白)、ACT(全血激活凝固时间)、血小板计数。结果 FDP、Fib在T2、T3、T4时A2明显优于A1(P〈0.01),在T2时B2与B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渗血量B2明显多于A2(P〈0.01)。结论 小剂量抑肽酶在减少术后渗血量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辅酶复合物(coenzymecomplex,贝科能)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2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试验组术日开胸前静脉滴注辅酶复合物(1支/10kg)、术后1d起继续静脉滴注2支/d,1次/d,共3d,对照组不用药。分别在麻醉期(基线值)、主动脉阻断后30min、开放后10min、停机时、术后24,72,120h采动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TnI)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TnI含量明显升高,术后120h仍高于正常,而试验组在开放后10min、停机时、术后24、72h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对照组及实验组SOD活力在开放后10min、停机时较基线值明显降低,但试验组在停机时的S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酶复合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TnI释放,维持SOD活性,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晓召  刘建华  蒋伟 《中外医疗》2013,32(20):17-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2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诱导后即CPB前(T1)、CPB开始30min(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止6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记录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结果两组CPB开始前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在T2~T5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B组T3~T5时点的血清cTnI、CK和CK-MB值低于A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值比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CPB期间血清cTnI、CK及CK-MB的表达,起到心肌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