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能否通过增加氯吡格雷维持剂量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预后,从而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的ACS患者围手术期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诊断为ACS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08例。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剂量组)PCI术前给予600mg氯吡格雷负荷量,术后给予75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至少1年;B组(双倍剂量组)PCI术前给予600mg氯吡格雷负荷量,术后给予150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30d,以后继续给予75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至少1年。1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础血小板聚集率及氯吡格雷600mg负荷量用药4h、维持量氯吡格雷用药后7、14、30、90、180d的血小板聚集率。2临床随访:所有患者均在180d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维持剂量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2组患者维持量氯吡格雷用药后7d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0、90、180d的血小板聚集率双倍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180d结果显示双倍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MACE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应用150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与常规氯吡格雷维持剂量相比,可进一步降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但是MACE事件发生率无明显降低,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 2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563例,进口氯吡格雷组695例。两组患者术前1 d分别服用泰嘉或波立维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作为负荷量,以后泰嘉或波立维75 mg.d-1及阿司匹林100 mg.d-1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泰嘉和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9个月的MACE事件、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以及两药在PCI术后抗血小板作用的安全性。结果: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临床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谭明娟  潘玉琴 《安徽医药》2019,23(12):2490-249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服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机体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 2015年 11月至 2016年 7月间 80例 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服用替格瑞洛或者氯吡格雷这两种药物后血小板、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的变化情况。其中替格瑞洛组病人 50例,氯吡格雷组病人 30例。替格瑞洛组病人服用剂量 90 mg,一次 1片,每日两次;氯吡格雷组病人服用剂量 25 mg,一次 3片,每日 1次。均选择用药 1周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均能引起血小板计数[治疗后分别为(177±45)×109/L和(179±52)×109/L]下降,与治疗前[(192±59)×109/L和(191±60)×109/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氯吡格雷在治疗后引起血小板分布宽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3.7±2.6)%和(14.6±2.2)%]增加(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小板基础值的差值,发现氯吡格雷引起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比积这 4个参数变化的幅度均大于替格瑞洛(P<0.05)。在凝血常规方面,替格瑞洛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前后分别为(30.9±3.80)s和(33.1±4.40)s]和凝血酶时间(TT)[治疗前后分别为(18.8±1.76)s和(21.0±2.60)s]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吡格雷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APTT和 TT值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发现,替格瑞洛[治疗前后分别为(59.1±6.31)mm和(48.2±5.90)mm]和氯吡格雷[治疗前后分别为(57.7±6.05)mm和(50.5±5.65)mm]治疗均能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替格瑞洛治疗后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幅度更大。结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同时其不引起血小板破坏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关系,评估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连续入选100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对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加倍剂量至150mg/d,随访PLADP及临床事件。结果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vs.27%)(P<0.01);观察组PLA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3)%vs.(31.9±14.0)%](P<0.01);观察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53.6±6.3)%vs.(37.0±10.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检出阿司匹林低反应患者。结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可显著降低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2例房颤合并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华法林钠+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20例,按所使用氯吡格雷剂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双倍剂量。比较两组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率(PAR)、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3、6个月试验组P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7%、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有4例、3例出现牙龈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及临床缺血事件发生,且不会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杨婷  陆哲远 《安徽医药》2017,21(10):1865-1867
目的 探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76例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急诊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600 mg以及阿司匹林300 mg顿服,后予以行PCI术,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高维持剂量组)38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组)38例,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150mg·d-1 ×7d,后改为75 mg·d-1,对照量组予以75 mg·d-1维持治疗,术前及术后7d分别测1次血小板聚集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7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较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hs-CR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予以高维持剂量的氯吡格雷可更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以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江苏医药》2012,38(1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的关系,评估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的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支架内血栓患者为观察组,连续入选100例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对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者加倍剂量至150 mg/d,随访PLADP及临床事件.结果 观察组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 vs.27%)(P<0.01);观察组PLA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3)%vs.(31.9±14.0)%](P<0.01);观察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53.6±6.3)% vs.(37.0±10.9)%](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检出阿司匹林低反应患者.结论 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可显著降低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可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PCI术后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于本院,分别纳入实验组(n=30,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n=30,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更高,空腹血糖、血肌酐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栓弹力图对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抑制PCI术后患者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凝聚上更具有优势的是替格瑞洛,且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为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为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令抗凝治疔,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z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令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华法令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许丽霞 《海峡药学》2013,25(5):141-142
目的 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在社区随访时辅以丹红注射液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方法 30例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在我社区随访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5)及治疗组(n=15)。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调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3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4~6h,1日1次,连续应用1周。结果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凝血酶凝固时间(TT)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在社区随访时予以1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其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然连续静滴1周的抗血小板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2.
王悦  李雅君 《中国医药》2013,8(1):10-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2例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1例。所有患者PCI术前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后口服氯比格雷75mg/d,共6个月,阿司匹林300mg/d,连续4周后改为100mg/d终生服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自PCI前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连续应用4周后改为20mg/d应用6个月。观察6个月后2组患者服药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十预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1.5%),且均为消化道小出血;对照组发生消化道m血15例(7.5%),其中4例消化道大出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地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会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江油市九〇三医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2h、24h血小板聚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观察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为7.14%,对照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为26.79%,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血栓形成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氯吡格雷在双重抗血小板中具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但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研究发现,按照常规剂量进行氯吡格雷治疗,11%~44%左右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时,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较高,治疗不慎可能引起致死性损伤,未落实抗血小板有效治疗,会直接造成血栓形成[1]。本研究选取急性PCI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研究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标准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平均每组42例。标准剂量组应用标准计量氯吡格雷进行介入治疗;大剂量组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大剂量组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标准剂量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标准剂量组;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结论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血小板聚集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氯吡格雷组患者血小板聚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同时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药物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接受随访的10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服用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国产组64例,服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进口组36例,服用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①进口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78%(1/36),国产组MACE发生率为4.69%(3/6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进口组在治疗中出现腹痛2例、皮疹1例;国产组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皮疹2例;③随访期(1年)内,进口组的治疗费用平均为(7761.7±458.1)元,明显高于国产组的(4937.5±261.3)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国产氯吡格雷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进口氯吡格雷,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完全可以用国产氯吡格雷代替进口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采用大剂量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8月某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剂量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5.34%)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凝块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年龄在60岁以上),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10月.将所有患者经过红篮球抽取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合并氯吡格雷+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1.39±1.28)分、(17.20±1.75)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20.
刘波  郭靖涛  丁彦  周江  张树良 《中国医药》2012,7(9):1064-1065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同时给予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的不良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行PCI治疗后的24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n=192)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d,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组(n=57)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d,奥美拉唑胶囊40 mg/d,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首要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次要指标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栓塞.结果 在3年随访期内,氯吡格雷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17.2% (33/192),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6.3%( 15/57),2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死率、靶病变血运重建及靶血管再栓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PPI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MACE风险,PPI可能会减弱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聚的优势,仍需要前瞻性随机研究提供两种药物相互作用的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