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成像技术已成为检测口颌系统各组织形态结构及病理改变,实时动态记录肌肉功能活动过程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超声成像技术在口腔软硬组织疾病、骨组织疾病、颞下凳关节疾病、涎腺疾病及错He畸形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对组织硬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常用于全身多器官病变的无创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结果更加客观。目前,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区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其对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以及在唾液腺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MRI在腮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腮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困难。术前影像学检查仍然是主要诊断手段。继平片,造影片及CT后,磁共振成像(MRI)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易三维成像,且不受骨及牙修复体等影响,兼有超声及CT的优点[1]。1常用技术及参数超导型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IgG4相关唾液腺炎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5月—10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诊断为IgG4相关唾液腺炎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变率比值法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法,对治疗前、后患者下颌下腺进行弹性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影像学特点及疗效。结果: 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双侧下颌下腺无痛性肿大超过3个月,血清IgG和IgG4浓度均异常升高,下颌下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符合IgG4相关唾液腺炎。治疗前弹性超声成像显示腺内大范围蓝色区域对应低回声区,应变率比值(SR)较正常腺体减小而剪切波速值(SWV)较正常腺体增大,表示该区域腺体质地比正常腺体明显较硬。所有患者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随访,临床表现原本肿大的下颌下腺明显消退,触诊质地软化,血清IgG和IgG4浓度明显下降,弹性超声显示蓝色区域范围明显缩小,黄色和绿色区域范围增大,对应SR增大而SWV减小,客观且半量化地反映腺体质地较治疗前软化。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SR或SWV,可以客观半量化地反映病变唾液腺质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以辅助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诊断,并初步评价疾病的严重性和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查以其无创、便捷的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头颈部脉管畸形的辅助诊断、术前评估和随访病情变化。本文根据国际脉管疾病研究学会(ISSVA)提出的脉管疾病新分类,总结头颈部脉管畸形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灰度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频谱多普勒成像,并回顾相关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包括葡萄酒色斑、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荧光成像因具有侵入性低、灵敏度高、可实时检测等优点,在癌症诊断及药物靶向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自体荧光检查术可利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对同一波长激发光产生的荧光差异对癌变组织进行诊断,或是利用药物本身的荧光对癌变组织进行示踪。然而,上述荧光诊断技术的特异性较差且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与现有荧光诊断方法相比,近红外荧光诊断技术受背景信号干扰小且能对更深部组织进行成像,可有效弥补自体荧光检查术的不足,对辅助临床上口腔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应用于口腔癌诊断领域的第一、二近红外荧光窗口成像探针的构建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在标记口腔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为实现口腔癌实时精准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超声作为一种可靠、无创的浅表组织器官的检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探头的分辨率显著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但目前可应用于口内的超声检查仍不多见。相关研究报道超声可对牙齿内部结构及牙周软硬组织等进行检查和测量,以辅助龋病、根尖周病变和牙周病的诊断。此外,超高频超声在口腔黏膜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近年来超声检查在口腔医学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对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有意义的参数进行赋值后,初步建立评分系统。方法: 对69例唾液腺肿瘤患者的77个肿瘤进行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微血流成像(SMI)、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检查,对有意义的参数赋值及组合得到不同评分方案,绘制各方案ROC曲线,将曲线下面积最大者作为最佳评分方案。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形态、边界、后方回声、血流阻力指数、RTE分级和ARFI平均值在唾液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以上6个参数组成的评分方案7为最佳评分方案,每个参数赋值1分,总分为6分,曲线下面积为0.944,以≥4分鉴别唾液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0.0%、98.4%和94.8%。结论: 多模态超声的应用及评分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提高超声对唾液腺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sialadenitis,CO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与进食相关的腺体肿大疼痛,导管扩张,以及继发感染等.该病的主要病因有:导管系统存在天然解剖狭窄、导管壁炎性增厚、结石等.涎腺导管成像技术在COS临床诊断、狭窄定位、阻塞程度评价及其他相关病因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导管成像技术有普通X线片、超声、涎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CBCT、MRI.本文就多种成像技术在COS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颈动脉三角区非炎性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001.9~2009.6.收治的21例儿童颈动脉三角区非炎性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7例、恶性4例;术后随访,1例复发,1例死亡,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超声和CT-颈动脉成像检查及手术彻底是根治该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头颈部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由于口腔金属修复体的存在而受到限制。某些口腔金属修复体使磁共振成像产生伪影从而影响成像质量。本文就不同口腔金属修复体对MRI质量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是颌面部唯一的运动关节,其左右双侧对称且形态结构复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好发于中青年,发病高峰为20~40岁,可累及10%~15%的成年人,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经济、实时、便捷等优点,在颞下颌关节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颞下颌关节的超声成像特征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探讨超声成像技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影像技术与诊断》由王照五、许来青、曹均凯主编。该书分医学X线影像基础、平片系列、曲面体层影像技术与诊断、CBCT影像技术与诊断四篇24章介绍口腔颌面影像技术与诊断。其重点将影像技术操作、影像解剖分析与影像诊断相结合,从口腔影像临床实践出发介绍X线基础知识、口腔X线机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牙片、[牙合]片、颞下颌关节、上颌骨、下颌骨、唾液腺等系列投照法,曲面体层机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曲面体层影像的临床应用,CBCT影像技术在牙体牙髓疾病、牙槽外科、修复种植、颌面部创伤、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囊肿及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内容实用,图片丰富。该书从第2章~第9章附有视频二维码,以动态、直观形式的介绍相应章节内容,扫描二维码可观看视频。书号9787030625465,全书1000000字,688页,定价每本300元,2019年10月1日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正常青年女性浅层咬肌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的正常值 ,为评价正畸患者咬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了 31例正常青年女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面积、周长、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 ,得出各指标均值 ,并比较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咬肌形态的差异。结果 :下颌处于 3种功能位时各测量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最大紧咬位浅层咬肌收缩 ,最大前伸位咬肌牵张 ,姿势位时浅层咬肌的各项指标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超声成像技术是检测浅层咬肌形态以诊断其下颌功能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正常青年女性浅层咬肌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的正常值,为评价正畸患者咬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了31例正常青年女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面积、周长、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得出各指标均值,并比较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咬肌形态的差异。结果:下颌处于3种功能位时各测量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最大紧咬位浅层咬肌收缩,最大前伸位咬肌牵张,姿势位时浅层咬肌的各项指标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超声成像技术是检测浅层咬肌形态以诊断其下颌功能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影像技术结合各类生物材料可为牙体、牙周组织及牙科治疗材料提供精准显像,使其为牙科诊疗提供精准的可靠的指导,让牙科诊疗逐步迈向精准化、个体化。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现代影像技术结合各类生物材料在牙科诊断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锥形束CT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的多种影像技术,结合各类辅助显像材料对于早期、隐匿性牙科病变及精细牙体、牙周解剖结构及牙科治疗材料的精准显像、诊断和治疗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由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8届《口腔颌面影像技术与诊断学习班》[2014-09-01-177(国)]10学分,将于2014年9月14-20号在北京举办。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已在2007-2013七年间连续举办了7届《口腔颌面影像技术与诊断学习班》,深受学员的好评。我科将于今年秋季再次开班,内容仍以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为主、诊断为辅。课程有医学X线成像基础工程;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牙片分根技术;涎腺造影技术;曲面断层机的构造、成像原理、影像阅读及投照技术;牙科CT临床应用技术(CT分辨率、牙槽骨种植的多维测量、牙体牙髓病变、颞下颌关节、埋伏牙定位、茎突成像测量、多种临床典型病例影像分析及实时动态观摩、锥形束CT对疑难牙片影像的解读、上下颌骨及上颌窦病变检查等);数字化影像技术(投照处理、网络化传输);口腔颌面部疾病影像检查项目的优化选择诊断;口腔颌面肿瘤的影像诊断;口腔颌面核磁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口腔颌面疾患超声波影像诊断;疑难病例牙片影像的阅读诊断治疗;可见光医学摄影技术;可见光摄影与X光摄影艺术的共性对比欣赏;常用X线影像设备购置选择论坛;临床实习等30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18.
腮腺导管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术用于诊断腮腺疾病的可行性 ,并筛选出可获得最佳显示效果的扫描序列。方法 采用 4种不同的扫描序列 ,对 2 3例腮腺疾病患者 (病变组 )及 5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行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首次扫描后 ,患者含化VitC 2 0 0mg ,于含药后 3、10min再次扫描 ,将所获图像按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分级 ,比较各扫描序列及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并依据图像对疾病定性诊断 ,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楚地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及小叶内导管 ,清楚显示导管有无狭窄、扩张、导管中断及破坏的情况 ,对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 95 6 %。扫描序列中 ,以IR FSE序列的显示效果最佳 ,与FSE比较 ,效果明显提高 (P <0 0 5 )。含服VitC并不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病理改变 ,对腮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腮腺造影术。其中IR FSE脂肪抑制序列的显示效果最好 ,可作为腮腺导管X线造影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对颞颌关节结构紊乱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对颞颌关节结构紊乱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深圳市蛇口联合医院(518051)夏防讯综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惠芝审校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门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它通过磁场作用使人体内受检部位质子成像,并根据不同组织的质子密度所表现出的影像情况进...  相似文献   

20.
舌是重要的发音器官之一,也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舌在口腔内位置、形态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共鸣腔和气流的变化,进而会影响语音的产出和质量.超声波是一种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显像的影像学技术,超声因其实时成像、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超声影像技术在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