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性颌骨骨折与颌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患者肾功能紊乱及纠正肾功能紊乱的对策。方法 对 60例颌骨骨折患者抽血检验肾功能变化 ,分单纯损伤组和合并脑损伤组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脑损伤组尿素高出正常值者占 2 2 % ,单纯骨折组占 17% ,肌酸前者高出正常值者占 5 % ,后者占 12 % ,二氧化碳前者低于正常值者占 40 % ,后者占 17% ,尿酸前者低于正常值者占 40 % ,后者占 17% ,血糖前者高于正常值者占 60 % ,后者占 16% ,除肌酸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 (P >0 .0 5 ) ,其余 4项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颌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由于氧代谢障碍 ,较单纯颌骨骨折组更易引起肾功能紊乱 ,导致各项生化指标异常 ,这对临床救治提供了参考依据。改善肾功能紊乱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肾血流灌注和给氧。  相似文献   
2.
多排CT曲面重建在颌骨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多排CT扫描后可行上、下颌骨全景曲面重建的特点,探讨多排CT曲面全景片对颌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3.以来,对29例上、下颌骨疾病(包括上、下颌骨囊肿22例、颌骨骨髓炎2例、牙龈癌5例)行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0.625mm或1.25mm,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GE公司advantageworkstation,AW4.0),对上、下颌骨行不同层面的曲面断层重建,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同时用X光机拍摄口腔全景片,将二种全景片进行阅片对比.结果:多排CT曲面断层全景片清晰,能清楚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病变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及器官(如牙齿、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的关系,无颊舌侧骨组织覆盖影,其图像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而X线口腔全景片有影像失真,在病变处存在颊舌侧骨质相互重叠影.结论:多排CT口腔全景断层片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病变与周围组织及牙齿的关系,可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无放大失真,对颌骨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范围的界定结果可靠.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腮腺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腮腺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中的作用。方法:取64例中部分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作流式细胞术(flow cqtometry,FCM)。以ModFit LT软件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Sub-G1法检测凋亡率.结果:Warthin瘤的DNA指数(DNA index ,DI)、S期细胞比例(schizocqto%,S%)、PI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与凋亡率分别为1.13、8.83、9.95和8.24,属最高值,瘤旁腺泡的DI、S%、PI和凋亡率分别为1.08、8.94、8.66和6.67。正常腮腺为0.99、5.10、8.01和5.75。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腮腺Warthin瘤和瘤旁腺泡的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水平稍高于正常腺泡,但差异不大,预示该肿瘤术后复发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锥形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锥型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需拔牙或行种植义齿病例行锥型线束CT检查 ,扫描层厚 0 .62 5mm或 1.2 5mm ,扫描数据输入重建工作站 ,依据需要进行图像重建 (包括曲面重建、矢状位重建、冠状位重建等 ) ,重建层厚均为 0 .62 5mm。对图像进行分析及测量 (包括骨质厚度、高度等 )。结果 :锥型线束CT可清楚显示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及上颌窦之间的解剖关系。能精确测量出上、下颌骨的厚度、高度及任何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论 :锥形线束CT ,可精确定位 ,能清晰地描述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对某些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对指导牙槽外科的手术设计 ,预防手术并发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的Ames致突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基因角度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Co/N-TCP)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其生物相容性,并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纳米级磷酸三钙(β-TCP)同胶原复合,制成纳米β-TCP/胶原复合人工骨,并制备浸提液,采用Ames致突变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测试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MR=实验组回变菌落数Rt/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Rc)。结果:阳性对对照组各菌株回变菌落平均数均超过相应阴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平均数的2倍以上(MRp>2),此复合工人骨的浸提液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弯比值MR均小2。结论:(Co/N-TCP)不会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基金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对8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临床特点和24例颌下腺手术野术中脱落细胞学进行分析及检测。结果:本院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有3例复发(3/366例,0.8%),另5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均为外院转入我院。8例病例复发时间均在1年以上,其中1例第2次复发时间为第1次复发术后5个月。1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中见瘤体深叶处存留少许腺细胞,7例无腺细胞残留。术中脱落细胞显示8例原发性肿瘤手术野冲洗前有3例检测到腺泡细,5例为血液细胞,冲洗后2例为腺泡细胞,6例为血液细胞,8例复发性肿瘤冲洗前后均为1例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8例非瘤性病变冲洗前1例为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冲洗后均为血液细胞,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罕见,可能与细胞学穿刺及瘤旁腺泡有关。  相似文献   
7.
腮腺导管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术用于诊断腮腺疾病的可行性 ,并筛选出可获得最佳显示效果的扫描序列。方法 采用 4种不同的扫描序列 ,对 2 3例腮腺疾病患者 (病变组 )及 5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行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首次扫描后 ,患者含化VitC 2 0 0mg ,于含药后 3、10min再次扫描 ,将所获图像按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分级 ,比较各扫描序列及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并依据图像对疾病定性诊断 ,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楚地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及小叶内导管 ,清楚显示导管有无狭窄、扩张、导管中断及破坏的情况 ,对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 95 6 %。扫描序列中 ,以IR FSE序列的显示效果最佳 ,与FSE比较 ,效果明显提高 (P <0 0 5 )。含服VitC并不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病理改变 ,对腮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腮腺造影术。其中IR FSE脂肪抑制序列的显示效果最好 ,可作为腮腺导管X线造影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ECK蛋白和MMP-2在牙周炎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和16例正常牙龈组织中RECK和MMP-2的表达。结果:RECK在16例正常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而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8%。MMP-2在正常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3%,而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8%。牙周炎中RECK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r=-0.300)。结论:RECK可能通过调控MMP-2来影响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颌面深部异物存留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颌面深部异物存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8例颌面深部异物存留的病例,从病因,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确定异物存留的诊断;同时从异物的取出,清除病灶,组织修复等方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中,24例在手术前有明确的诊断;26例进行了异物取出术,清除病灶,修复组织损伤,抗感染及康复治疗。全部病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未发现因异物存留,损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颌面深部异物存留的诊断应涵盖病因,病史,体检,及影像学诊断内容。对于颌面深部的伤害性异物存留应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包括取出异物,清除病灶,修复损伤,康复治疗等。多学科协作及微创外科是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