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伴随正畸矫治器的戴入,患者的语音功能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正畸矫治器可引起少数元音和部分辅音失真,其中舌侧固定矫治器对语音的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可对日常沟通以及某些特定的语言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唇、舌等发音器官具有一定的代偿功能,所以这种特殊的语音障碍通常具有自限性。此外,采取适当的临床措施和语音训练也可帮助患者缩短其影响时间。本文就正畸矫治器对语音功能的影响、影响机制及因素、改进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应用子根管再治疗中牙胶糊剂去除效果.方法 30颗下颌前磨牙,经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及牙胶糊剂侧方加压充填,保存2周.先用ProTaper镍钛再治疗器械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结束后拍摄数字化牙片(radiovisiography,RVG).再在根管显微镜下用根管超声锉继续去除根管内的残留物,治疗结束后再次拍摄RVG.分别计算颊舌侧及近远中侧根管壁充填物残留量的百分比,比较显微治疗前后管壁的清洁度.结果 ProTaper镍钛再治疗器械去除后管壁的残留物百分比颊舌侧为26%,配合显微超声治疗后为9%;近远中侧为21%,配合显微超声治疗后为7%;显微治疗前后颊舌侧及近远中侧管壁清洁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P<0.05).结论 根管再治疗的牙胶去除过程中,显微超声技术有助于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腭电图仪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 ,一些腭裂患者早期行腭裂修复手术使腭咽闭合功能有所改善或达到完全恢复 ,但仍存在发音障碍 ,需要长期的语音矫正治疗[1] 。现代的语音治疗包括发音器官的机械运动训练和反馈治疗。反馈治疗是借助电子仪器监视发音活动 ,并及时将测得的生理、形态变化信息利用视听触觉反馈给患者 ,使之自我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功能 ,以矫正不良发音习惯 ,恢复正常语音功能[2 ] 。国外近 2 0年来 ,有一种反馈治疗仪器———腭电图仪(electropalatography,EPG)广泛应用于语音治疗。EPG是发音时可见舌位…  相似文献   

4.
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是将自锁托槽应用于舌侧正畸的一种全新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兼容了自锁托槽和舌侧矫治2项技术,既拥有自锁托槽固有的低摩擦力、短矫治疗程和节省门诊椅旁操作时间等优势又同时具备舌侧矫治"隐形矫正"的美观性.因此,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具有其他矫治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其先进性不言而喻,必定会在将来的正畸界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骀吞咽时舌的运动,探讨超声在研究吞咽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例成年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9例,女11例,平均20.5岁)作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组;11名正常(牙合)成人(男3名,女8名,平均23.5岁)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M型超声图分析受试者吞咽过程中舌的运动范围、运动时间和运动速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吞咽时舌的总运动时间[(1.98 4-0.24)s]大于健康对照组[(1.71±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第2期和第3期舌的运动时间[分别为(0.24±0.07)8和(1.17±0.21)s]大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16±0.07)s和(0.89±0.29)s],吞咽第1期舌的运动速度[(3.20±1.30)mm/s]小于健康对照组[(5.08±1.99)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第5期舌的运动范围[(0.38±0.28)mm]小于健康对照组[(0.77±0.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型超声是研究吞咽运动的一种较准确、简便的方法.成年骨件Ⅲ类错(牙合)患者吞咽时的舌运动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超声洁牙后不同抛光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超声洁治过程中,超声器械会在牙面上留下划痕,致牙面较为粗糙,会加速菌斑、色素在牙面上的再沉积,所以临床上提倡洁治后进行抛光处理.目前有橡皮杯抛光技术和喷砂抛光技术2种措施.本文选择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把经过超声洁治的牙齿分为3个区段,分别用2种不同的抛光技术进行抛光.观察患者牙齿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评价2种抛光技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成人正畸需要的增加,隐形矫治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正畸医师所关注.舌侧矫治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十余年来,舌侧矫治技术的倡导者和先驱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已使舌侧矫治技术成为一种成熟、高效的固定矫治技术,同时也是口腔正畸临床领域中的一项热门技术.  相似文献   

8.
舌大小二维超声成像测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舌大小测量分析方法,为舌大小在错He发病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超超声像方法取舌正中纵断面和横切面图像,选取代表舌大小的参数进行测量,从而分析舌大小。结果: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检验。认为这一测量方法是准确可行的,结论:建立的舌大濒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手段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全麻下实施手术的ASA分级Ⅰ~Ⅱ级的困难气道患者3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n=15)和解剖定位组(A组,n=15).全部患者均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U组在超声下显示呈高回声的甲舌膜,观察到无回声的喉上动脉穿出甲舌膜,喉上神经内支位于喉上动脉内侧,通过超声引导下平面内技术在此区域注入局麻药,以相同的方法阻滞对侧喉上神经内支.超声下显示呈高回声的环甲膜,通过超声引导下平面内技术进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A组依靠传统的解剖标志定位方法触诊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进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触诊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等解剖标志,通过环甲膜穿刺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确定气管插管成功后,各组患者均进行快速麻醉诱导.比较2组患者间环甲膜穿刺成功率、各级呛咳发生率和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U组患者的环甲膜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呛咳发生率更低(P<0.05).与A组相比,U组患者T1(入室后)、T2(插管前)和T5(插管后3min)HR、SBP、D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插管时)、T4(插管后1min)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的幅度较小(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时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设计方法.方法 将标准牙颌模型进行锥体束CT扫描,然后在Mimics软件中三维重建,获得数字模型.使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Ormco公司的STb托槽外形尺寸数据.在Solidworks软件中,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水平和垂直槽沟的托槽体,建立托槽库.同时提取牙齿舌侧曲面,绘制个性化舌侧托槽底板和个性化舌侧弓丝,并进行匹配.最终得到个性化舌侧托槽和个性化舌侧弓丝.结果 在计算机中绘制得到了水平和垂直槽沟托槽和颊管,建立了托槽数据库.探索出使用Solidworks以及Mimics等逆向工程软件设计个性化舌侧系统的方法.结论 使用Mimics和Solidworks进行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