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处方复方丹参黏附微丸的黏附性能,从而筛选出黏附性能较为合适的处方。方法以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HPMCK100M)、卡波姆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的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并对其黏附性能进行测定。体外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最小剥离力法即测定黏附微丸与猪小肠的剥离力,组织残留法即测定微丸在猪小肠的滞留数。体内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直接灌胃法,通过测定微丸在小肠各部位的滞留数目,计算其黏附指数。结果组织残留法试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残留数目较黏附材料占比30%的微丸多,最小剥离力法试验结果表明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最小剥离力较大,同组织残留法结果一致。体内黏附试验显示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黏附指数较小,但在胃中有一定的滞留。结论当黏附材料总占比一致时,各处方之间黏附性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黏附材料增加时其黏附性能也会增加,但会增加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可能会破坏方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及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工艺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80.80±0.15μm,粒径在250~390μm左右的占总数的90%以上,载药量为(34.1±0.51)%,包封率为(68.5±0.58)%,最佳工艺条件重现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较满意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制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方法:初步实验考察不同分子量聚乳酸、乳化剂和油相介质对微球成球性的影响,比较溶剂挥发法与溶剂萃取挥发法以及温度对微球性质的影响,以微球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筛选处方,SAS统计分析得出最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制备得的微球外观光滑圆整,体积平均粒径为7.962±0.18 μm,载药量16.8%±0.5%,包封率(82.4±1.7)%.结论:本实验研制得的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成球性佳,粒径均匀,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法筛选出制备他莫昔芬磁性微球的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二步法制备他莫昔芬磁性微球,以载药量和包封率双项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考察水油比、Fe粉与明胶质量比、药物浓度对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水油比8∶80,Fe粉与明胶质量比1∶20,药物浓度180mg/L。按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磁性微球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3.1%和88.7%,重现性良好。结论:确立的他莫昔芬磁性微球的处方工艺切实可行,为他莫昔芬新剂型的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载左金丸总生物碱的壳聚糖包裹明胶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并考察其释放和胃黏附特性。[方法] 制备胃黏附微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通过转篮法测定微球体外释药性能,将微球黏附于大鼠胃黏膜上测其体外生物黏附性。[结果] 微球载药量测定结果:盐酸药根碱2.768 mg/g,盐酸巴马汀3.986 mg/g,盐酸小檗碱21.920 mg/g,吴茱萸碱1.449 mg/g,吴茱萸次碱0.954 mg/g。5种生物碱在8 h内持续释放,微球的胃黏附百分率为89.33%。 [结论] 壳聚糖交联的载左金丸总生物碱微球具有较好的释药性及胃黏附特性。  相似文献   

6.
辛芷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辛芷口腔黏附片,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 利用生物黏附技术,以卡波姆(C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配比的辛芷口腔黏附片,测定其黏附力、黏附时间、溶胀百分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CP∶HPMC质量比为1∶2、处方含药量在25%左右是较适宜处方,体外黏附力(203.7±6.4) g·cm-2,黏附时间2.6 h,溶胀百分率(1.8±0.1)%~(9.2±1.2)%,体外溶出度:T50为(283±5.60) min,Td为(364±2.54) min.结论 本制备工艺可行,黏附力和黏附时间适宜,同时不影响药用成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青黄珠口腔生物黏附贴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青黄珠口腔生物黏附贴片并考察其体外生物黏附性及释药性能。方法以青黛、黄连提取物、珍珠为药物,白芨胶、HPMC和卡波姆为黏附材料,通过生物黏附力和体外溶胀速率测定,优化青黄珠口腔黏附贴片处方。并对所制备的生物黏附贴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和释药机制探讨。结果所筛选最优处方为白芨胶:Carbopol:HPMC=1.5:1:0.5,药粉所占比例为25%;体外释放度试验证明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释药机制。结论制备的口腔黏附片表现出一定的黏附性和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含有依诺沙星微球的改性明胶膜,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方法以乳化交联法制备依诺沙星明胶微球,以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后,将载药微球分散到改性明胶膜中,对比普通载药膜测定其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性。结果以最优工艺制备的依诺沙星微球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04±0.25)μm,>80%微球粒径分布在1~6μm,微球平均载药量为(11.8±1.02)%,平均包封率为(78.24±3.18)%,载药微球膜和普通药膜中依诺沙星累积释放约80%各需96h和8h。结论依诺沙星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载药微球改性明胶膜体外释放缓慢,有望开发为具有长效抗菌效果的创伤性敷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甲磺酸帕珠沙星缓释微球,探索制备工艺对微球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壳聚糖、明胶为缓释载体材料,采用正交设计,以药物与辅料比、水油相比、交联剂用量及搅拌速率为考察因素,以载药量、包封率、外表形态及平均粒径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工艺为A2B3C3D2,即药物与辅料比为25%、水油相比为10%、交联剂用量为15%、搅拌速率为800 r/min。结论:所得微球外表形态良好,包封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局部用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并对微球性状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布检测,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后的制备工艺,所得到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8.234μm,粒径在9.525~32.40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包封率为(86.12±0.77)%,载药量为(34.51±0.63)%。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30 d,累积释药量为40.8%,在释放前期释放速率较快,5 d后释放变得平稳。结论:可获得较满意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且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