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局部表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基石或核心.手术只是辅助治疗方式。但是,对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减少伤残,提高生命质量。因此,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随着对脊柱节段稳定性认识的深入,以内固定应用为特征的外科术式广泛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我国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的明显上升,脊柱结核发病人数亦明显上升。而作为脊柱结核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治疗,其进展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面交流不够,学术思想不统一,因而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原则、方式方法、新技术的采用等,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不同观点和争议是好事,但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应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一致,提高我国脊柱结核手术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水平。在此,对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一些有关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3.
脊柱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预防和降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通过22例脊柱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观察,创伤如椎体骨折脱位致硬脊膜损伤7例,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15例,其中隐性脑脊液漏病例5例。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1d,最长2周,平均5d。结论:脊柱手术并发的隐性脑脊液漏诊断和治疗直接影响脊柱手术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痛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普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理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但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脊柱外科关注的热点之一,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998年10月至2006年3月,利用头盆环支撑牵引后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11例,获得满意疗效。头盆环支撑牵引作为脊柱后路手术矫形的辅助治疗,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对脊柱转移瘤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式应用于临床,患者预后因此得到明显改善,使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目标从短期缓解症状,转变为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针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旨在对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做一综述。1 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疼痛是脊柱转移瘤最早、最常见的症状,卧位疼痛和夜间痛是其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李毅中,陈献南脊柱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尤以胸腰椎最为常见。转移瘤引起脊柱不稳定或直接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剧烈疼痛和瘫痪,治疗较为困难,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15例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8.
脊柱生长阀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龄儿童的脊柱侧凸具有发生早、畸形进行性加重等特点,治疗困难,是脊柱外科的难题之一。通过支具治疗推迟手术年龄的方法对其矫正作用有限,患儿也很难坚持佩戴支具。 严重脊柱侧凸的青春期患者,可以行矫形融合手术,手术对其脊柱发育和心肺功能影响较小。但是对于脊柱侧凸低龄患儿,矫形融合手术明显影响儿童脊柱和胸廓的发育,导致躯干和下肢比例失凋,很难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脊柱退变性疾病,尤其是严重的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引起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和脊柱畸形等,导致神经压迫,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往往需行手术治疗。目前,对这一类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脊柱减压融合术和非融合术。近年来,关于脊柱减压融合术和非融合术在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中的价值存在较大争论。  相似文献   

10.
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多发骨折患者中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存在机械神经性不稳定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33例,损伤严重程度采用ISS评分评定,根据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一期脊柱,四肢手术内固定;肢体,内脏一期手术,择期脊柱手术内固定;一期肢体手术,二期脊柱手术;先脊柱手术,二期肢体手术几种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采用ASIA运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术前,术后随访评定。结果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32例获0.5-8年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率为80.5%。结论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治疗方案的确立应根据损伤程度,病情需要而定,不能一味界定先做四肢或脊柱手术。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的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努力,国内外学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已达成共识: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灶、缓解疼痛、保存神经功能、稳定脊柱、防止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及后凸畸形。但目前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仍有争议。本组总结分析了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经过手术治疗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改良Luque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李新忠,刘方刚,王以进近年来国内外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症大多采用Harrington、Luque或两者联合,其中以Luque手术最为常用。我科先后采用六种术式治疗脊柱侧凸症181例,总结分析认为传统...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脊柱结核重要的、有效的手段之一。各种微创技术所显示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为采取有限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脊柱结核提供了方便。近年来,作为传统手术有效补充的脊柱结核微创治疗在我国已得到较大发展。内容涵括脊柱结核经皮内固定术、经皮穿置管引流和脊柱结核的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后路手术较少见的并发症,由于脊柱手术切口的特殊性,一旦切口发生感染,治疗非常困难。采用清创后的闭合灌注冲洗还是开放引流,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科自1996-2006年进行脊柱后路手术630例(其中颈椎手术200例,胸椎手术53例,腰椎手术377例),发生切口深部感染3例,经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为国内外同道所关注。手术对早期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防止和矫正后凸畸形以及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及外科过度干预,手术并发症增加,因而不少学者对非手术治疗或非内固定的有限手术治疗重新重视,包括介入科医生在内的不少专家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丰富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而内科治疗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始终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新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因而如何正确选择和客观评价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即脊枉结核外科治疗的策略亟待获得共识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驼背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疾患,严重者手术矫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各种内固定材料与方法相继间世,给以矫正畸形为目的手术治疗方法提供了条件。手术不仅为了矫正脊柱畸形,更应考虑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比如脊髓损伤、瘫痪、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脊柱不稳引起滑脱等,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理想的手术方法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这就需要外科医生根据病人不同驼背类型和脊柱活动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1手术方法及改进强直性…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常见,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侧弯畸形进行性加重及伴有严重旋转畸形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应正确地选择融合内固定的水平及范围以平衡,稳定脊柱,矫正侧弯畸形,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能及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否则可能导致脊柱失代偿过虫地出现为变,甚至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18.
骨骼系统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列于肺及肝之后。而脊柱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超过40%的癌症患者可以发现脊柱转移灶。近十几年来外科手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原发肿瘤治疗的进步也使发生脊柱转移癌患者的预期寿命得以提高。手术在脊柱转移癌治疗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最近的研究表明,对脊柱转移癌行切除术,同时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将使得超过95%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超过90%患者摆脱了长期卧床。作者就有关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脊柱后路行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和侧隐窝扩大手术28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天,疗效优良率达97.8%。结论 经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野清晰,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脊柱融合技术治疗各种脊柱疾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初的融合技术包括大量的肌肉松解、自体骨移植、以及长期的牵引床固定。自从脊柱内固定技术发展以来,脊柱融合的成功率得到了提高,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并给手术治疗留有较多的选择空间。为降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失败率,目前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