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convening enzyme,TACE)在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着床模型中对胚泡粘附的影响,初步探讨TACE在小鼠生殖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胚胎着床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孕4d(d4)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胚泡,构建胚泡体外着床模型;通过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运用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TAC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向体外着床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ACE抗体,观察对胚泡体外着床的影响,并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抗体干预后各培养体系中TACE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旺盛,鉴定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对角蛋白抗体有棕黄色阳性表达,对波形蛋白抗体为阴性表达.PCR结果显示TACE mRNA在共培养体系中有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小鼠胚泡体外共培养具有较高的粘附率,添加TACE抗体后胚泡帖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帖附率(P<0.05),且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胚泡粘附率随之升高,免疫化学检测结果也显示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TACE的表达量随之升高.结论:TACE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有利于小鼠胚胎粘附、扩展,为胚胎的着床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瘦素及其受体系统在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b)在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以明确其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leptin及其受体(Ob-Rb)的表达.结果:leptin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在小鼠子宫内膜也都有表达,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Ob-Rb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在小鼠子宫内膜也都有表达,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P<0.01),且在孕期第4天表达水平最高,在5到7天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结论:瘦素及其受体(Ob-Rb)可能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能参与着床后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取20只孕4d小鼠,分别在两侧子宫角内注射骨桥蛋白抗体、整合素β3抗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妊娠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于孕8d处死小鼠,统计胚泡着床数及妊娠率,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结果显示骨桥蛋白抗体组小鼠妊娠率为6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6±1.19,整合素β3抗体组妊娠率为7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7±1.28,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90%,10.0±1.63及100%,10.5±1.58),提示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的着床并导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这提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获得有关。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参与了小鼠胚泡的着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定位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在妊娠4d和妊娠8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部位.结果:妊娠4d(着床前),IL-8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妊娠8d(着床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IL-8表达呈阴性,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均呈弱阳性;胚胎IL-8表达呈阴性.结论:IL-8可能参与胚泡着床的过程,但与胚胎分化、发育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以利于对着床机制及生育调控的研究。方法:取妊娠第5天(D5)小鼠,尾静脉注射0.4%台盼蓝(Trypan blue),10min后脱颈处死,取小鼠子宫,用处理的4号针头滑动挤压子宫角。结果:取得的子宫内膜完整,着床点染成蓝色,与着床旁组织区别明显,易于分离。结论: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分离小鼠胚泡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为胚泡着床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α,TGFα)在小鼠胚卵及着床前孕鼠子宫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2-细胞胚至胚泡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均有TGFα的蛋白质及基因表达。着床前孕鼠子宫组织多种细胞呈现TGFα的蛋白质及核酸反应阳性。结论:小鼠胚卵和着床前子宫各自合成TGFα,可能参与胚胎发育和蜕膜反应,影响子宫内膜对着床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容受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胚胎着床是处于活化状态的胚胎泡与处于接受状态的子宫内膜相互作用,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着床窗口的出现和消失依赖于子宫内膜中一套特定基因时空特异性表达,使胚泡和内膜间建立分子对话。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子  相似文献   

8.
LIF具有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并保持其增殖能力的作用,LIF基因在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有强烈的表达,且有极强的时段性。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并受到体内激素水平的调控,胚胎绒毛细胞LIF基因表达对促进胚胎早期发育及胎盘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健胎液对模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于妊娠第4天9∶00利用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予健胎液进行干预,于妊娠第4天21∶00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胚泡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雌二醇、孕酮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子宫ERmRNA、PR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胎数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中药组子宫内膜的发育与正常组相似;3组血清及子宫组织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无显著改变;中药组子宫ER mRNA、PR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胎液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调节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ER、PR基因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史常旭 《重庆医学》1999,28(6):468-469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d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型糖蛋白.LIF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如胚胎于细胞,原始生殖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等。着床是生殖过程的关键步骤,其过程包括正常发育的胚泡脱去透明带,胚泡在子宫内膜的迁移、定位和粘附,胚泡滋养层向子宫内膜的侵入和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反应以及胎儿的免疫保护等。近年的研究表明,LIF与小鼠胚胎植入有密切关系,LIF表达的高峰在妊娠第四天,正好与胚胎着床时间一致,在妊娠第七天,LIF的…  相似文献   

11.
层粘连蛋白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期间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发育不同阶段早期小鼠胚胎中层粘连蛋白(1aminin,LN)的表达与分布变化,以进一步探讨LN与胚胎细胞分化及着床的关系.方法:取植入前发育不同阶段的单个小鼠胚卵,应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和酶免疫组织化学ABC等方法观察早期胚胎中LN的表达时间、强弱及分布状况.结果:从原核期、Ⅱ细胞期至Ⅷ细胞期胚,卵裂球内均可见LN强免疫荧光或棕色LN阳性反应颗粒,卵裂球外间质中LN则为阴性反应.到桑椹胚期,卵裂球内及间质中同时出现LN阳性反应物质.早期胚泡中LN主要分布在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间质中也有分布.晚期胚泡滋养层细胞内LN表达增强,细胞间质中转为阴性,近内细胞团侧的滋养层与内细胞团处,均表达出LN强阳性反应.结论:早期小鼠胚胎的卵裂球中含有LN;桑椹胚期LN在细胞间质中出现;胚泡侵入子宫内膜期间近内细胞团侧的滋养层细胞及内细胞团中的LN含量增加;小鼠早期胚胎中LN与其发育及粘附着床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助黄汤对小鼠胚泡着床数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8~10周龄昆明种雌性小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助黄汤,以及克罗米芬、助黄汤加克罗米芬,灌胃4d,于妊娠第8d处死小鼠,观察平均着床胚泡数,并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助黄汤组平均着床胚泡数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及正常组,且药理毒性实验为阴性。结论:助黄汤能提高小鼠胚泡着床数,可间接反应该药有可能促进卵泡发育,增加排卵数量及卵的受精数目,增强小鼠的生殖功能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着床位点数及分布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米非司酮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三种剂量)治疗组,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屈孕酮和保胎液(高、中、低三种剂量)灌胃治疗。于妊娠第4天上午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每只0.08 mg。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于妊娠第5天腹腔静脉注射1%浓度的Trypan Blue 0.3 mL,观察10 min,取出子宫,观察蓝染点,计算胚泡着床位点数。结果中药高、中、低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胚泡着床位点数均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治疗组、西药组小鼠着床位点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胎液能够增加着床障碍小鼠的胚泡着床位点数,从而有利于胚泡的着床,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盐酸异丙嗪对小鼠胚植入的影响。方法 :取孕 3~ 7d小鼠 ,每天上午 10时腹腔注射盐酸异丙嗪溶液 ;另取孕 4d小鼠 ,于上午 10时子宫角注入盐酸异丙嗪溶液 ,对照组同时用同法注射生理盐水 0 .2ml。于孕 8d检查胚胎植入数 ,同时 ,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腹腔 2mg药物注射组抗植入率达 10 0 % ,腹腔 1mg药物组的抗植入率为 75 % ,子宫角药物注入组抗植入率达 75 %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盐酸异丙嗪可引起蜕膜细胞退化、解体 ,使蜕膜细胞不能正常形成纤维粘连蛋白 (FN)和层粘连蛋白 (LN)。结论 :盐酸异丙嗪对小鼠有明显的抗植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酚A(BPA)对囊胚发育和植入的影响。方法 对妊娠鼠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100、300、600 mg/(kg·d)BPA组和对照组,将BPA处理组的孕鼠从妊娠的0.5~3.5 d灌服100、300和600 mg/(kg·d)BPA,着床点染色,统计胚胎的着床数和着床率,检查植入前囊胚的发育和孵化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孵化囊胚的卵裂球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的表达。结果 300 mg/(kg·d)BPA显著降低了孕鼠的着床点数和着床率,而600 mg/(kg·d)BPA处理的孕鼠未观察到着床点,抑制了胚胎的植入。不同浓度的BPA对妊娠第4天囊胚发育率和囊胚总细胞数无影响,但300和600 mg/(kg·d)BPA显著降低了囊胚的孵化率,提高了孵化囊胚中凋亡细胞的数量。结论 高浓度的BPA损伤了附植前囊胚的发育,影响了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16.
补肾安胎方及其拆方对着床障碍小鼠胚泡着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安胎方及其构方中补肾组分、益气活血组分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胚泡着床位点数的影响。方法:将妊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安胎组、补肾组及益气活血组。妊娠第3、4天,正常组小鼠每天2次皮下注射麻油0.12ml,其余四组皮下注射吲哚美辛油剂0.12ml,造成小鼠胚泡着床障碍的动物模型。分别收集妊娠第5、6、8天小鼠子宫,计数着床位点个数并比较其大小形态。结果:补肾安胎组小鼠着床位点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补肾组和益气活血组小鼠着床位点数较模型组多,但无统计学意义;补肾组和益气活血组小鼠着床位点数较补肾安胎组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第5、6天着床位点胚泡,正常组和补肾安胎组左右两侧子宫分布均匀,胚泡大;模型组胚泡分布明显不均,且比正常组及补肾安胎组小;补肾组和益气活血组胚泡分布尚均匀,比正常组及补肾安胎组稍小。妊娠第8天正常组和补肾安胎组胚泡大而且各胚泡大小均等,形状规则,胚泡间界限清楚,无相互融合现象;模型组胚泡大小形状不一,各胚泡之间发生融合;补肾组和益气活血组胚泡大小较均匀,但有融合现象。结论:集补肾和益气活血为一体的补肾安胎方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着床位点数,改善胚泡的形态和宫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安胎方及其补肾、活血组分对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小鼠胚泡围着床期类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factor,HB-EGF)及其受体的影响,探讨补肾安胎方及其拆方对着床环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补肾安胎组(BH)、补肾组(BS)和活血组(HX)。观察妊娠第1天阴栓率、妊娠第6天妊娠率和孕鼠着床位点数;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妊娠第5天、第6天子宫内膜HB-EGF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同期子宫内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阴栓率、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着床位点数显著升高(P0.01);中药各组治疗后,阴栓率、妊娠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但着床位点数均显著降低(P0.05,P0.01),以补肾安胎组作用最为明显;活血组阴栓率高于补肾组(P0.05),着床位点数较补肾组降低(P0.01),妊娠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HB-EGF mRNA表达最高,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各中药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各中药组HB-EGF mRNA表达比较,补肾安胎组明显高于活血组和补肾组(P0.05),活血组高于补肾组(P0.05);妊娠第6天,HB-EGF mRNA表达量较妊娠第5天降低。EGFR蛋白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细胞胞质中表达,各组小鼠EGFR蛋白表达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EGFR蛋白表达丰富;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部分缺失;中药各组EGFR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补肾活血组高于活血组和补肾组(P0.05,P0.01),活血组高于补肾组(P0.05,P0.01)。结论补肾安胎方及补肾、活血组分均能够改善控制性超排卵小鼠的着床率和妊娠率,促进胚泡生长和HB-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其中以补肾安胎全方作用最佳,补肾、活血组分在改善胚泡着床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海风藤酮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②方法未经产雌性昆明小白鼠于妊娠第2天,一侧子宫角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海风藤酮(5,10,20,40,60μL)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子宫角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于妊娠第8天及第10天,取子宫组织做常规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③结果注入海风藤酮(≥20μL)组子宫蜕膜变薄,层粘连蛋白(Ln)免疫阳性物减少,纤粘连蛋白(Fn)免疫阳性物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胚胎发育迟缓及退化等改变。大剂量海风藤酮(≥40μL)组部分动物子宫内膜无蜕膜反应,而且胚胎已消失。④结论海风藤酮通过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影响蜕膜反应,并使Ln及Fn的量和分布发生异常改变。这可能是该药抗着床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Norplant使用者子宫异常出血的血管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 Norplant 致子宫不规则出血时内膜血管的变化, 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使用 Norplant 后 (05 、1 a 及> 2 a) 月经规律及有子宫不规则出血者的子宫内膜进行形态学、内膜血管内皮细胞 C D34 和基膜层粘连蛋白 ( L N) 观察。结果: Norplant 使用者子宫内膜均无典型的周期特点, 血管内皮变薄; 出血不规则的内膜血管基膜 L N 明显减少。结论: Norplant 使用者子宫出血不规则与内膜血管内皮变薄和基膜 L N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