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参与调节胚胎着床过程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尽管如此,LIF及其受体在不同种属动物中的表达又不完全相同,孕酮和雌激素对其分泌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种属动物之间、体内外之间,甚至于同种动物也都不完全一样。LIF调节着床机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运用已有的小鼠体外三维着床模型观察LIF抑制状态下对胚胎着床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其转导通路中下游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究LIF及其转导通路在胚胎着床中的功能.方法 将小鼠内膜组织置于有不同浓度LIF抗体(0.1和1.0μg/ml)及正常IgG对照和阴性对照的培养基中预培养0.5h.然后进行内膜组织和囊胚的共培养,观察比较胚胎与内膜的黏着率的不同,并对抗体处理后的内膜进行STAT3及pSTAT3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运用1.0%抗体预处理组的黏着率与正常IgG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STAT3的表达在经LIF抗体预处理的内膜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IF在小鼠胚胎着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LIF表达的降调节可以显著降低胚胎黏着率.LIF对胚胎黏着的作用可能是通过JAK/STAT通路中STAT3的磷酸化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小鼠胚泡着床窗口期了宫内膜表达的特定部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只孕期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着床点和旁组织的LIF mRNA进行检测.结果:20只孕期第4天的小鼠着床点LIF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为0.5316,旁组织LIF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为0.3711.统计处理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胚泡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旁组织LIF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取35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受精后第三天的胚胎培养液,分为优质胚胎组和劣质胚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中LIF的含量。结果: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有表达,优质胚胎培养液中LIF的含量较劣质胚胎培养液中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与妊娠结局关系明显,LIF含量〉700ng/L时妊娠结局较好。结论:LI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测定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小鼠胚泡着床后有无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孕龄5d、7d、10d、12d和15d的小鼠胚胎(共50个,每组10个)LIF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孕龄5d的二个胚胎和孕龄7d的一个胚胎中检测到LIF基因弱表达。而在孕龄10d以上的胚胎中均未发现有LIF基因表达。结论 推测LIF基因的表达在小鼠胚胎组织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抑制因子 (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最早发现它具有促进小鼠M1型白血病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增殖而命名。LIF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如促进骨髓白血病细胞系分化 ,诱导肝细胞急相反应 ,抑制正常胚胎干细胞分化 ,刺激骨中钙释放 ,以及在大鼠交感神经元中建立胆碱能表型等[1] 。自 1988年国外学者相继证实白血病抑制因子具有抑制多向生长潜能的胚胎干细胞分化并保持其增殖能力的作用以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IF影响生殖活动的各个环节 ,包括…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有着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细胞因子。最近发现它在神经损伤后再生方面也有重要的功用。本文就LIF的基因、受体和信号转导机制、LIF的产生、在机体中的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折的组织定位。方法 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 LIF 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LIF对某些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作用,白血病患者LIF体内表达与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受很多因素影响。LIF在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前景,作者检索了本领域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对LIF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人类妊娠早期蜕膜组织的表达情况。LIF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例正常妊娠早期妇女子宫蜕膜进行检测。RT-PCR36LIFmRNA结果:例蜕膜组织均有较强表36LIFmRNA达,平均表达水平为1.314±。0.457结论:人基因表达可能同早期胚胎发育和妊娠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白的组织定位。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第4天染色最深,间质细胞无LIF表达。结论LIF的表达高峰与小鼠孕卵着床时间吻合。因此,LIF可能参与了着床的启动,LIF参与着床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全松  陈雷宁 《广东医学》2007,28(10):1553-1555
胚胎着床的过程极为复杂,包括定位、黏附和侵入三个阶段.着床仅发生在一个极其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即所谓的"着床窗"),需要子宫内膜和胚胎准确的同步化、相互作用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硫化破(CS2)对孕鼠子宫组织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S2致胚胎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昆明种孕鼠随机分为D3(孕第3天),D4,D5,D6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根据各自的染毒时点分别设相应的现察终点(记为D4,D5,D6,D7,139).染毒组腹腔注射631.4 mg/kg剂童的C...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小鼠胚胎着床实验,分3个实验进行。实验1及实验2,于小鼠妊娠第3d和第1-6d分别腹腔内注射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非特异性竞争抑制剂]0.5-5mg和3mg,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实验3,给予L-NAME+L-精氨酸(NO的前体),观察L-精氨酸对L-NAME作用的影响,并评价胚胎发育情况。上术3个实验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第3d腹腔注射L-NAME1-5mg可减少胚胎的着床位点数(P<0.05),腹腔注射4、5mg的L-NAME可完全抑制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围着床期(妊娠3-5d)给予L-NAME均可减少胚胎着床位点数。此时,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被抑制,缺少蜕膜样变,同时胚胎发育阻滞。L-NAME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同时给予的L-精氨酸抵消。提示NO通过增加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以及胚胎的发育而促进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超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水平,探讨补肾安胎方对超排卵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注射PMSG和HCG造成小鼠超排模型后合笼,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合笼.中药组给予补肾安胎方,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于妊娠第4天(Pregnancy day 4,Pd4)、第五天(Pd5)留取妊娠子宫;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IF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LIF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显示3组小鼠LIF蛋白表达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RT-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Pd4 LIF表达呈强阳性,Pd5表达下降,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安胎方能协调由于控制性超排卵所致的子宫内膜LIF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6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因能抑制小鼠M1型髓样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正常Mφ样细胞分化而得名。研究显示,LIF在女性卵巢及卵泡液、子宫内膜及蜕膜、滋养细胞与输卯管等组织细胞均有表达,在排卵、胚泡的形成、早期发育及胚泡着床中起调节作用,人类输卵管妊娠及部分不孕症的发生可能与组织局部LIF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类胚体分化后残留未分化细胞的分化能力,探讨其分化全能性维持与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分化因子(LIF)的关系。方法 小鼠R1胚胎干细胞体外经20 d的类胚体诱导分化后,胰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在不含LIF的DMEM培养液中贴壁培养。扩增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未分化及分化表面标志(CD9、SSEA1和Flk-1)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再次类胚体诱导分化前后,RT-PCR检测Oct-4、Nanog、Rex1、FGF5、Nestin、Brachyury、Flk-1和GATA6表达。将扩增后的残留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检测畸胎瘤形成能力。Oct-4/GFP 转基因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上作单细胞分化,20 d后统计分化残留率。结果 在不含LIF的DMEM培养液中的残留细胞呈克隆样生长,表达未分化胚胎干细胞标志CD9、SSEA1、Oct-4、Nanog和Rex1。残留细胞体外可再次诱导分化,表达3个胚层的分化标志。残留细胞裸鼠皮下注射6周后形成畸胎瘤。单细胞分化实验表明,常规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约14%的细胞具有分化残留能力。结论 残留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维持不依赖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分化因子;常规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仅部分具有残留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类胚体分化后残留未分化细胞的分化能力,探讨其分化全能性维持与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分化因子(LIF)的关系.方法 小鼠R1胚胎干细胞体外经20 d的类胚体诱导分化后,胰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在不含LIF的DMEM培养液中贴壁培养.扩增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未分化及分化表面标志(CD9、 SSEA1和Flk-1)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再次类胚体诱导分化前后,RT-PCR检测Oct-4、 Nanog、Rex1、FGF5、Nestin、Brachyury、Flk-1和GATA6表达.将扩增后的残留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检测畸胎瘤形成能力.Oct-4/GFP 转基因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上作单细胞分化,20 d后统计分化残留率.结果 在不含LIF的DMEM培养液中的残留细胞呈克隆样生长,表达未分化胚胎干细胞标志CD9、SSEA1、Oct-4、Nanog和Rex1.残留细胞体外可再次诱导分化,表达3个胚层的分化标志.残留细胞裸鼠皮下注射6周后形成畸胎瘤.单细胞分化实验表明,常规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约14%的细胞具有分化残留能力.结论 残留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维持不依赖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分化因子;常规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仅部分具有残留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病理科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存档的113例石蜡包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分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进行LIF和MIF蛋白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MIF表达呈上升趋势,增生性内膜及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01),增生性内膜与内膜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LIF表达呈上升趋势,增生性内膜及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增生性内膜与内膜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中,MIF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上升。结论推测MI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尚不能推测LI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