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要求生育的妇女常采用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治疗,但多数患者对其最大剂量(150mg/d)的CC治疗无反应而需应用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护卵巢反应,且有导致卵巢过度刺激和多胎妊娠可能.为取代促性腺激素、减少并发症,我们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1月对常规5天CC最大剂量治疗不敏感的27例PCOS患者用延长CC应用时间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因其病因,发病机理复杂,促排卵妊娠率低,流产率高,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或促排卵药物反应差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提高了临床妊娠率。本研究分析了43例PCOS不孕患者在CC+HMG促排卵第一周期中,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卯泡数,优势卵泡直径等因素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亚生育状态困扰着许多夫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PCOS不孕患者选择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IVF-ET作为一种不孕症的治疗方式,为PCOS患者带来了希望,但PCOS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促使卵泡发育的促性腺激素(Gn)剂量和导致卵巢过度刺激(OHSS)发生的剂量非常接近,使得临床工作极富挑战。因此,临床上治疗PCOS不孕症患者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促排卵方案,以获得高的妊娠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促排卵方案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没有哪一种方案能够推广成为公认最适宜PCOS患者的促排卵方案。本文综述了较适宜的五种促排方案的优缺点,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OS)是育龄妇女不孕较常见的原因,占内分泌性不育的35.7%。对于PCOS患者不孕,以促排卵治疗为主,传统的药物克罗米芬(CC)排卵率较高,但受孕率低,我们加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并与单纯OC促排卵治疗对照,以探索更适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月经失调患者的疗效。 方法 对2001-06/2005-11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PCOS月经失调患者在给予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失败的情况下采用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并注意观察术前术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排卵情况。 结果 56例患者中除2例术后3mo应用CC1个疗程后恢复月经外,其余月经情况均明显改善。术后LH、LH/FSH和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FSH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凝术治疗PCOS相对于促性腺激素治疗和卵巢楔切术具有术后排卵率高、恢复正常月经周期较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CC治疗失败后的一个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余蓉  赵军招  林金菊  林文琴  黄学锋 《浙江医学》2011,33(12):1750-1752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周期(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3个(例)激动剂长方案IVF周期,其中PCOS因素周期153例,单纯输卵管因素周期275例.两组患者再分别根据BMI分为超重组(BMI≥24)和正常体重组(BMI<24).比较各组促性腺激素用量、用药天数、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PCOS组高BMI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输卵管因素组(P<0.01).PCOS组中,高BMI患者促性腺激素用量及天数显著高于正常BMI患者(P<0.01).正常体重的PCOS患者获卵数与优胚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卵子成熟率、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妊娠早期流产率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肥胖合并PCOS时降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非肥胖型PCOS利于促排卵.肥胖及PCOS均未影响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促排卵汤配伍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方法:选择64例经促排卵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于卵泡成熟日治疗组用中药补肾促排卵汤及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照组用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变化、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升高LH、E2和P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排卵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补肾促排卵汤配伍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能预防PCOS促排卵中出现的LUFS,提高妊娠率,且无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反复种植失败(38个移植周期)
后获得妊娠分娩的因素,以期对临床提供诊疗参考。方法报告3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的患者,在我中心进行多次胚胎移植
的临床处理及结局。对这3个病例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例患者经过多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
剂(GnRH-ant)方案促排卵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发排卵,胚胎移植周期9次获得妊娠和分娩。结论对于卵
巢高反应的反复种植失败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及GnRHa诱发
排卵的方案,寻找和治疗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能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的出现,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010195促排卵治疗对多裹卵巢综合征息者子宫内膜整合素。v、p3表达的影响压颖…//中华妇产科杂志一2000,35(3)一163一165 为了解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四、伪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妇女和无排卵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整合素av、伪进行测定。发现正常妇女子宫内膜整合素。v、伪表达在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而抓米芬(CC)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抑制。v、伪的表达,Qv、民的表达呈弱阳性;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整合素。v、伪的表达无影响。表明CC、CC击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53例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40例)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13例)联合方案促排卵。接受GnRH-a长方案治疗患者降调节后促性腺激素使用第2天检测血清AMH水平。53例患者卵泡穿刺(oocyte pick-up,OPU)当天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与卵巢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GnRH-a长方案组和GnRH-拮抗剂联合方案组,OPU当天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RH-a长方案促性腺激素治疗第2天血清AMH水平,两组OPU当天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成正相关,与患者年龄、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呈负相关,与受精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能预测ICSI治疗后的卵巢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持续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是无排卵性不孕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素水平和雄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口服避孕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而减少卵巢雄激素的生成。本研究探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克罗米酚耐药的PCOS患者,观察其雄激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排卵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3种药物相互联合使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更佳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将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209例(周期)PCOS患者,随机分入CC+HMG组59周期,LE+HMG组72周期,LE+CC组78周期, LE+CC组中无反应者54周期立即转入LE+CC+HMG组,观察4组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子宫内膜厚度、>1.4 cm卵泡数、血清雌二醇(E2)水平,以及促排天数、HMG用量、排卵数、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LE+CC组排卵率最低(30.77%),但>1.4 cm卵泡数、排卵数和促排天数最少,HCG注射日E2水平最低(P<0.05),余3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C+HMG组HMG用量以及HCG注射日E2水平最高(P<0.05);仅CC+HMG组出现异位妊娠,共3周期(P<0.05)。4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FD、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双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 结论 对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PCOS患者,LE+CC联合促排卵方案,仍有30.77%的排卵率,尤其适合OHSS高危人群。而LE+CC与LE+CC+HMG的总体排卵率92.31%,明显高于传统联合促排卵方案LE+HMG与CC+HMG,同时降低了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既往来曲唑(Letrozole,LE)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近年来其广泛用于临床促排卵。目前来曲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对克罗米芬抵抗(CC-resistance)者的临床促排卵;(2)用于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COH)卵巢低反应患者,减少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用量,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促排卵治疗。本文从来曲唑临床促排卵的作用机制、特点及来曲唑在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来曲唑进行综述。来曲唑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助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61例妇女自然周期或是不同方案促排卵后行AID助孕122个周期,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周期妊娠率20.83%,累积妊娠率40.98%,不同方案比较,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克罗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促排卵的妊娠率最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HCG组妊娠率与他莫昔芬(tamoxifen,TMX)/HMG/HCG组及CC/HMG/HC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妇女调整周期自然排卵可以获得较高的妊娠率,CC/TMX与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结合可以增加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减少Gn的应用时间,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8例.参照组采用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联合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  相似文献   

16.
臧淑娴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92-2793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临颍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克罗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观察组接受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促排卵效果、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高,成熟卵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E_2、L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COS患者采用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可显著改善性激素水平及促排卵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源性高雄激素血症的机理,包括甾体激素合成酶的异常,促性腺激素及受体异常,卵巢局部调控因子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等方面的发病机制。并介绍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来曲唑联合低剂量尿促性腺激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临床促排卵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常规促排卵治疗的189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来曲...  相似文献   

19.
LRH与hMG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芬  周馥贞 《浙江医学》1995,17(6):347-348
对克罗米酚拮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用人促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易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而单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治疗,排卵率与妊娠率甚低;hMG治疗前先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并不能减少OHSS的发生,且增加了h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66例PCOS患者,记录服用克罗米芬(C C)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卵泡期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行B超并记录卵巢体积.结果 治疗后睾酮及卵泡期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比值明显降低( P<0.05),卵巢体积明显变小.结论 克罗米芬(CC)能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排卵及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