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喉和下咽鳞癌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细胞因子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原发癌组织、29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原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67%(44/75),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4.48%(10/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和原发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高分化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低于中分化组(P〈0.05)。结论:CD44v6在喉癌和下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喉癌和下咽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4ARF和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125例人胃癌组织行P14ARF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14ARF的表达与性别、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无关;CD44v6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CD44v6的表达与性别、远处转移无关;P14ARF与CD44v6的表达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14ARF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r=-0.203,P<0.05);P14ARF的表达与生存率正相关;CD44v6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P14ARF的失活参与了胃癌的发生过程,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及2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中Ezrin及CD44v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Ezrin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和30.0%。CD44v6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5%,而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②Ezrin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1)。CD44v6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1)。③胃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0.740,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44v6及ICA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种检测物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及ICAM-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并且CD44v6、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ICAM-1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制作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原发灶、癌旁正常黏膜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共125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利用这些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芯片上检测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率与喉癌和下咽癌临床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CD44v6在原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和原发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高分化组明显低于中分化组(P<0.05),而CD44v6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原发部位、浸润范围、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 CD44v6在喉癌和下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vβ6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别检测72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6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αvβ6的阳性表达率63.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13%,有淋巴结转移者68.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8.0%(P<0.05);胃癌组织CD44v6的阳性表达率45.6%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0%,有淋巴结转移者48.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2.7%(P<0.05);胃癌组织中αvβ6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整合素αvβ6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联合检测整合素αvβ6和CD44v6的表达对胃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0例胃癌组织CD44V6的检测,研究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在正常胃粘膜无表达,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70%(30:21),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20%(10:2),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7.5%(8:3),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22:17)。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捡测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转移及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Ezrin蛋白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预后价值,初步探讨Ezrin蛋白在胃癌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无腹膜转移的胃癌组织206例、腹膜转移灶癌组织34例及癌旁组织54例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zri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新鲜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6例,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功能学实验及RNA干扰技术研究Ezrin蛋白在胃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分析Ezrin蛋白与CD44v6的相关性。 结果 Ezrin蛋白强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腹膜转移灶癌组织高于原发胃癌组织(均为P<0.05)。在16例新鲜胃癌组织中,Ezrin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邻近癌旁组织(P<0.05)。细胞功能实验显示,Ezrin蛋白表达下调组细胞的生长速率胃癌组织明显受到抑制(P<0.05),细胞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Ezrin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zrin蛋白强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弱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癌旁组织中CD44v6呈低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且CD44v6表达与Ezrin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Ez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上调,下调Ezrin蛋白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Ezrin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zrin蛋白可能通过CD44v6影响胃癌增殖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D44v6, a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and Livin, has anti-apoptotic effect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44v6 and Livi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s and control tissues. Methods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 linke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 and normal gastric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cancer tissues from the 59 patients with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gastric cancer, and in gastric tissue specimens of 15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15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of the relevant factors,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test was applied for relationship am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e proteins. Results The expresion of CD44v6 was positive in 64.41% of th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5.08%, 0%% and 13.33% in the specimens of normal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cancer tissues, in gastric tissue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The expression of Livin was positive in 52.54% of specimens of the gastric cancer tissues, 6.78%, 0% and 6.67% in the normal gastric tissue adjacent to cancer tissue, specimen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The expression of CD44v6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th of invasion,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node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P<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Livin protein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metastasis to lymphnodes (P<0.05), bu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depth of invasion and pathological types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the gastric cancer tissu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rs=0.286, P=0.028). Conclusions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the gastric cancer tissue may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 After vigorous basic and clinical studies, these two proteins may become new biological markers of gastric cancer, and may become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5抗原和CD44v6蛋白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5抗原和CD44v6蛋白在51例乳腺癌及67例乳腺增生中的表达.结果:CD44v6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和37.3%,而CD15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和44.8%,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5抗原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状况及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绝经状况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CD15表达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联合检测CD15抗原和CD44v6蛋白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季峰  沈华  卢佩琳  彭克荣  崔峻辉 《浙江医学》2003,25(8):451-452,460
目的 探讨CD44v6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浅表性胃炎、34例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4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活检胃粘膜及64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理组织中CD44v6的表达。 结果 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浅表性胃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分别为3.33%(1/30)、14.71% (5/34)、44.12%(15/34)及60.94 % (39/64)。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患者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 (均P<0.01)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CD44v6表达与胃癌远处转移有关 (P<0.05) ,与淋巴转移、不同性别、肿瘤长径是否大于5cm及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 结论 胃活检组织CD44v6检测可能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推测远处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15 抗原、CD44v6 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 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4 年7 月—2016 年7 月青海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 例乳腺癌患者,采 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及其癌旁组织中CD15 抗原、CD44v6 蛋白及MMP-3 的表达 水平,观察其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CD15 抗原、CD44v6 蛋白及 MMP-3 总阳性率较癌旁组织高(P <0.05)。乳腺癌组织中CD15 抗原、CD44v6 蛋白及MMP-3 的表达与淋 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 <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无相关性(P >0.05);CD15 抗 原、CD44v6 蛋白及MMP-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 CD15 抗原、CD44v6 蛋白 及MMP-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联合检测CD15 抗原、CD44v6 蛋白及MMP-3 的表达水平,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D44v6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各种组织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D44v6和uPA在6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67例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34例(50.75%,uPA阳性表达35例(52.24%);(2)CD44v6、uPA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率均比高分化中的高;(3)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uPA阳性率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4)早期胃癌组、侵及肌层组和侵犯全层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45.00%、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PA的阴性表达率也有统计学意义;(5)胃癌中CD44v6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v6、uP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中CD44v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 CD44v3在正常胃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CD44v3阳性表达率为41.27%;其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中CD44v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3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s=0.4253).结论 CD44v3在胃癌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D44v3对提示胃癌病程进展和预测胃癌转移潜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C D44 v6 在胃癌组织中的积聚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41 例胃癌标本进行 C D44 v6 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癌旁组织 C D44 v6 分别为 53.66% ,54.84 % ,2.44% ;前两者均明显高于后者( P< 0.005, P< 0.005);淋巴转移组 C D44 v6 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 P< 0.01)。结论: C D44 v6 在胃癌组织中的积聚与淋巴转移明显相关。 C D44 v6 的检测对胃癌淋巴转移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SP(Streptavidin-Peroxidase)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不典型增生、16例原位癌和55例宫颈鳞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原位癌的阳性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P <0.05);鳞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原位癌 (P <0.05)。CD44v6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CD44v6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既可作为早期癌变出现的指标,也可是判断宫颈鳞癌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