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产后盆底及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尿失禁、脏器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恢复程度在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与脏器脱垂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盆底肌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 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 Kegel 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循证康复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妇产科治疗的13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生活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康复干预,对比两组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IV级、V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疲劳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POP)0度、I度发生率分别为64.6%、3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高水平性生活质量占6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循证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Kegel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区产后6~8周随访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常规检查。将盆底肌力差确诊为存在PFD的960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的康复干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指导。结果:两组分别进行1个疗程观测,进行综合早期康复干预治疗的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盆底肌力改善上有显著效果,有效率96.2%,在尿失禁、轻中度子宫脱垂的治疗上有明显效果,提高了性生活质量,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妇产后6~8周早期进行盆底康复干预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人。观察组采用标准的盆底肌训练,每周进行2次,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完成相关健康教育和练习产后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以及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中盆底重建术配合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盆底重建术,观察组另给予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分度(POP-Q)、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OP-Q分度、肌纤维肌电压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中配合应用盆底重建术与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可减轻膀胱/直肠脱垂程度,改善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维吾尔药对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疗效。方法:70例盆底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和结合治疗组,各35例,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结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维吾尔药自制丸剂,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总有效率54.29%,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维吾尔药可有效防止盆底脏器脱垂的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9.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妊娠期间胎儿发育过程对盆腔压迫及胎儿分娩过程对盆腔的扩张作用而导致盆底组织损伤,造成盆底支撑能力减弱,进而导致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尿失禁(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主要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或脱垂,子宫脱垂),对患者产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1-2]。本研究以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产后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专业护理在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专业护理。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生活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专业护理可明显改善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探索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首诊孕周为16+1 ~ 30周单胎初孕妇360例,随机分为两组,锻炼组予盆底肌肉锻炼指导,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孕期健康指导。两组在首诊时、首诊后8周以及产后6周进行一般问卷、POP-Q分度、盆底压力探头检测。 【结果】 最后有效病例为329例,其中锻炼组(166例)盆底肌肉锻炼8周后盆底肌肉张力[VRP、VSP分别为(53 ± 14) 、(96 ± 25) cmH2O]高于对照组(46 ± 12)、(89 ± 27) cmH2O (P < 0.05)]。锻炼组第二产程为(60 ± 2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 ± 17)min,P < 0.05。产后6周随访,锻炼组POP-Q分度0度所占比例为68.07%(113/166),对照组为50.31%(82/163),两组比较 P = 0.001。【结论】 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能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产后POP的发生率,缩短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FD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单纯训练组,各62例,联合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单纯训练组仅应用盆腔肌肉康复锻炼治疗,疗程为4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前2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的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单纯训练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PFD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神经肌肉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神经肌电生理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3)、松弛素(RLX)、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125例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干预,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结合神经肌肉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肌电生理指标,TGF-β3、RLX、LN表达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肌电生理指标总肌电值、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3、RLX及LN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12.90%(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结合神经肌肉刺激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患者中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电生理指标,降低TGF-β3、RLX及LN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Glazer方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产后6~8周健康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包括非阴道助产及阴道助产)在前、后静息阶段肌肉过度活跃风险明显降低(P=0.000),但阴道分娩时快肌肌力、慢肌肌力与耐力受损风险明显增加(P=0.000);与婴儿出生体质量≥4 000 g相比,婴儿体质量<4 000 g的产妇快肌受损风险明显降低(P=0.004);与分娩时会阴肌肉损伤的产妇相比,会阴肌肉无损伤产妇快肌受损风险明显降低(OR=0.815,95%CI=0.683~0.973).结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均可能引起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剖宫产对盆底肌无明显保护作用;婴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时会阴肌肉有无损伤是导致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选择96例行盆底重建术患者,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术后予以阴道锥体训练干预,观察组术后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静息压、腹压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健康调查简表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可改善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电活动及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因咳嗽、喷嚏、劳动等用力后引起腹压升高而导致尿液不自主漏出[1]。据调查,我国约有25%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一半以上为SUI[2],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会阴部皮疹、妇科感染、尿路感染等病症发生。盆底肌肉训练作为临床上治疗SUI的常用手段,能够促进盆底周围血管、  相似文献   

17.
王豫平 《黑龙江医学》2017,(12):1173-1175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妊娠及分娩后妇女和正常妇女的盆底肌力,了解妊娠及分娩对盆底肌力的短期影响。方法将183例在本院就诊的孕产妇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使用盆底肌电生理仪分别检测其产前及产后盆底肌肌力,并与166例正常妇女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妊娠组盆底肌力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正常组中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顺产组盆底肌力较剖宫产组肌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顺产组盆底肌力与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在产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尿失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138例住院自然初次分娩产妇,随机分成2组。训练组68例于产后进行6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7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分别于产后6周及12周随访,通过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和尿垫试验,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尿失禁的影响。结果在产后6周时2组的尿失禁发生率无差异,产后12周时训练组尿失禁发生率降低,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提高盆底肌力和减少女性产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进行肌电检测评估,分析产后妇女的盆底肌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进行产后42 d 健康检查的3 600 例产妇的盆底健康档案和盆底 肌电检测结果。结果 3 600 例产妇盆底肌电检测异常3 086 例,发生率85.72%。高龄产妇、巨大胎儿、经产 妇及阴道分娩后的产妇其盆底肌电异常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产后盆底肌电改变与产妇年龄、胎儿大小、孕 产次及分娩方式等有关,必须重视高危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保健与康复。产后主动进行盆底肌的自我锻炼有 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