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理州2001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州地处滇西横断山纵谷地带,该州存在以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鼠疫疫源地和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野鼠鼠疫疫源地,且该辖区内鼠疫历史疫区、近史疫区和现史疫区三者并存,疫情态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大理州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鼠疫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2008-2010年大理州开展鼠疫宿主、媒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捕获的啮齿动物隶属2目3科7属15种.其中家鼠鼠疫疫区室内外均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野鼠鼠疫疫区室内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啮齿动物检蚤隶属1目4科9属9种,其中黄胸鼠、褐家鼠体表均以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为主;齐氏姬鼠体表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体表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及棕形额蚤为次要染带蚤种.动物检菌17 649份,媒介检菌7549份,鼠血清检验7391份,均为阴性.结论 大理州家野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和媒介种群、构成、密度和指数相对较稳定,疫情也相对稳定,但毗邻的丽江地区近几年连续发生鼠疫疫情,故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广西隆林县 2 0 0 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 ,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 ;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 ,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 2 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 2 0 4只 ,隶属 1科 2属 5种 ;捡获蚤类 3 15匹 ,隶属 2科 4属 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 1.3 3 % ,明显低于非疫点的 15 .40 %和 2 0 .2 5 % ;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 3 .14和 0 .0 3 3 ,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 ,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 ;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 ,且鼠体染蚤率极低 ,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蚤类的种群特征,分析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检获鼠体蚤44匹;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检获鼠体蚤271匹,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较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进行监测,为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并采其肝、脾及血清分离鼠疫菌和检测F1抗体;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以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家栖鼠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主要为黑线姬鼠;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19%和2.82%;鼠类平均染蚤率1.89%,总蚤指数为0.0493,鼠体寄生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且一直未发现鼠疫疫情,但仍应坚持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大理州所辖12县(市)均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剑川、洱源、鹤庆、云龙4县是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野鼠鼠疫疫源地,总面积约1600km^2;其余8县(市)属滇闽山地黄胸鼠家鼠鼠疫疫源区。若按鼠疫流行时期划分,大理州为历史疫区(洱源、大理、剑川)、近史疫区(祥云、宾川、弥渡、巍山)、现史疫区(剑川、洱源、云龙、宾川)并存,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艰巨而复杂。  相似文献   

8.
印鼠客蚤与缓慢细蚤嗜吸人血能力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印鼠客蚤(X.cheopis)与缓慢细蚤(L.segins)是主要宿主动物黄胸鼠的主要体表寄生蚤,曾多次自两种蚤体内分离到鼠疫菌。据两种蚤的媒介效能实验研究、生态生物学特性及近年来鼠疫流行现状分析认为,印鼠客蚤是黄胸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缓慢细蚤不是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鼠疫流行历史悠久 ,已证实存在着家野两型鼠疫自然疫源地 ,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82年在陇川、瑞丽复燃 ,并相继由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中腹地不断逐年复燃扩大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家鼠鼠疫活动性日益增强 ,近史疫区和历史疫区以及历史上无记载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个别县 (市 )波及人间病例。为了解云南省近期鼠疫流行动态 ,提高对鼠疫的认识 ,以便于对鼠疫流行趋势和防制对策提供信息 ,现将1998年云南省鼠疫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以 1998年云南省各鼠疫监测县 (市 )月报表、鼠疫疫情、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浙江省黄胸鼠鼠疫历史疫源地的宿主动物和体蚤种群数量、结构的动态变化,了解家鼠和野鼠相互混居、交窜现象;对监测点现阶段宿主动物种群及体蚤种群进行分析,为深化鼠疫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07-2008年监测点调查数据对宿主动物与媒介蚤种群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区,发现动物3目4科9属15种,发现蚤类4科7属7种.宿主动物组成,黄胸鼠占13.11%,其体蚤占蚤总数的32.91%;褐家鼠占36.30%,体蚤占42.20%;黑线姬鼠占16.49%,体蚤占14.56%;臭鼩鼱占17.39%,体蚤占0.74%.媒介蚤种群组成以缓慢细蚤为主,占蚤总数的64.34%,不等单蚤占19.87%,印鼠客蚤占9.64%;宿主动物与媒介蚤种群物种多样性有差别,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的地区(H>1)说明该地区动物种群数量越稳定,该地区的疫源性越稳定.结论 啮齿动物数量和种类处于丰富状态;家栖鼠与野栖鼠相互交窜现象明显,部分鼠体蚤的传播媒介属于广宿主种群,一旦发生鼠间鼠疫疫情,对人类构成直接威胁;部分监测点对鼠疫监测工作质量、监测数据得不到保证,动物种群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衢州市鼠疫历史疫区啮齿类动物分布特征,为监测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在监测点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鼠分类鉴定,并进行鼠密度、生境分布调查;用放射免疫、间接血凝及反向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抗原,四步检验分离鼠疫菌;同时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以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家栖鼠优势种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鼠主要为黑线姬鼠;其中室内、室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2.99%、1.20%;捕获鼠血清鼠疫F1抗体、抗原和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外未发现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衢州市啮齿类动物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尚未发现动物鼠疫疫情,仍应坚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合浦县1987—2006年的鼠疫监测及防制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合浦县鼠疫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8种,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褐家鼠、臭鼠甸鼯和板齿鼠为常见种;蚤类有7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年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10.58%、28.38%、0.7916和0.5702,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15。结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每年的2月和9月是最适灭鼠期,1—7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现状,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银川市沙鼠鼠疫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灭鼠及评估。结果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仍以主要宿主为优势种群,沙鼠平均密度为2. 84只/hm~2,鼠体蚤平均指数为1. 07。2010—2017年间银川市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1个年次。期间共剖检鼠类8 628只,鼠体内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为0. 046%,检出鼠疫菌5株。其中鼠体检菌4株,媒介蚤检菌1株;其中在3个年次开展动物鼠疫预警工作,共灭鼠1 585 hm~2,平均杀灭率高达96. 75%。结论开展实时监测、主要宿主密度预警以及灭鼠评估,可减少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频次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查明广西隆林和西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确定该疫源地的性质和分布范围,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隆林和西林县的4个乡镇53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10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从黄胸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25株,检测到F1抗体阳性血清31份。结论 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和西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保山两个相邻家鼠鼠疫疫源地小哺乳动物及黄胸鼠体表蚤类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差异的鼠疫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用群落内的优势种构成比、多样性及聚类分析,对1982-1996年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地区捕获的27种75 490只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黄胸鼠(54.41%)+大臭鼩(33.37%)];群落Ⅱ[陇川、盈江居民区黄胸鼠(62.99%)+大臭鼩(23.25%)+小家鼠(10.06%)];群落Ⅲ[保山居民区黄胸鼠(48.07%)+大臭鼩(19.56%)+灰麝鼩(14.37%)].两地区所捕获黄胸鼠体表蚤类11种61 122只划分为3个群落:群落i[瑞丽居民区印鼠客蚤(83.51%)+野韧棒蚤(13.86%)];群落ii[陇川、盈江居民区印鼠客蚤(74.42%)+缓慢细蚤(22.94%)];群落iii[保山居民区缓慢细蚤(70.62%)+印鼠客蚤(22.70%)].德宏地区在10个年份内,从7种宿主和5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1471株;保山地区仅在1个年份,从1种宿主和2种媒介动物中分离到鼠疫菌36株.另外德宏地区黄胸鼠、印鼠客蚤的构成比均较高,分别为58.70%和78.97%;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分别为1.010和0.625.而保山地区则与之相反,黄胸鼠和印鼠客蚤的构成比都较低,分别为48.07%和22.70%;宿主、媒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1.471和0.829.致使蚤类群落ii→iii的主要优势蚤种,由印鼠客蚤转为缓慢细蚤.结论 保山地区宿主、媒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而主要宿主、媒介的构成比低,是降低该地区鼠疫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印鼠客蚤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Rothchild1903)是我省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黄胸鼠(R.flavipectus)的主要寄生蚤种,也是自然感染鼠疫菌最高的蚤种,对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为此,1989~1990年在蚤类人工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楚雄市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采用笼(夹)法监测动物宿主,并疏检鼠体表面寄生蚤.结果 2001~2011 年室内共捕鼠3 904 只,平均鼠密度2.70%,黄胸鼠密度0.14%;室外共捕鼠90 只,平均鼠密度0.42%,黄胸鼠密度0.005%;室内外褐家鼠占94.00%,黄胸鼠占5.01%;鼠体蚤平均总蚤指数0.67,印鼠客蚤平均指数0.34,印鼠客蚤占50.15%;病原学、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材料.结论 褐家鼠是本地主要鼠种,印鼠客蚤是本地主要蚤种,楚雄市未发现鼠疫流行报告.但部分地区印鼠客蚤数量异常增高,存在隐患,应扩大监测面积和次数,加强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特点,确定疫源地类型,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铁板鼠夹,花生米作诱饵,晚放晨收,开展室内外监测。收集鼠肺和鼠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抗原和鼠血中抗体。结果10年共投放鼠夹40480夹次,捕鼠4621只,隶属2目3科7属8种。主要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川西白腹鼠,室内捕捉的高山姬鼠。结论盐源县目前仍为家鼠型HFRS疫区,宿主动物种类多且复杂;川西白腹鼠为高海拔HFRS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广西实施鼠疫疫区后期处理方法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方法对2001~2005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隆林县鼠密度在1.17%~3.78%,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1.71%和0.67,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西林县鼠密度在3.49%~5.45%,平均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分别为29.87%和0.34,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