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因“畏寒、发热伴呕吐、全身乏力1个月余”入院。2003年2月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呈弛张热型,伴恶心、呕吐。曾行血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头孢唑林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体温39℃,消瘦,体质量39 kg,呈恶病质表现;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及中度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舒张期泼水样杂音;左上腹明显压痛,脾肋下5 cm,质中等。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性,7岁。以闻及心脏杂音6年,伴活动后气促,嘴唇青紫就诊。查体患儿发育较差,唇及甲床紫绀,杵状指趾。左胸心前区隆起,触有抬举感,未触及震颤,胸骨左旁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Ⅵ喷射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部可闻及低调的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呈单一音亢进。心脏彩超示:先天性紫绀型复杂心脏畸形。1.法鲁式四联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2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4年,加重伴下肢浮肿1个月。于1995年6月24日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7/9kPa,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右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界扩大,心率96次/min,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肝剑突下4c...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0岁。2岁时因活动后乏力、易感冒就诊,查体发现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吹风样杂音,P2〉A2.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曾无明显诱因晕倒.伴意识丧失,数秒后恢复。2006年9月来我院就诊。查体:T36.9℃,P82次/min,生长发育无迟缓,左侧颈部触及搏动性包块,无压痛。心前区可闻及连续性吹风样杂音.左侧锁骨上窝杂音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1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慌、气促、乏力5年,剧烈活动后口唇紫绀1年余。查体:P80次/min,BP100/70mmHg,口唇轻微紫绀。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早期短促杂音,无震颤,心尖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向腋下传导,P2亢进伴分裂。胸片提示:各房室腔扩大,肺动脉增粗,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血稍偏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瓣下狭窄伴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少见 ,现将我院收治的 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例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3岁及 4岁 ,均为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心脏病 ,活动后心悸气促 ,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检查 :无紫绀 ,胸骨左缘 2~ 3肋间可闻连续机器样杂音 ,3~ 5肋间可闻 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区可闻 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周围血管征阳性。X线胸片示CTR 0 .5 4、0 .6 2 ,主动脉结增宽 ,肺动脉段突出 ,左右心室增大 ,肺血增多。ECG左心室肥厚 2例 ,伴右心室肥厚 1例。超声心动图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直径 8mm、12mm ,动…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二尖瓣病变在小儿中并不少见,临床上常伴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我院于1999年11月收治了先天性二尖瓣脱垂伴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发现心杂音伴心功能不全6个月,曾入住本院内科抗心衰治疗44天,病情好转但效果不佳。此次来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检查:一般情况欠佳,体温正常,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脏听诊心前区可闻及Ⅲ~Ⅳ/6级收缩期杂音,Ⅱ/6级舒张期杂音,杂音粗糙,向左腋下传导,肺动脉第二音亢。肝肋下3cm,质中边钝,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胸片示心脏扩大近似球形,心电…  相似文献   

8.
试验剂量抑肽酶致体外循环重度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7岁,60kg.阵发性心悸、气促4年,双下肢水肿15d,加重伴腹胀,纳差7d.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心浊音界扩大,P2亢进,心尖区可闻及3/Ⅵ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9.
<正> 李某某,男、63岁,住院号84—3101,因心慌、上腹胀痛1年,加重伴浮肿10余天入院。10余天来,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少许白痰,下肢浮肿。体检:双肺底可闻及湿鸣,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心率96/分,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肝右肋下4Cm,剑下5Cm,腹水征(+),肝颈回流征(+),双下肢明显压陷性水肿,EKG:窦性心律,88/分,频发多源性室性早博。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伴右室大。胸部透视: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损害。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  相似文献   

10.
右室造影导致冠状静脉窦破裂1例报告空军沈阳医院(110042)杨满光沈阳民航医院金淑芬1病例摘要男患,13岁。自幼活动后气短伴发绀。体检:口唇发绀,杆状指(趾),胸骨左缘3、4肋间可触到收缩期细震颤,并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右心室...  相似文献   

11.
认为《中图法》第五版将"肾疾病"类目设置局限在泌尿外科之下是不完整的,应当根据医疗实际进行调整,将"肾疾病类目"放在R692类目下保留外科疾病类目,增设R577肾内科疾病类目,以方便肾内科医务人员找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川芎嗪(TMP)对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TMP(0.10、0.20、0.40、0.80、1.00mg·mL-1)处理A549/DDP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MP对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的影响,绘制细胞增殖抑制率曲线图;应用细胞流式技术检测A549/DDP的凋亡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549/DDP细胞形态学特征的改变;提取A549/DDP细胞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p38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川芎嗪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TMP(0.20、0.40、0.80mg·mL-1)处理耐药细胞A549/DDP 72h后,细胞早期凋亡(AV+/PI-)比例分别为13.02%、26.58%、29.84%;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TMP应用后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出现凋亡特征性的凋亡小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MP(0.20、0.40mg·mL-1)处理后A549/DDP细胞磷酸化(p)-p38[(72.03±5.27)、(86.63±5.09)比(47.24±3.64),P0.05]和p-JNK的表达量[(143.79±3.88)、(163.02±6.35)比(130.18±5.37),P0.05]增加而p-ERK表现出减少趋势[(62.33±5.61)、(24.00±4.89)比(108.52±6.24),P0.05]。结论 TMP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诱导肺癌耐顺铂细胞株A549/DDP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已进入青春期的特发性身材矮小症(ISS)男性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201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平均水平2个标准差以下并已经进入青春期的ISS男性患儿75例,按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和无干预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应用来曲唑治疗,剂量为1.5~2.0 mg·m -2·d -1(最大剂量不超过2.5 mg/d),1次/d顿服,同时给予螺内酯1~2 mg·kg -1·d -1,分次口服;GnRHa组30例,采用GnRHa治疗,首剂3.75 mg,以后按60~100 μg/kg每28 d注射1次;无干预组17例,无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各组身高增长速度(HV)、骨龄差值/时序年龄差值比值(ΔBA/ΔCA)及成年身高,同时观察来曲唑治疗的不良反应。 结果来曲唑组在治疗过程中HV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而GnRHa组治疗的前半年HV稍低于来曲唑组,半年后HV回落明显,显著低于来曲唑组( P < 0.05)。在骨龄控制方面,来曲唑组第一年和次年的ΔBA/ΔCA逐渐下降,分别为0.67±0.09和0.50±0.15;而GnRHa组则分别为0.59±0.16和0.44±0.13,均低于来曲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8和2.20,均 P < 0.05)。来曲唑及GnRHa治疗后患儿成年身高分别为(170±4)cm和(170±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高于无干预组患儿成年身高(162±4)cm(均 P < 0.01)。来曲唑治疗6个月后,患儿睾丸容积及血睾酮增加。39.2%(11/28)的患儿出现高雄激素临床表现,82.1%(23/28)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血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终止治疗后高雄激素表现消失,血睾酮及血HDL恢复正常。血三酰甘油、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治疗过程中无显著变化(均 P>0.05),未见肝功能异常、关节或肌肉疼痛、脊柱侧弯发生或加重者。 结论对于青春期ISS男性患儿,长疗程来曲唑可有效延缓骨龄增长,同时不会使HV减速,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成年身高的远期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霉素类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随着利福霉素类药物耐药菌的出现,开发能杀灭利福霉素类药物耐药菌且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RNA聚合酶抑制剂已迫在眉睫。细菌RNA聚合酶与不同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冷冻电镜结构研究揭示了RNA聚合酶抑制剂主要具有以下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①阻止短RNA延伸;②与底物竞争;③阻止“桥螺旋”变构;④阻止蟹钳打开;⑤阻止蟹钳关闭。本文综述了这五类重要RNA聚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已有RNA聚合酶抑制剂的修饰改造和新型RNA聚合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üü   êê   ý     &#x; ý    ý   &#x; &#x;            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9):1415
目的研究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并探讨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7例。根据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其分为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LVEF < 40%,35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HFmrEF组,40%≤LVEF < 50%,21例)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LVEF≥50%,51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期间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并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其客观睡眠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衰患者客观睡眠特征的风险因素。结果HFpEF组患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占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显著低于HFrEF组患者,且较少表现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P < 0.05)。而HFmrEF组患者与其他两组的基线资料及睡眠结构参数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性别、利尿剂使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及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衰患者的AHI水平及呼吸事件相关(P < 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组心衰患者均存在客观睡眠结构的紊乱,以睡眠呼吸暂停为主,但与HFrEF组患者相比,HFpEF组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包含CSA的比例较低。高龄、饮酒及低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