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疗联合芳香热罨包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行脐疗联合芳香热罨包治疗,选用复方丹参滴丸放置神阙穴,将芳香热罨包熨蒸于脐上,每周1次,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香附四物汤颗粒,经前1周连服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CMS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脐疗联合芳香热罨包法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痛经及伴随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吴尚先《理瀹骈文》是我国医学史上系统阐述外治法的专著。《理瀹骈文》详尽地阐释了脐疗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与作用效果。在理论基础上,源于《内经》《难经》等经典,又糅合诸家学说,在辨证论治指导下说明内外同理之义;在操作方法上,吴氏脐疗法又有敷脐、熨脐、灸脐、罨脐、贴脐等诸多治法,赋予不同特点与适应证;在作用效果上,吴氏不但强调脐疗法可以"统治百病",更是在防治结合思想下指导养生保健,影响深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陈氏罨脐散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敷贴陈氏罨脐散,对照组50例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硫糖铝咀嚼片、多潘立酮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4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贴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黄土在千年以前,便用以疗热病。数年前,麻疹流行,多毒陷不透,邻有匡姓儿,频危者屡,询知为其远戚刘某以黄土罨之得救。适有李氏儿来诊,体如燔炭,时昏时醒,姑教以黄土罨之,调用兼旬乃愈,嗣后,凡遇有白虎犀黄不能为力之炽热,均以此法辅佐之。疗效很高。前年春,有龙媼乘忿服断肠草中毒,消渴引饮,躁扰若狂,危在瞬刻,当时情急智生,偶悟验方新篇云地浆可解百毒,急取而恣饮之,  相似文献   

5.
蒙医传统罨敷法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2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火是蒙医早期的医疗实践的重要内容。《汉书·李广苏武传》载有用温火烧地穴加上其他疗法,以治疗苏武自杀而半日后使之复苏的办法。12~13世纪,蒙古人受伤时,用烧红的铁烧灼伤口,如《蒙古秘史》记载,一次斡阔台颈脖中箭,其部下孛罗忽勒将伤口凝结的血块用嘴咂去,然后用烧红的铁烙以烙治伤口。蒙医罨敷法临床应用上患者一般不易接受,祁坤的《外科大成》中所说到“古有烙法,今罕用之,盖使患者骇然,亦惧粗工之误用耳”。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罨敷法等传统疗术…  相似文献   

6.
贾鹏 《光明中医》2023,(14):2687-2690
腹罨术是古代战场上把重伤者放置于动物腹腔中,以达到挽救生命的神奇急救术。通过收集整理腹罨术的历史文献资料,梳理其源流。结合经典中医理论分析出动物的腹腔即是其三焦,三焦内含有元气。腹罨术真正的机制是把动物腹腔中的元气输注给伤者,进而认识到元气输注的机制对防病治病有着极重要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脐疗是指以脐部(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的外治疗法。早在马王堆古帛书之《杂疗方》中,就有脐疗的记载。近年来,脐疗突飞猛进的发展更令人瞩目。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业已证明,脐疗可以通治全身二百多种病症,这一事实,就足以告诉我们,脐疗应该有并且也必须有其充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应该有其  相似文献   

8.
狐臭散用治脚湿气有卓效董国良**董继斌***主题词狐臭散脚湿气中医药外治自拟狐臭散具有燥湿收敛、除体气的作用,为本所治疗狐臭之经验方。近年来,笔者以其独特的燥湿功能,将本品罨入脚丫用治脚湿气,临床每收卓效,现将所治20例之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9.
摩脐助养生     
胡献国 《气功》2010,(5):449-450
摩脐,乃小儿推拿方法之一。《推拿指南》言:“摩脐法,此治腹痛便结……用右掌心向上下左右按而摩之”.有顺气消积之功。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两手搓热后重叠,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摩小、中、大圈,每圈各转12次。如《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写菩提祖师教孙悟空长生不老之术:“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芽打鼎,  相似文献   

10.
摩脐法,小儿推拿方法之一。《推拿指南》言:“摩脐法,此治腹痛便结……用右掌心向上下左右按而摩之”,有顺气消积之功。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两手搓热后重叠,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摩小、中、大圈,每圈各转12次。摩脐确有养生延年作用。现介绍几则摩脐养生延年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敷脐疗法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霍翠兰 《新中医》2005,37(2):55-56
敷脐疗法在临床应用上与药物内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其自身的特色。笔者在临床中常运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略有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灶心土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华 《新中医》1995,27(1):26-27
应用吴茱萸,灶心土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5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6例。认为本方敷脐有补火生土,暖胃和中之效。  相似文献   

13.
王云 《北京中医》1995,(2):41-41
脐疗主治产后杂症琐谈江苏省如皋市白蒲中心卫生院(226511)王云关键词产后杂症,脐疗,针灸脐位于任脉神阙穴,通过经络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转抠承接上下之功用及回阳固脱、运肠胃气机、化寒湿积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脐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位居中焦,主先后天疾病。盖婴儿生下,首护肚脐,以防风寒外袭而致病。脐间真息,内通于肾,故谓脐为人身之命蒂。所以《幼幼集成》云:“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  相似文献   

15.
神阙穴叉名脐中,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属“诸阴之海”任脉之要穴。明一万全说:“脐在两肾之间,任、冲、督脉之所系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督为阳脉之海,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笔者应用敷脐疗法治疗妇科疾病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药罨包敷治疗湿疹并感染60例病例进行疗效观察。方法:用苦参、当归、蛇床子、威灵仙的煎荆持续湿敷于湿疹患者的皮损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结果:好转6例,治愈5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罨包外用于湿疹并感染,确有独到疗效,且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热罨包法属于湿罨法,此法集结了溻法、熨法、熏法三种外治法的精粹,所以临床上多用于某些骨伤病及皮肤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近年来又出现用热罨包改善糖尿病肾病症状、改善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等目的的用法。热罨包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病种繁杂,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诊治法则。研究热罨包的作用机制、所用中药、使用方法等方面,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在临床上更加灵活应用这一安全性高、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制加味六味洗剂蒸发罨包对下肢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加味六味洗剂蒸发罨包溃疡面,5次/d;对照组20例采用0.1%的利凡诺溶液蒸发罨包溃疡面,5次/d。2组均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溃疡面10 min/次,1次/d,连续15 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5%,总有效率82%;对照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六味洗剂蒸发罨包治疗下肢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复方桂枝散敷脐治疗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姜厚德(安徽金寨县青山中心卫生院,237331)中医认为脐通百脉,五脏之动气,发于脐之上下左右。因此,脐部给药很早就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我们根据民间验方,用复方桂枝散敷脐治疗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一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生化汤加减联合热罨包外敷治疗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本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比组(热罨包外敷治疗)和治疗组(生化汤加减联合热罨包外敷治疗),各42例。观察人工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时间、转经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时间、转经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出血采用生化汤加减联合热罨包外敷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后阴道出血的时间以及转经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