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光诱导荧光法(LIF)利用生物组织的自体荧光特性来判断组织性质,能实时,无损地提供组织信息,从而区分正常与病变组织。本文详述了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谱技术应用于结肠肿瘤诊断的研究方法,最新成果和现状,并对其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激光可塑管中,观察组织的荧光谱可用于组织分类,以识别是粥样硬化还是正常,并可指导粥样斑的选择式激光切除。我们研究了一种方法,用受低功率激光辐射的组织的荧光谱作为区别正常组织和斑的方法。通过一个光纤管传导低功率辐射到目标部位不伤害组织。这个光纤管可收集荧光辐射和反它传给光谱计。光谱通过  相似文献   

3.
激光诱导荧光法 (L IF)利用生物组织的自体荧光特性来判断组织性质 ,能实时、无损地提供组织信息 ,从而区分正常与病变组织。本文详述了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谱技术应用于结肠肿瘤诊断的研究方法、最新成果和现状 ,并对其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远龙 《激光医学》1996,6(3):110-114
荧光光谱被应用于区分乳讣组织中的正常、恶性肿瘤以及脂肪组织。用激光光谱、发射光谱以及弥散反射谱(diffusive reflectance spectrum)测量了100个以上样品以发展和改进光谱诊断技术。这项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区分脂肪组织,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以病理活检作为标准,上述光谱的灵敏性达到91%(56个恶性肿瘤标本),特异性达到91%(46个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mad3在人、大鼠、树鼩等不同种属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一步验证跨种属筛选肝癌关键蛋白研究策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mad3 mRNA在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中表达水平均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在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树鼩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其余各组织间mRNA表达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mad3蛋白在人和大鼠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均P<0.05);在树鼩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种属的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ad3在人、大鼠和树鼩3个种属的肝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提示该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肝癌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通路中的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 (Cdc25a)在人、大鼠和树鼩不同种属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进一步验证跨种属筛选肝癌关键基因研究策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Cdc25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dc25a mRNA表达水平在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肝组织(均P<0.05);在人和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其余各组织间mRNA表达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c25a 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人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相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直径、肿瘤个数、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和肿瘤分化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dc25a在人、大鼠和树鼩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癌旁和正常肝组织显著上调。结论:Cdc25a有可能是影响肝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之一,跨种属筛选肿瘤关键基因策略可能有助于发现肝癌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7.
He-Ne激光照射HBsAg阳性血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单色仪计算机扫描系统研究了正常人血液及HBsAg阳性血液在He-Ne激光照射下诱发的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血液及HBsAg阳性血液在710nm附近都出现有荧光峰,但是峰的位置有所不同。HBsAg阳性血液在He-Ne激光照射过程中,0~8分钟,荧光强度增加;10分钟以后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8.
用FIllAI荧光光谱仪,以457.5nm为激发波长,测定了人子宫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三种组织的荧光谱无论其谱形、谱峰数和谱峰位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对正常组织峰位波长变化方向相反;并得出良性肿瘤细胞内介质极性较正常组织增加,而恶性肿瘤细胞内介质极性下降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方法用Trizol一步法提取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4096个基因的芯片杂交;用Gene Pix Pro3.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肝癌关系密切的基因有141条,许多与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方面有关,如MCM7、YWHAH等。其中23条与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相同。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有2条基因在癌组织中下调而在肝硬化组织中上调,均属于金属硫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结论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抑癌基因的失活、代谢相关酶类基因活性的异常及促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的相关基因的活化等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系统的研究这些基因将有望发现新的早期诊断指标,为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系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7(IL-7)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筛选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人肿瘤细胞选择性的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剪接变异体。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IL-7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IL-7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正常肝组织、原发肝癌组织、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都能检测到IL-7mRNA,而且从肝癌组织、胃癌组织中各分离出一条新带,经亚克隆及测序,证实这两条带分别是人IL-7基因eDNA第四外显子(肝癌组织)和第五外显子(胃癌组织)缺乏所致。结论:肝癌组织和胃癌组织存在不同选择性IL-7剪接变异体。这些变异体的发现,为肿瘤病人的免疫调节紊乱以及肿瘤病人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A study of lymphangiosis carclnomatosa of the liver was performed. Lymphangiosis carclnomatosa Is a disease showing diffuse lymphangitic spread of cancer cells in the interstitium of the organ. Among a total of 762 cases of malignant disease, lymphangiosis carclnomatosa of the liver was found in 10 cases out of 250 with liver metastases. Among a total of 10 cases of primary cancer showing this condition, 8 were gastric cancer, the other 2 being pancreas cancer and gallbladder cancer. With regard to the histological type of primary cancer In this disease, all cases were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On the basis of the histological findings, the spread of this disease seems to occur in a retrograde manner from the large lymphatics of the hllum to the periphery.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超显微技术和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对血色病病人肝内铁沉积点进行研究。发现本例特发性血色病病人肝细胞内,含有许多具有无定形结构、脂质和膜样结构的溶酶体,对其进行X射线元素分析时,荧光屏上没有显出FeK_2峰。血窦内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内也含有深染的颗粒‘大小似溶酶体、单层膜包裹,其内含电子密度高的微粒,有的颗粒内微粒密集,彼此轮廓无法分辨,有的微粒分布稀疏,轮廓清楚,直径约10nm,对其进行X射线元素分析时荧光屏上能量为6.39Kev处有明显的FeKα峰。本工作表明此病人肝细胞的溶酶体中并不含有明显的铁,而血窦内皮细胞、枯否氏细胞里的深染颗粒是铁的主要沉积点,其形态与含铁血黄素小体相似,而与一般次级溶酶体不同。  相似文献   

13.
RT-PCR检测肝炎和肝癌组织中的HCV复制中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1例血清抗HCV阳性的药瘾患者尸检肝组织和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中HCV基因(正链HCV RNA)和HCV复制中间体(负链HCV RNA)。结果8/11例肝组织和7/10例肝癌组织中正链HCV RNA阳性,其中各有6例负链HCV RNA亦阳性。HCV各基因区的检出率差别较大,5′NC区检出率最高、C区次之、NS区检出率较低。在同例肝(癌)组织中,若负链HCV RNA阳性,则其信号强度与正链基因无明显差别;但未发现肝癌组织中癌细胞分化程度与HCV的检出率有关。上述结果提示HCV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HCV的持续复制可能在癌肿形成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肝动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己确诊为肝癌的327位患者做的486人次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现肝癌患者肝动脉的变异很大。327位肝癌患者首次肝动脉造影,肝动脉有变异的35例,变异率为10.7%。经过1~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动脉造影159人次,共115例,肝动脉有变异的37例,肝动脉变异率为32.1%,变异的肝动脉主要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右膈下动脉或直接由腹主动脉和脾动脉发出。本文详细叙述了肝癌患者变异肝动脉的起始方位,以便对我们在今后肝癌导管治疗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肝再生过程中肝和脑垂体纤维粘连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肝大部分切除再生过程中肝和垂体内纤维粘连蛋白变化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大部切除术0.5天,1天,1.5天,2天,3天,7天时,肝内和垂体远侧部滤泡状细胞细胞纤维粘连蛋白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肝大部切除术后1.5天,肝内纤维粘连蛋白阳性染色增强,基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3天,镜下可见纤维粘连蛋白染色呈强阳性,尤其在肝组织增生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原位种植肝癌裸鼠模型在肿瘤发生与转移过程中E-选择素在肝、肺、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人肝癌组织块直接种植于裸鼠肝内,术后15、17、19、21、40天取材,免疫组化法观察。结果:肝癌种植后第15-17天,肝、肺、肾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呈弱阳性表达,种植后第19天,肝血窦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种植后第19天,肺组织内E-t选择素表达增强。至40天时,表达最强,结论:E-选择素的表达和增强与肝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安靓  陈远泉  田雪梅 《解剖学报》2005,36(5):546-548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在发育早、中期胎儿肝中的形态及分布,探讨其在肝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10~20周胎儿肝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地高辛标记nestin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显示netin阳性细胞.结果nes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肝界板处或发育中的胆管周围,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呈圆或卵圆形,核大,常见双核.结论肝内存在一定数量的nestin阳性细胞,该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可能是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隐藏在机体各种组织中的一类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在日后的肝细胞修复及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紫外激光激发膀胱癌组织细胞荧光谱分析对改进膀胱癌光动力学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不含细胞培养液和血卟啉单甲醚混合液为对照,分别取浓度为0、10、100、200 mg/L的血卟啉单甲醚作为光敏剂,孵育膀胱癌组织细胞株T24 1~3 h,再以全固态紫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波长355 nm)激发,检测膀胱癌组织细胞特征荧光光谱并分析药物峰位置.结果 在可见光区域390~780 nm,不含细胞的培养液和血卟啉单甲醚混合液未出现特征峰;无血卟啉单甲醚光敏剂的膀胱癌组织细胞的自体峰在445~490 nm处;不同时间不同浓度血卟啉单甲醚光敏剂孵育的膀胱癌组织细胞除在445~490 nm处有自体峰外,在628.65 nm处均出现药物峰,200 mg/L血卟啉单甲醚孵育2 h时膀胱癌组织细胞药物峰及自体峰荧光强度达到最高,且药物峰的荧光强度超过了自体峰.结论 紫外激光激发的膀胱癌组织细胞荧光谱性质稳定、强度佳,对改进膀胱癌光动力学诊断具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和与肝硬化,其他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对50例健康体检者、48例原发性肝癌、39例肝硬化,36例其他一肝病患者,分别检验其血清中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肿瘤标志物的含量,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大鼠再生肝提取物对肝再生中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鼠肝大部(67%)切除24小时后取残肝匀浆,经加热,酒精沉淀、透析等步骤制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正常大鼠和32%肝切术后的大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计算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鼠再生肝提取物可使32%肝切术后24-48小时再生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明显增加,尤其在术后30小时可达对照组的3.9倍。结果表明,再生肝提取物中含有能够促进肝细胞增生的肝再生刺激因子(HSS),此因子对增殖前期(G_0/G_1早期)细胞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