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临床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对20例颈椎疾患患者施行Quadrant通道下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6~61岁,平均48.5岁;病程6~20个月;病变节段单间隙13例,双间隙7例,其中C3~C4例,C4~56例,C5-68例,C6-72例。其中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3个月。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30—150mL,平均90mL。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咽喉部刺激症状(疼痛、吞咽困难)。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5%。结论Quadrant通道下实施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具有颈前软组织牵拉轻、术后咽喉部创伤反应小及手术视野清晰等特点,适用于C3~4~C6~7区域内的不超过两个间隙的椎间盘摘除或单间隙的椎体次全切除颈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植入Zero-P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5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接受前路Zero-P系统植入手术方式(Zero-P组,31例)或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传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36,SF-36)的评估。结果 58例患者获得平均11.5个月(6~18个月)随访。Zero-P组及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6±27)min和(98±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4±41)mL和(123±55)mL,住院日分别为(9±3.3)d和(15±5.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Zero-P组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硬脊膜撕裂、声音嘶哑等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痛、上肢痛VAS评分,术后各随访点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SF-36躯体、精神评分术后各随访点较术前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内Zero-P组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Zero-P系统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样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Zero-P系统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颈前路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ro-P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4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单节段颈椎病,24例术中采用Zero-P钢板(观察组),27例术中采用传统钢板与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JOA评分(脊髓型颈椎病)、NDI指数、颈椎Cobb角、吞咽困难Bazaz等级、植骨融合Eck等级、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81.0±4.4)个月,对照组随访(79.0±3.4)个月。观察组术后1、6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2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Eck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中应用Zero-P钢板在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症状方面较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具有优势,但这两种手术方式在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缓解临床症状、植骨愈合、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联合Zero-P治疗。通过JOA评分和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和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7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1.34±4.18)min,术中出血量(38.34±2.16)m L。均未发生损伤脊髓神经、食管、气管,切口感染、脑脊液漏以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1~2 a的随访,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椎X线检查,均达到植骨融合,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而导致二次手术;无吞咽困难、内固定松动、断裂、金属过敏等现象。末次随访依据Odom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6.15%。结论颈前路减压联合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范磊  何斌  邵增务  王云华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57-1059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锁定式颈椎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应用颈椎前路减压加锁定式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6个月后椎体间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并发症出现,脊髓功能状态评分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优良率分别达66.67%、85.71%。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锁定式颈椎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总结应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对24例单节段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对24例单节段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病程2—52个月,平均10.3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依据Odom评分标准及截瘫指数ASIA评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 应用Orion钢板7例,Zepllir钢板9例,AO钢板2例,Codman钢板6例。24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总有效率91、7%,优良率83.3%。结论 经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获得即刻稳定,恢复并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及椎间高度,各种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单节段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均可获得较高的移植骨融合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刚  田野  沈晓龙  曹鹏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4):243-247,25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钉板系统(PCC)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对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ACDF治疗的136例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Zero-P(Zero-P组),65例采用PCC(PCC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6、12和24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Zero-P组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和邻近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PCC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DF术中采用PCC可获得与Zero-P相同的临床效果,虽然PCC在控制手术时间方面不如Zero-P组,但可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零切迹(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的初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采用Zero-P系统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患者18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术前测定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3、12、36个月时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 16例为单节段手术,2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2±21)min,术中出血量(50.5±22.5)mL。术后随访36~50个月,平均40.1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仅有1例出现融合器下沉,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功能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各个随访时期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有2例女性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2个月时完全消失。结论 ZeroP系统用于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植骨融合效果,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及恢复椎间高度,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初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11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55例(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55例(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2.78±3.1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明显较低,其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显微减压联合颈椎Zero-P植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41例颈椎病患者共52个椎间隙行前路显微镜下椎间盘减压联合颈椎Zero-P系统植入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3.1岁。诊断为脊髓型25例,神经根型9例,混合型7例。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5.4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症状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Zero-P系统植入联合显微减压手术能彻底去除对神经组织产生压迫的致压物,疗效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型植骨重建钛网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新型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3例,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39~76岁,平均49.7岁。手术方式包括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22例,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28例,双节段椎体次全切除3例。术后定期随访颈椎X线片,比较术后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JOA评分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单节段手术患者椎间高度从术前22.3mm±0.8mm增加至术后24.5mm±0.6mm,双节段手术患者椎间高度从术前平均42.3mm增加至术后平均45.7mm,6个月随访两者均无明显丢失。单节段手术患者颈椎曲度从术前8.2°±1.4°增加至术后14.5°±1.6°,但双节段手术患者颈椎曲度术前平均6.3°,术后平均仅为7.0°,6个月随访两者均无明显丢失。全部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均有改善,JOA评分从术前8.4±0.5分提高至术后12.2±0.4分,6个月随访提高至14.5±0.3分。结论新型钛网的外形设计更符合颈椎椎体终板形态学特点,可有效避免术后钛网沉陷,临床应用单节段手术能够较好的重建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而双节段手术由于该新型钛网设计的不足之处对于颈椎生理曲度的重建作用有限,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前路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分析,19例患者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9例加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都行X线检查,21例进行3~12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有明显缓减,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76.19%,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满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A组)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B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3-01采用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8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影像学表现和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失血量少、术野清晰、创伤小,Zero-P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C-JAWS颈椎压力固定器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技术因素。方法: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各类颈椎疾病患者856例,其中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632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76例,多节段61例;单椎体切除两间隙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128例,两个以上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37例;单节段椎间隙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器181例,多节段49例。随访2 ̄18年,平均5.2。年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字2检验。结果各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字2检验P>0.05)。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操作是彻底减压,因此不应走入依靠几种内固定及新材料就可提高疗效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2005年本治疗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所治疗的伴有颈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32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片和症状改善情况,并进一步通过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X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或椎间盘突出现象,单节段不稳者9例,两节段者13例,三节段者7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者10例,两节段者15例,三节段者7例.所有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获10~4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术后有效率为87.5%,症状和功能评分分值有明显提高(均数由术前13.89提升到术后23.98),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伴有颈性眩晕颈椎病中对颈性眩晕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7 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术的连续性资料,其中21例3节段患者采用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6例4节段段患者采用保留5椎体的切除颈4、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 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10~230min,平均155min;术中失血约150~650mL,平均325.5mL;术后颈椎X-RAY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1.8%。无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折断、脑脊液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JOA评分为( 13.6±1.9) 、(14.0±1.6)分,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3.4%、58.9%。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68±3.2)°,术后(16.52±2.2)°。 结论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后前路联合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后前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5年来收治的21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共56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颈椎后前路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15例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6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21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60.9±2.6)%,优良率达61.9%,无1例发生术区并发症.[结论]应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应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术的连续性资料,其中21例3节段患者采用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6例4节段段患者采用保留C5椎体的切除C4、C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10~230min,平均155 min.术中失血约150~650 mL,平均325.5 mL.术后颈椎X线照片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1.8%.无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折断、脑脊液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JOA评分为(13.6±1.9)、(14.0±1.6)分,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3.4%、58.9%.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68±3.2)°,术后(16.52±2.2)°.结论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3诊治的120例单节段颈椎病,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zero-p组),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age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比较2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Eck植骨融合等级。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较cage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较cage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Eck植骨融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相当,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但维持椎间高度与颈椎曲度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