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三种基牙材料对铸造玻璃瓷冠碎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和强度基牙材料与瓷冠破折碎裂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用计算机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模拟陶瓷层、牙本质、核桩等结构。分析在天然齿基牙、钴铬合金基牙及复合树脂基牙情况下 ,铸造玻璃陶瓷全冠的瓷层内及残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高弹性模量的钴铬合金能够降低瓷层及残余牙本质内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峰值 ,防止瓷层破折碎裂 ;而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的复合树脂桩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不明显。结论 :对于有牙髓活力的牙本质基牙 ,尽量保存牙髓活力后行全冠修复。对于行根管治疗术后的无髓牙 ,进行核桩冠修复时 ,采用高弹性模量的高熔合金 ,尽量避免使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复合树脂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种类型和强度的基牙材料与铸造陶瓷全冠破折碎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牙本质、牙髓腔、核桩、陶瓷层等结构。分析在天然齿基牙、Co-Cr合金基牙及复合树脂基牙情况下,铸造陶瓷全冠瓷层内部及残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高弹性模量的Co-Cr合金核桩能够降低瓷层及残余牙本质内的应力峰值,防止瓷层破折碎裂;而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的复合树脂核桩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对于以活髓牙为基牙的全冠修复,应尽量保存牙髓活力后进行修复;对于行根管治疗术后的无髓牙,进行核桩修复时,宜采用高弹性模量的高熔合金,尽量避免使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复合树脂核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和强度桩核材料与铸瓷冠破折碎裂的内在关系。方法:在第一前磨牙轴对称纵剖面上设计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陶瓷层、牙本质领、桩核等结构,绕其对称轴旋转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天然牙本质、金合金、Ni-Cr合金外涂0.5 mm色瓷、铸瓷、玻璃纤维树脂、普通复合树脂6种桩核材料情况下,铸造玻璃陶瓷全冠的瓷层内及残余牙本质领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6种桩核材料中,高弹性模量的金合金能够降低瓷层及残余牙本质领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防止瓷层破折碎裂;而弹性模量最低的普通复合树脂则正好相反。其他材料界于两者之间。即铸瓷冠瓷层及残余牙本质领的应力峰值随桩核材料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结论:对于行根管治疗术后的无髓牙,进行核桩冠修复时,应采用高弹性模量的桩核材料;如果使用复合树脂核,也应采用高弹性模量的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四种不同桩核材料对后牙桩核冠牙本质应力大小与分布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修复材料.方法 通过磨片法结合数码相机获取断层图片的建模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尖缺损的桩核冠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中熔合金桩、复合树脂桩、汞合金桩,铸瓷桩修复后的牙本质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结论 对于后牙桩核加全冠这种修复方式,不同桩核材料的选择对牙本质应力峰值、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大小、根管内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高弹性模量的中熔合金桩核,汞合金桩核,铸瓷桩核改变了牙体正常的应力分布模式;复合树脂桩核对牙体正常的应力分布模式无明显改变.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正常牙合力作用下,选取不同桩核材料行桩核加全冠修复的后牙发生牙折的可能性无明显差别,且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5.
付钢  任嫒姝  王璐  夏熹  黄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2):1288-1291,1300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桩核材料的后牙核桩修复体,在有和无全冠保护条件下,其牙本质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修复材料.方法:通过磨片法结合数码相机获取断层图片的建模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尖缺损的桩核冠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在有和无全冠保护条件下,中熔合金桩、复合树脂桩、汞合金桩,铸瓷桩修复后的牙本质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结果:1有全冠保护的条件下的上颌第一磨牙桩核修复体的应力峰值均要明显低于无全冠保护者,且二者的应力分布方式也明显不同.2有全冠保护的条件下的上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体,其不同桩核材料的选择对牙本质应力峰值、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大小、根管内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但高弹性模量的中熔合金桩核,汞合金桩核,铸瓷桩核改变了牙体正常的应力分布模式;复合树脂桩核对牙体正常的应力分布模式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正常牙合力作用下,全冠的使用对死髓牙的保护至关重要,它是后牙桩核修复体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不同桩核材料的选取,对桩核加全冠修复的后牙发生牙折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且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材料桩核修复后的牙本质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峰  盛祖立  刘鹏飞 《浙江医学》2004,26(12):903-904,907
目的对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桩核修复以后的牙体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牙体内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上颌中切牙桩核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铸造钴铬合金、碳纤维增强树脂、钛合金、铸瓷桩修复以后受载情况下牙体牙本质的应力分布.结果牙本质应力主要分布于根上1/3,愈靠近牙根表面应力值愈高;四种材料修复后最大应力值无明显差异,传统钴铬合金桩和牙本质交界处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碳纤维加强树脂桩和牙本质交界处应力集中不明显.结论低弹性模量材料修复后牙本质内应力分布更有利于牙体抗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恒磨牙较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及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为临床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造型设计建立了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和髓室壁部分破坏的最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或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4种载荷下牙本质Mohr应力分布并比较牙本质最大Mohr值.结果:在最大、垂直、斜向载荷下,两种桩核全冠修复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明显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大于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并且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最大应力分布在最大载荷及水平载荷下更向根方分布.在水平载荷下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有急剧增加,接近或超过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结论: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优于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临床常用的五种不同的桩核材料(铸造镍铬合金、铸造铁合金、铸造金合金、玻璃纤维、IPSempress铸瓷)进行牙本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临床选择桩核材料,优化桩核设计,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建立上颌中切牙桩核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五种不同的桩核材料类型分组,分别进行切端模拟加载,应用五种不同的桩核材料牙本质应力情况.结果 不同的桩核材料修复后牙本质应力有明显差异,金属桩核修复后牙本质应力升高,临床最常用的铸造Ni-Cr合金桩与牙本质交界部位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并明显升高了桩尖周牙本质应力峰值.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的玻璃纤维桩修复后牙本质应力分布与修复前相似.桩核修复后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与桩核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切相关.结论 ①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②临床桩核冠修复残根时,应尽量保存剩余牙体组织,可增强牙体抗折力.桩核修复后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与桩核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切相关.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玻璃纤维桩有利于保护残根,避免根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后少量缺损时,全冠和加桩全冠两种修复方式对剩余牙本质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用计算机建立上颌中切牙以及根管治疗后全冠和加桩全冠两种修复体的有限元模型,共3个.模拟正中(牙合)加载,选取指标为Von Mises应力、最大主应力,分析两种修复方式对剩余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分布和峰值的影响.结果 天然牙模型受力比较均匀,全冠修复和加桩全冠修复改变了天然牙的应力分布模式,但两个修复体模型应力分布一致,两种应力均在舌侧颈缘和根尖出现高应力区;两种修复体模型的两种应力峰值均较天然牙明显增大,与全冠修复时剩余牙本质的应力峰值相比,加桩全冠修复时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峰值降低16.25%,但是最大主应力增加了30.00%.结论 根管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少量缺损全冠修复时桩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双根管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勇  殷新民  於文雪 《现代医学》2005,33(4):239-242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3种不同桩核材料修复双根管桩核冠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分布,为临床双根管桩核冠选择合适的桩核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螺旋凹扫描数据建立上颌第一双尖牙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就平行于牙体长轴加载工况,对铸造Ni-Cr合金、铸造钛合金、聚乙烯纤维树脂3种材料进行了桩核修复前后的牙本质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桩修复前相比,铸造M-Cr合金桩修复后桩尖周围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增大了66.5%和57.1%;而采用聚乙烯纤维树脂桩修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分布与修复前相比改变很小。铸造钛合金桩修复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状况改变较为显著。结论 影响桩植入前后的牙本质中应力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桩材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材料如聚乙烯纤维树脂,适合用于桩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动态载荷下三种形式箍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模拟口腔动态载荷下,研究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修复中三种形式箍效应的应力分布特点,通过动静态载荷下应力分析,为优化桩冠设计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箍效应的3种形式(A、全冠边缘直接包绕牙体;B、桩核颈环直接包绕牙体;C、冠包绕1 mm,核包绕1 mm),通过动态加载分析牙本质受力情况并与静态加载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动态载荷下,三组实验牙本质应力均表现为从颈部向根中部、根尖部逐渐增高;与静态载荷相比较,高应力区范围从根中部扩大至桩末端根尖区牙本质,在桩末端处应力值最高.动态载荷时根中下段唇侧牙体受力显著变大.各实验组每一分步动态加载时的高应力区位置恒定,不随加载量及应力值变化而变化.在应力峰值上,σvonA<σvonC,σvonB<σvonC,(p<0.05).反转斜面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最小.结论 通过计算机输入和手工划分网格相结合,可以建立符合临床和实验要求的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箍高度为2 mm时,动态载荷环境下冠包绕牙体(A)与核颈环(B)形式的箍效应均优于反转斜面形式(C),而A、B组则无显著差别.高弹性模量桩易导致桩末端和唇侧牙体受力过大而出现修复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根管治疗后上颌前磨牙经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髓室底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显微CT扫描逆向建立上颌第二前磨牙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实验组采用4 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光固化玻璃离子(3M Vitrebond)、流动树脂(3M Filtek Z350XT Flowable Restorative)、高强度玻璃离子(GC Fuji Ⅸ)和后牙复合树脂(3M Filtek P60)进行垫底,4 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弹性模量依次是3 657、7 300、13 130、19 700 MPa。垫底厚度选择为1 mm,设无垫底材料修复为对照。采用轴向和侧向载荷(30°)分别加载200 N的力,观察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应力峰值的差异。结果: 各模型牙本质和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轴向/侧向加载时)如下:(1)无垫底材料时牙本质19.39/70.49 MPa,粘接层6.97/17.97 MPa;(2)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9.00/69.75 MPa,粘接层6.87/16.30 MPa;(3)流动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78/69.33 MPa,粘接层6.79/16.17 MPa;(4)高强度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8.71/69.20 MPa,粘接层6.74/16.07 MPa;(5)后牙复合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61/69.03 MPa,粘接层6.70/16.01 MPa。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垫底材料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在牙体组织上应力集中的部位相似,主要集中于牙颈部。侧向力加载时,应力集中的位置与轴向力时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应力值增加。有垫底层存在时,牙颈部的应力集中与无垫底层时相比缓解。随着垫底材料的弹性模量不断增加,逐渐接近牙本质的弹性模量,测得的剩余牙体组织及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下降。结论: 使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后牙复合树脂类材料进行适宜厚度的粘接垫底,有利于缓解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牙颈部和粘接层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3.
不同桩长对后牙核桩冠牙本质应力的三维有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长度桩的后牙桩核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探讨后牙桩核修复时合理的桩的长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合理设计。方法:通过磨片法结合数码相机获取断层图片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尖缺损的桩核冠有限元模型,在其上进行加载,分析牙本质的应力大小和分布。结果:用中熔合金桩核修复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尖缺损的烤瓷冠修复体,在桩长取其腭根根长的1/2,2/3两种不同长度的情况下,其剩余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的峰值均相同。且牙本质应力分布模式二者也完全一样。结论:中熔合金桩核修复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尖缺损的烤瓷冠修复体,桩长度在其腭根根长1/2-2/3之间变化时,对其剩余牙本质应力及应力分部模式不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前牙薄弱根管的应力。方法本试验建立了9个上颌中切牙薄弱根管的三维实体模型,分为5组,由2种桩核系统(瓷桩、纤维桩及辅桩)修复。采用静态加载法,在牙冠切1/3和中1/3连接处链接5个点成线状135°以100 N的力加载。记录并比较牙体、树脂粘结剂和桩核的应力值。结果最大的牙体应力值111.9 M pa和最大的树脂粘结剂应力值54.6 M pa均出现于单用一根石英纤维桩修复后的模型,用瓷桩修复模型的桩核应力值最大为48.1 M pa。纤维桩联合一根辅桩修复模型的各部位应力值都明显下降。石英纤维桩联合多根辅桩修复后各部位应力值均无继续减小。结论建议纤维桩联合一根辅桩修复薄弱根管。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For esthetic consideration, dentin color post core materials were normally used for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s. However, in some cases, clinicians have to consider combining a full ceramic crown with a metal post core. Therefore,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esthetical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cast metal post core in a full 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Methods The color of full ceramic crowns on gold and Nickel-Chrome post cores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lor of the same crowns on tooth colored post cores. Different try-in pastes were used to imitate the influence of a composite cementation on the color of different restorative combination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could not detect any color difference less than △E 1.8 between the two ceramic samples. So, △E 1.8 was taken as the objective evaluative criter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or match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Results When the Empress 2 crown was combined with the gold alloy post core, the color of the resulting material was similar to that of a glass fiber reinforced resin post core (△E = 0.3). The gold alloy post core and the try-in paste did not show a perceptible color change in the full ceramic crown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olor of the crowns might not be susceptible to change between lab and clinic as well a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posite cementation. Without an opaque covering the Ni-Cr post core would cause an unacceptable color effect on the crown (△E = 2.0), but with opaque covering, the color effect became more clinically satisfactory (△E = 1.8). Conclusions It may be possible to apply a gold alloy post core in the Empress 2 full 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when necessary. If a non-extractible Ni-Cr post core exists in the root canal,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restore the tooth with an Empress 2 crown after covering the labial surface of the core with one layer of opaque resin 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