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群体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老年慢性失眠患者PSQI评分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药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抽象、注意、语言、视功能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命名、定向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及PSQI总分与视功能与执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与命名评分呈负相关(P0.05);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与注意评分呈负相关(P0.05);PSQI总分与语言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及PSQI总分与抽象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与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PSQI总分与定向评分呈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37名2014年4月1日前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结果 PSQI总评分7分者有84人(35.4%);女性睡眠障碍因子评分高于男性,工龄10年者日间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工龄10年者,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者睡眠效率因子分高于本科以上者,护士入睡时间比医生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7,1.994,2.609,-2.529,P均0.05);护士PSQI总评分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P0.01);护士睡眠效率较医生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5,P0.01)。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差,女性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工龄短者日间功能易受影响,受教育程度低者睡眠效率差,护士入睡时间长,睡眠质量较医生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人格类型和情绪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睡眠障碍在大学生中较为多见,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本文测评分析621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人格类型和情绪障碍,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提高睡眠质量提供参考。1 资料11 对象:以上海电力学院1~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抽取650名学生进行调查,资料记录完整纳入统计分析者621名,占实查人数的95.54%,621名学生中男生489名,女生132名,年龄分布为16~24岁,平均年龄为(20.23±1.72)岁。12 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1],PSQI由23个项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4.
硕士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硕士生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硕士生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298名硕士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①以PSQI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27.4%的硕士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58.4%)、入睡时间(38.6%)、睡眠质量(31%)和睡眠障碍(19.3%)。②一、二年级与三年级在入睡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公费和自费硕士生在PSQI总分和睡眠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硕士生在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30岁和年龄<30岁的硕士生在睡眠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硕士生PSQI总分及大多数成份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④不同睡眠质量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好、一般和差的硕士生在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生睡眠质量不尽人意;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各个部门及研究生自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保证良好睡眠,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使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福州地区60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5.9%;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得分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高三年级的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得分最高;考试焦虑与PSQI总分、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因子有显著相关(r=0.14,P<0.01;r=0.14,P<0.01;r=0.14,P<0.01),且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4,P<0.01;β=0.14,P<0.01;β=0.14,P<0.01).结论 考试焦虑对中学生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与海马横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TLE)对患者认知记忆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60例T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海马横切术治疗的30例(A组)、30例采用前颞叶切除术(B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认知记忆功能、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PIQ、VIQ、FIQ、MQ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者的PIQ、VIQ、FIQ、MQ评分均高于B组(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 TLE患者采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较海马横切术治疗对认知、记忆功能的影响更严重,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8.
702名中专生信任他人量表测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专生的人际信任态度,探讨影响人际信任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信任他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02名中专生进行测查,分析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及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态度的影响。结果 中专生信任他人量表总分为2.03±1.04,女生(2.12±0.99)对他人信任显著高于男生(1.89±1.11)(t=3.07,P<0.01)。一、二、三年级信任他人量表总分分别为2.31±0.94,1.92±1.07和1.88±1.04,随年级增高对他人信任呈下降趋势(一、二年级比较t=4.24,P<0.01,二、三年级比较t=0.04,P>0.05)。信任他人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γ=0.2232,P<0.01)。结论 中专生人际信任随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人际信任与性别、年级和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707名中专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专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中专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测查,对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年级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7名中专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为38.07±6.08,客观支持分9.78±2.32,主观支持分20.17±4.06,对支持的利用度为8.40±2.17。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间无论总分和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男生(P<0.01)。一年级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二、三年级(P<0.01)。结论 中专生入校后社会支持状况下降,应引起重视。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探讨了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560名大学生PSQI总均分为5.26±2.38,以PSQI≥8(X SD)为标准,则13.93%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8.01%Vs8.40%,P<0.01)。对SCL-90各因子分析发现7.0%~27.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PSQI与SCL-90各因子及其总均分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睡眠质量差的学生SCL-90各因子平均分和现患率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好与中的学生。逐步回归分析揭示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不良对SCL-90各因子均有十分重要的预测作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发性震颤患者睡眠质量,探讨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QS1)、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对68例原发性震颤患者和70名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抑郁进行评估。结果 ET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2.9%,较正常对照组高35.7%(P0.05);ET组抑郁评分(15.82±4.87)高于正常对照组(9.96±5.65)(P0.01);ET患者日间过度思睡发生率(44.1%)较正常对照组(15.7%)高(P0.01)。结论 ET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片断睡眠及日间过度思睡,睡眠障碍与年龄、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86例ASD患儿的父母(研究组)及83名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儿童父母(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WHOQOL-BREF及PSQI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ASD患儿父母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903,t=-6.931,t=-4.300,t=-6.639;P均0.001);ASD患儿父母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t=4.547,t=2.545,t=2.508,t=3.479;P均0.01或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均存在显著负影响(t=-2.608~-5.661;P0.05或P0.001)。结论: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质量可能影响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述情障碍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绝望量表(BHS)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男生在因子3分上显著性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级、学习成绩、家庭来源的大学生在TAS总分及3个因子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3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自杀倾向大学生TAS总分、因子1、因子3得分均高于无自杀倾向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BHS总分与TAS总分及因子1、因子2、因子3都显著正相关(P<0.01,r=0.08~0.33);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BHS总分、年级、动机丧失、成绩、独生子女5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在校大学生述情障碍和自杀倾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米氮平和rTMS联合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医治的98例焦虑症并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分为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和rTMS、米氮平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及多导图睡眠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9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睡眠总时长、睡眠效率和夜晚睡醒次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REM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睡眠总时长显著增加(P0.05);睡眠效率显著增加(P0.05);夜晚睡醒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焦虑症伴睡眠障碍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失眠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状况及睡眠质量。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仪对27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睡眠质量评定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次日晨完成早晨问卷。结果失眠症组睡眠问题多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REM睡眠时间、睡眠维持率、N3时间、N3%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睡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N2%、觉睡比、微觉醒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入睡困难因子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4,P<0.05),与微觉醒总时间正相关(r=0.49,P<0.05);服药情况因子与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N2时间及N2%正相关(r=0.41~0.66,P<0.05或0.01),与REM睡眠时间及比例、N3时间及N3%负相关(r=-0.53~-0.41,P<0.05或0.01)。SRSS总分与N2%正相关(r=0.47,P<0.05),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1,P<0.05)。失眠症组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客观睡眠潜伏期(P<0.01),主观总睡眠时间少于客观睡眠时间(P<0.01),而对照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存在入睡过长、频繁觉醒、深睡眠及REM睡眠减少等睡眠问题。同时对自身睡眠状况的评价存在主、客观的不平衡,失眠症患者有过分估计自己失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抑郁症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生活事件量表(LES) 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评定,并分析PSQI与另6个评定量表结果的关系。结果抑郁症患者有睡眠紊乱占总数77.8%。PSQI 总分和因子与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总均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PSQI与SAS、STAI中的SAI呈正相关(P< 0.01),但与STAI中的TAI无相关关系(P>0.05)。SDS的躯体化障碍因子与除睡眠持续性因子外的PSQI因子和总分有明显相关性 (P<0.05)。PSQI中日间功能紊乱因子与社会支持总分显著相关(P<0.05);PSQI中睡眠持续性因子与支持利用度显著相关(P< 0.05)。而PSQI与LES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躯体症状有较密切的关系,睡眠质量差患者的焦虑 程度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改善躯体化症状及焦虑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纳入河北省老年人4427名,收集一般情况,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根据MMSE评分将老年人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2164)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2263)进行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间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吸烟、饮酒、睡眠质量[1.00(1.00,1.00)分vs.1.00(0.00,1.00)分]、入睡时间[1.00(1.00,3.00)分vs.1.00(0.00,3.00)分]、睡眠效率[0.00(0.00,1.00)分vs.0.00(0.00,1.00)分]、日间功能损害[0.00(0.00,0.00)分vs.0.00(0.00,0.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长睡眠(睡眠时长>9 h)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多(1.89%vs.0.93%,P=0.004)。校正混杂因素后,认知功能障碍与睡眠效率(OR=1.111)、日间功能损害(OR=1.165)、睡眠时长>9 h(以6~9 h为参照,OR=1.808)相关(P<0.05)。结论睡眠效率越差、日间功能损害越严重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越差,睡眠时长>9 h较睡眠时长6~9 h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0年某部新兵的睡眠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99名某部新兵进行测试.结果 新兵的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6.03%,低于先前的研究(P<0.05);新兵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应用催眠药物分值高于以往研究(P<0.05);男新兵的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效率分值高于女新兵(P<0.05),而睡眠时间分值低于女新兵(P<0.01);独生子女的入睡潜伏时间分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时间分值在不同文化程度新兵群体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兵的睡眠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应当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349名某部驻岛官兵进行测试。结果驻岛官兵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噩梦夜惊、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因子分及SRSS总分均低于常模(P<0.01);驻岛官兵的睡眠障碍检出率低于常模(P<0.01);认为训练强度不大、喜欢部队生活、想继续服役、认为与战友关系好、认为无影响睡眠因素驻岛官兵的睡眠障碍检出率分别低于认为训练强度大、不喜欢部队生活、不想继续服役、认为与战友关系一般、认为有影响睡眠因素的驻岛官兵(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有:认为与战友关系一般(OR=2.505);保护性因素有:认为训练强度低、喜欢部队生活、认为无影响睡眠的因素(OR=0.261,0.471,0.487)。结论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良好,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助于增进良好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