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半髋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于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在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创面愈合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创面渗血,防治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抑肽酶并纤维蛋白胶(FG)对肺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抑肽酶组(B组,n=20)、FG组(C组,n=20)、抑肽酶和FG组(D组,n=20),观察四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第二个24 h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前、术后24 h、48 h Hb、红细胞压积HcT、PLT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的含量变化.结果 术中失血量B组与D组均明显少于A组或C组(P《0.01);所有患者均未输注异体红细胞;术后24 h、第2个24 h胸腔引流量D组《C组《B组《A组(B、C、D比A,P《0.01,B、C比D,P《0.01);A、B、C三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Hb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且B组、D组均明显高于同时点的A组(P《0.05;P《0.01);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及同时点的D组(P《0.01);PLT及PT、APTT、FIB四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抑肽酶、纤维蛋白胶、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均能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其中以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庄春柳  张翠君  郑汉旗  黄步英 《护理研究》2008,22(16):1458-1460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只按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连续3d观察留置于胸壁皮下引流胶管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创面变态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的引流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发生皮瓣下积液2例,无皮瓣坏死,无创面变态反应;对照组皮瓣下积液9例,局部皮瓣坏死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细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VATS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50例采用超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2组患者胸腔引流效果、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1~4 d胸腔积液引流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 d总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12 h VA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4~72 h静息及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VATS术后超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闭式引流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胸腔引流管留置方式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引流效果及引流管口愈合、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80例,分别采用单根24F胸引管(传统组)与24F胸引管联合8F微导管(改良组),通过2种不同的置管方式,分析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渗液、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评分及引流管口愈合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可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切口渗液,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疼痛从术后第2天开始较传统组减轻,术后第3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方式是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可以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切口渗液及引流管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 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只按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连续3d观察留置于胸壁皮下引流胶管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创面变态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的引流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发生皮瓣下积液2例,无皮瓣坏死,无创面变态反应;对照组皮瓣下积液9例,局部皮瓣坏死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势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食管癌患者19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对照组(9例)和行腋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游离食管+腹腔镜游离胃+胃食管右胸顶吻合的观察组(10例).比较2组手术结果.结果 2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胸引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与胸腔引流时间,记录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TP、PA、ALB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控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应用闭式负压持续引流,干预组患者应用相同的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加用调控开关调节引流量,试验干预于术后10 h终止。术后两组患者均取膝关节伸直位放置引流24 h。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数值、术后输血量、5 d的膝关节活动度和7 d的髌上周径差。结果: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 d血红蛋白含量,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膝关节活动度和7d的髌上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调控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罗学平  莫春生  姚维深 《新医学》2013,(12):854-856
目的:比较全电视胸腔镜(VATS )下食管切除术治疗中、上段Ⅰ、Ⅱ、Ⅲa期食管癌与传统开放式食管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因食管癌行食管切除术的61例患者手术资料,其中VATS下行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胸中、上段癌32例(VATS组),同期完成的传统开放式食管切除术2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第1日引流量、术后引流总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Ⅱ、Ⅲa期食管癌,采用VATS下食管切除术的创伤及并发症较少,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叶切除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是否增加患者早期出血的风险。方法:选取18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抗凝组在术后12~24h开始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天1次;非抗凝组不给予低分子肝素。所有患者术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麻醉诱导前桡动脉抽血检测血栓弹力图(TEG)。患者术后入外科监护室,查血常规、TEG;术后第1、第2天晨6点查血常规;术后第1天晨9点查TEG。监测术后第1、第2天胸管引流量。结果:用低分子肝素前(即术毕至次晨6点)胸管引流量:抗凝组0~397mL,平均(189.11±155.71)mL;非抗凝组20~340mL,平均(256.11±102.86)mL。平均每小时胸引量:抗凝组(9.77±8.03)mL,非抗凝组(14.91±5.99)m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4)。开始用低分子肝素后24h(即术后第1天晨6点至术后第2天晨6点)胸管引流量:抗凝组为45~550mL,平均(291.11±198.74)mL;非抗凝组为160~530mL,平均(323.33±121.78)mL;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68)。抗凝组术后即刻和使用低分子肝素后的TEG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均〉0.05);非抗凝组术后即刻的TEG各项指标和术后第1天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组术前TEG比较和术后第1天的TE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抗凝组抗凝后血常规中血红细胞计数较抗凝前平均下降(0.36±0.76)×10^9/L,非抗凝组平均下降(0.18±0.22)×10^9/L,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肺叶切除术后12~24h开始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并不增加术后早期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静脉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两种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INC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A组)。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比较,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副反应比较,PCA组较INC组严重(P<0.05);INC组较PCA组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大,胸引管拔除时间长(均P<0.05)。INC组术后肺功能恢复明显好于PCA组(P<0.05)。(2)术后前2d内,疼痛指数及镇痛药物使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INC组较PCA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药物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术后镇痛治疗方法,副作用小,但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增加,拔除胸引管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方法,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某院心胸外科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抽取3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在湿化痰液的基础上行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翻身、叩背、指导深呼吸和正确咳嗽。观察组在湿化痰液、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时间、离床活动的时间、术后肺炎、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离床活动的时间分别为(2.433&#177;1.063),(1.950&#177;1.044)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066&#177;1.112),(2.666&#177;1.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63,3.00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肺不张,有利于胸腔引流及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及生物蛋白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其中吻合口瘘合并狭窄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11例,单纯吻合口瘘2例,植入进口支架4个,国产支架8个,对于单纯吻合口瘘患者全部采用生物蛋白胶进行粘堵。结果11例单纯食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后,进食情况明显改善,1例食管狭窄合并食管瘘患者,支架植入后瘘口立即消失。2例单纯吻合口瘘口少于3mm一次性粘堵成功,一例瘘口大于5mm患者分两次粘堵成功。结论食管内支架植入及生物蛋白胶是缓解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修补食管吻合口瘘的一种良好方法,其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显著,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组在麻醉诱导时和诱导后12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单药组不予帕瑞昔布钠。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6、24、48 h活动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用量及生命体征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各时间点的 VAS 评分低于单药组,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单药组(P<0.05),舒芬太尼的用量亦少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于术后第2、7天去除胃肠减压管。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2组术后第1、3、6天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胸胃在第4胸椎平面大小;比较2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7.50±1.30)d]、术后排气时间[(50.25±4.09)h]、排便时间[(60.97±4.48)h]短于对照组[(10.75±1.93)d、(59.90±4.72)h、(74.08±4.99)h](P<0.05),手术时间[(342.75±25.83)min]、术中出血量[(83.92±8.44)mL]与对照组[(337.92±23.70)min、(81.95±11.25)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第1、3、6天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胸胃在第4胸椎平面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胃排空障碍;观察组术后恶心、咽干咽痛发生率(1.67%、6.67%)低于对照组(16.7%、95.00%)(P<0.05),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呕吐、腹胀发生率(3.33%、11.70%、0、8.33%)与对照组(5.00%、10.00%、5.00%、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患者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球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2009年对观察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使用负压球细管引流,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两组均286例。结果观察组在胸腔积液、第二天镇痛剂应用、引流口感染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脓胸、第一天镇痛剂应用及管腔堵塞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负压球细管引流用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引流,创伤小,效果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对引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后早期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量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单侧全膝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引流管处于夹闭状态6h,对照组引流管处于持续开放状态。记录术后24h及48h内的伤口引流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术后3d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24h及48h伤口平均引流量分别为140.5ml及172.6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87.1ml及456.21ml,实验组病例总输血量为39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5ml;术前及术后3d血红蛋白含量差值实验组为3.42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g/L。结论在单侧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患者关节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测定乳腺癌T47D细胞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细胞摄取率方法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对乳腺癌T47D细胞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乳腺癌T47D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细胞数量为1×104~5×106/瓶,18F-FDG放射性活度为1.85~29.6kBq,反应时间为20~120min,葡萄糖浓度为0~11mmol/L。采用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试剂(CCK-8)法分别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8.0×10-6mmol/L)5-FU 200μL,培养24h及48h后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8.0×10-6mmol/L)5-FU 2mL,培养24h及48h后18F-FDG的细胞摄取率。结果当每瓶1×106个细胞、加入3.7kBq 18F-FDG、葡萄糖浓度为0mmol/L、作用时间为100min时,细胞摄取率可达到(28.07±0.45)%。加入1.0×10-6、2.0×10-6、4.0×10-6和8.0×10-6mmol/L5-FU 24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96±1.33)%、(42.94±2.25)%、(52.65±2.10)%和(60.03±4.35)%。细胞摄取抑制率分别为(17.86±2.96)%、(28.44±7.10)%、(42.62±3.62)%和(69.02±4.03)%。给5-FU 48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和18F—FDG摄取抑制率均高于24h细胞摄取抑制率。结论5-FU作用24h及48h后引起乳腺癌T47D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下降,且48h比24h下降更明显,18F-FDG显像可以早期观测5-FU对乳腺癌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