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19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行介入治疗,18例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A组),124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B组),77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C组)。结果: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类型大小、癌栓部位、有无合并动脉门静脉瘘及动脉静脉瘘、治疗方法、 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三种治疗方法中以C组疗效最好,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肝癌合并癌栓病人的介入疗效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积极有针对性地选择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脉癌栓(tumor thrombi in portal vein,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疗的价值。方法 45例伴门脉主干或I级分支癌栓的肝癌病人,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仅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1%,76.5%和47.2%。对照组为73.3%,59.2%和3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45例伴门静脉主干或I级分支癌栓的肝癌患者,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18例),76%(16例),48%(10例);对照组为75%(18例),58%(14例),33%(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静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合并门静脉瘤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基础上,联合应用经皮经肝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术(SPVE)。33例为块状型,5例为结节型,其中直径大于10cm24例,5~10cm11例,小于5cm3例,肿瘤位于肝右叶29例,肝左叶6例,左右叶3例。血清AFP检测>400ug/L21例,在200ug/L~400ug/L之间6例,(一)/<200ug/L11例。门静脉瘤栓位于右支19例,左支者7例,右支+主干6例,左支+主干2例,左右支+主干4例。结果治疗后门静脉瘤栓消失和缩小率为68.4%,肿瘤缩小率为76.3%,AFP转阴14例,4例呈一过性转阴或下降,总有效率为85.7%。9例获二期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门静脉癌栓坏死率100%。术后随访,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73.7%和18.4%,远比单纯TAE治疗组高。结论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化疗是治疗肝癌合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Fan J  Wu Z  Tang Z  Yu Y  Zhou J  Qiu S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8-11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疗效,评价术中门静脉癌栓取出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0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病人进行临床分组研究,分别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加术中取栓术、术中取栓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全组病人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24.7%和24.7%。单纯手术切除组(1例)的1、3、和5  相似文献   

7.
肝癌用药物输注装置作肝动脉灌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66例中晚期肝癌埋置药物输注装置作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化疗的长期随访结果。治疗组29例均为不能切除的肝癌;预防组37例为姑息性肝切除术后。结果:治疗组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轻度缓解4例,无改变10例,病情发展2例,总有效率44.8%(13/29),中位生存期15月,二期切除率13.8%(4/29)。预防组中肝动脉灌注组无复发,最长已观察53月;而3例门静脉主干癌栓取出后单作门静脉灌注者均复发,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7%、50%、25%。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3例,其中53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栓塞组),30例行肝动脉化学药物灌注(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介入治疗后,栓塞组患者 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7.8%、85.2%、45.8%、4.4%,均高于对照组(37.6%、5.3%、0、0. P均<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较化疗灌注术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门静脉全植入式带囊导管(IPCC)化疗栓塞治疗肝癌61例(期36例,Ⅲ期25例),半年和1年生存率为84.8%(39/46)和37.0%(17/46),合并门静脉癌栓的1年生存率为21.9%(7/32);根治性肝切除加肝动脉门静脉IPCC安置定期化疗9例,均存活1年以上,1年内复发1例(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及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治疗32例PHCC合并PVTT,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并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与同期50例无癌栓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26例,术后复发时间为2m~28m,术后是否化疗对复发时间有显著影响;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38.5%、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经门静脉断端或/和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对于难以切除的PHC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沙棘冲剂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沙棘冲剂对黄褐斑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治疗、对照随机分组,治疗后追踪观察。结果:沙棘冲剂对黄褐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率达86.67%,远期疗效亦满意。结论:沙棘冲剂是一种治疗黄褐斑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11例小儿肝脏良性肿瘤,人武部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1年~13年随访术后生长发育良好,无死亡。对诊断、治疗及肝切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术后定期B超复查提示肝脏再生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肝巨大泡型包虫病1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诊治。方法9年中收治15例肝巨大泡型包虫病,采用B超、彩超、CT及X线进行诊断。用包虫血清免疫试验及AFP检测与肝癌鉴别。经股动脉插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CE)、手术、无水酒精注射及药物等综合性方法治疗。结果本组中13例获得根治,术后随访1年、3年及5年未见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三步法”方案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布加氏综合征外科治疗7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总结78例面加氏综合征治疗方法,以探讨多种手术及介入方法的疗效。方法 78例中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8例,PTA加支架入术10例,脾肺固定加大肉膜包肺术20例,经右心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并置支架术15例,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0例,直视根治加支架置入术5例。结果 术后病情缓解,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2.50~3.93kPa下降至术后1.41~2.33kpa,门静脉压力由  相似文献   

15.
报告近17年来收治的直肠类癌15例,发现60%病例曾被误诊为直肠息肉、内痔或直肠炎等。因症状缺乏特异性,医生行直肠指检时警惕本病对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确诊仍需病理检查。治疗上,文献多据病变大小确定治疗方式。作者根据本组病例治疗的体会,提出应根据病变大小及浸润深度来确定治疗方案,即病变在2cm以内者行局部切除;如还有肌层浸润时应加作根治术;病变大于2cm者作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22例浆液细胞性乳腺炎。浆液细胞性乳腺炎又名乳导管扩张症,为一少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上不易与乳腺癌、乳腺结核等区别而导致处理不当。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位于乳晕区,常伴有刺痛和反复发作史为其特点,据此可与乳腺癌相鉴别。手术是本病唯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8种抗生素透入犬胰组织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抗生素渗透胰组织的能力,以便为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继发性胰腺感染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在建立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清和胰组织中抗生素的浓度,并计算出它们的胰组织渗透率。结果:头孢噻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肯青霉素,头孢哌酮,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和环丙沙星的胰组织渗透率由小到大依次为12%,19%,20%,46%,55%,63%,71%和132%。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发病原因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总结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CC病例,分析术前、术中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22例中有9例(40.9%)发现胆固醇息肉、颗粒,或结晶。术中见胆囊穿孔5例(22.7%)。2例在胆总管内发现漂浮的微小结石。结论 胆囊内未被发现的微小结石可能是ACC发病的主要原因,ACC穿孔率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四肢恶性肿瘤的保留肢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1974年11月 ̄1993年12月,对经病理证实的110例四肢恶性肿瘤,做保留肢体的手术治疗。其中42例肿瘤局限于软组织内,采用肿瘤彻底切除后,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51例肿瘤局限于骨组织内,手术切除后的骨缺损,采用自体长骨植骨,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术,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及人工假体置换术等多种形式来替代。骨愈合时间为2.5 ̄3.5个月。对17例病变累及骨及软组织的,施行短缩肢体的瘤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粉刺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临床上常见粉刺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辨治,且结合四季的自我调养,使粉刺得以消退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