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文华  谢春明 《当代医学》2010,16(11):128-13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12例经患肢大隐静脉,3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顺行溶栓,44例行介入置管溶栓术,13例置管溶栓后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共有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为评价指标,治疗随访1年。结果8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93.2%,溶栓前、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通畅率52.1%±15.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 12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放成功,12例患者溶栓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通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8.58±15.02)%;健、患侧肢体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11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通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1.89±13.56)%.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16例急性DVT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并继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率为指标评价疗效,并随访半年。结果16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O.01),静脉通畅改善率(59.4±17.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均达6个月,超声多普勒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7.8±11.2)%。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左下肢41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3例),采取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53例,颈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3例,均置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下方约1.0 cm处。56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均行抗凝及溶栓导管插入患肢髂股静脉或腘静脉血栓内溶栓治疗,微量泵泵入尿激酶1000 IU/(kg·h)、肝素20 IU/(kg·h)、持续48 h~72 h。结果56例患者中19例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37例为永久性滤器;56例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抗凝溶栓治疗后,无1例发生肺栓塞;后期行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47例患者深静脉血栓消失,血管造影显示通畅,患肢肿胀完全消失,9例患者部分溶通,患肢与健肢对比周径差在3 cm以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肺栓塞最有效的方法,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用溶栓导管溶栓成功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然后对患肢实行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治疗。以测量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和治疗稳定时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6.7±2.7)d。47例病人溶栓前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6.35±3.53)cm,小腿为(5.19±2.26)cm。溶栓后大小腿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25±1.63)cm,小腿为(0.8±1.07)cm。溶栓前、后大小腿健、患肢周径差值皆有显著差异(P<0.01)。深静脉连续通畅16例,节段性通畅28例,无变化3例。结论: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于DSA下,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设为研究组。其余26例患者行外周静脉溶栓,设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开通率、健患肢周径差评价疗效,并于出院1年内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3天、7天、14天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天、7天和14天双侧肢体周径差与入院时各自的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远期患肢活动后B超确诊静脉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肢水肿发生率、色素沉着及皮肤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孟庆波  赵林 《疑难病杂志》2009,8(11):654-656
目的观察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对急性下肢DVT患者56例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应用10F导管取栓,取栓后将5F直头多侧孔导管置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应用微量推注泵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每小时5万U左右,行溶栓治疗。21例患者于取栓后溶栓治疗之前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6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6例患者于治疗3个月左右复诊,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P<0.01);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5.2±14.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75-167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3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健、患侧下肢周径差值、血栓溶解程度以及溶栓药物用量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健、患下肢周径差值均明显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健、患下肢周径差值较对照组减小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溶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溶栓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2例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8±15)岁.依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n=14):A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全身溶栓、抗凝治疗;B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溶栓导管溶栓、抗凝治疗;C组,抗凝治疗.以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介入治疗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情况为指标评价近期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 各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B组患肢肿胀消退较A、C组快(P<0.01).B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A、C两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B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 U,较A组[(3.06±8.24)×106 U]明显减少(P<0.01).A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C组出现肺栓塞1例.34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6~18个月.无滤器移位及血栓形成.B组中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为总结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经验,分析14例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溶栓治疗显效12例,有效2例,无肺血栓栓塞症(PTE)及严重出血发生,复查滤器位置满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接受CDT治疗,以静脉通畅改善度以及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患肢周径-健肢周径)评估CDT术后早期疗效,以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评分(VCSS)评估CDT术后中期疗效。结果 CDT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发生出血并发症5例,平均CDT治疗时间(3.93±1.14)d。术后平均静脉通畅改善度(69.25±18.93)%,大腿和小腿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值显著小于术前(P〈0.01,P〈0.05)。成功随访29例,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栓溶解Ⅱ级和Ⅲ级患者正常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比例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P〈0.01),VCSS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1)。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早中期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方法在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8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浅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两组均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测量指标包括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溶栓药物用量。结果 两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研究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快(P<0.01)。研究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研究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U,较对照组(3.06±8.24)×106U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介入腔内溶栓、抗凝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35例DVT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处,冲击、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术后患肢末端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抗凝综合治疗。结果35例患者,25例血栓完全消失,7例血栓部分残留,3例无改变;治疗结束时肢体健患侧周径差明显缩小;总治愈率达91.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腔内综合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7月该院科收治的9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以导管溶栓为主的腔内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双侧下肢周径差,采用静脉通畅评分及静脉通畅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95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健患侧大腿周径差(6.83±1.62)cm,治疗后健患侧大腿周径差(1.03±0.9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健患侧小腿周径差(4.92±1.06)cm,治疗后健患侧小腿周径差(1.06±0.9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静脉通畅评分为(8.40±1.17)分,治疗后为(1.49±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88.29±10.38)%.结论以尿激酶加巴曲酶为主要溶栓药物的导管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明显提高溶栓效果,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一期球囊扩张狭窄、碎栓、术中溶栓、支架植入等腔内综合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滤器保护下经下肢深静脉局部直接溶栓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首先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然后经健侧股静脉鞘管置入导管到患侧肢深静脉血栓中,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同时血栓通冻干粉针450mg每日1次患肢足背静脉静滴共10天,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经患肢足背静脉每日静滴1次共10 天,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治愈20例(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6例,治愈10例(27.8%),总有效率69.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滤器保护下经深静脉局部直接溶栓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材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不同的治疗模式进行分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系统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观察组行导管溶栓、抗凝结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评估组间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患肢周径差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抗凝与导管溶栓治疗,不仅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降低健患肢周径差,还能预防继发性肺栓塞的产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5例经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Greenfield滤器,后在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600~900万U。结果: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溶栓治疗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溶栓过程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现象。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护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于DSA下行股、髂和下腔静脉造影后,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再用导管抽吸、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和抗凝治疗.结果 所以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疗效为100%,平均7.3 d,患者患肢肿胀疼痛于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