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老年人空腹及标准脂肪餐后2h,4h,6h,8h胰岛素及C肽水平进行同步测定并加以分析。结果各时点胰岛素,老年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空腹,餐后6h及8h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糖尿病组各时点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脂肪餐后胰岛素及C肽分泌试验出现分离现象,即出现高胰岛素低C肽现象,为今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肽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3.
康复运动与老年2型糖尿病胃排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华东医院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康复运动+口服促动力药组;康复运动组;口服促动力药组及对照组。在人选时及完成2年随访后均给予^99mITc标记的试餐,各测定一次固相胃排空时间。每6个月对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进行一次评价。结果(1)第1、2、3组经随访两年后固相GET1/2胃排空时间与随访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经随访两年后固相GET1/2胃排空时间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比治疗前有下降,第2组治疗2年时空腹血糖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经治疗18个月及2年时空腹血糖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患者餐后2h血糖均比治疗前有下降,第2、3组治疗2年后餐后2h血糖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治疗18个月及2年时餐后2h血糖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排空与血糖控制互相影响,初步明确合适的康复运动联合促动力药能改善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及其血糖血脂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人组患者211例,根据标准分为糖尿病组97例,非糖尿病组114例;高脂血症组87例,非高脂血症组12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49例,非糖尿病非高脂血症组76例。人组患者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包括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量表(MOCA)、临床痴呆量表(CDR)和总体衰退量表(GDS),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对各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以MMSE得分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比、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与非糖尿病非高脂血症组比,MMSE、MO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以MMSE为因变量,以年龄、受教育年限及以上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是HDL-C(β=0.253,P〈0.001),受教育年限(β=0.150,P=0.035),TC(β=-0.161,P=0.011),年龄(β=-0.165,P=0.023)和2hBG(β=-0.143,P=0.029)。结论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损害,除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外,血清总胆固醇及餐后2h血糖的水平可能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值性视网膜病变(PDR),测定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NDR组比较:空腹C肽(FCP)在NPDR组和PDR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更低于NPDR组(P〈0.05);餐后2小时c肽(PCP)在NPDR组和PDR明显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低于NPDR(P〈0.01);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PDR组明显高于NDR(均P〈0.01)和NPDR组(均P〈0.05),在NPDR组高于NDR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P、糖尿病病程、GHbA1c、ACR、SBP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结论餐后2小时c肽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0、4、8、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肌酐(Cr)等。结果对照组随观察时间延长,AER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那普利组、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4、8、12周AE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同期低分子肝素组或苯那普利组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较单一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及睡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HbA2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两组HbA2c指标、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减少;睡前加用诺和锐30可较好控制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8.
对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老年人空腹及标准脂肪餐后2h,4h,6h,8h胰岛素及C肽水平进行同步测定并加以分析.结果 各时点胰岛素,老年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空腹,餐后6h及8h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糖尿病组各时点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脂肪餐后胰岛素及C肽分泌试验出现分离现象,即出现高胰岛素低C肽现象,为今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肽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肽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尿微量白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NCN)。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及非DPN组,按病程分为〈5a组、5-10a组、〉10a组,比较各组C肽水平。结果DPN组2hC—P明显低于非DPN组,且不同病程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者比较,DPN组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的NCV及2hC—P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2hC—P水平与T2DM患者的DP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老年男性颈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共50例HbAlc≥6.0%的老年男性患者(A组)和48例HbAlc〈6.0%的老年男性患者(B组)纳入本研究,采集其空腹及餐后2h血标本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使用动态血压检测仪和彩色多普勒测量受检者的血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 (1)A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尿病病史、三酰甘油、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高于B组(P〈0.05);(2)B组左侧CIMT为(0.98±0.18)mm、右侧为(0.92±0.18)mm,内膜增厚率为62.5%,斑块检出率为37.5%;A组左侧CIMT为(1.22±0.18)mm、右侧为(1.16±0.19)mm,内膜增厚率为94%,斑块检出率为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的CIMT与HbAlc、吸烟史、餐后2h血糖、24h收缩压、糖尿病病史相关。结论HbAlc是老年男性颈动脉硬化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测了4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质,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比较,结果显示除胆固醇外其余各项指标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老年CHD组MD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OD则与之相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SOD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老年CHD患者高脂血症与脂质过氧化间有一定关系,它对判断老年CHD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5例 (Ⅰ组 ) ,无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32例 (Ⅱ组 ) ,老年对照组 2 7例 (Ⅲ组 ) ,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血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B明显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显著降低 ,与Ⅱ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 ,与Ⅲ组相比血TG水平升高 ,HDL降低 (P <0 0 1)。  结论  TG升高、HDL降低是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组(260例)和对照组(20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BP)、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并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明显增厚者241例(92.6%),对照组43例(20.8%);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12例(81.3%),对照组42例(20.3%);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为89例(34.2%),对照组3例(0.01%).糖尿病组颈动脉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06、173.32、77.92,均P<0.01);(2)糖尿病组FPG、PPG、TC、TG、LDL-C、ApoB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99、15.82、15.92、6.43、10.84、3.69、17.09,均P<0.05);而HDL-C、ApoA则降低(t值分别为4.54、37.74,均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较无颈动脉病变者HbA1c、TG、LDL-C、ApoB和CRP升高(t值分别为3.02、3.26、3.79、9.06、2.50,均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LDL-C、HDL-C、TG、收缩压和CRP等因素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3、1.925、1.081、1.039、0.138、1.865、5.145、5.663,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较好地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泰脂安对阴虚型脂肪肝病人降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泰脂安胶囊对阴虚型脂肪肝伴高脂血症病人的作用.方法 68例脂肪肝伴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泰脂安3粒,每日3次.对照组21例给予力平之0.2 g,每日1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血脂6项(TG、TC、HDL-C、LDL-C、ApoA1、ApoB)及血黏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TC、TG、LDL-C和Apo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泰脂安可明显改善脂肪肝伴高血脂症病人的临床症状、血脂和血黏度.结论泰脂安对阴虚型脂肪肝病人降脂作用比力平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V与脂蛋白(a)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V(ApoAV)与脂蛋白(a)[LP(a)]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20例住院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I)、载脂蛋白B(ApoB)与LP(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oAV.所有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oAV、ApoAI、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206.76±135.95)μg/L∶(265.33±122.35)μg/L],[(1.09±0.26)g/L∶(1.23±0.25)g/L],[(1.22±0.29)mmol/L∶(1.31±0.21)mmol/L],P<0.01;TG、LP(a)高于对照组[(1.64±1.15)mmol/L∶(1.10±0.37)mmol/L],[(393.03±280.08)mg/L∶(218.37±60.58)mg/L],P<0.01.ApoAV与TG、LP(a)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V降低、LP(a)增高.ApoAV与LP(a)对冠心病的发展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与血清载脂蛋白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与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杭州市 6 6 9名高脂血症患者和 2 6 2名健康人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HDL -C、LDL -C、ApoAⅠ、AⅡ、B、CⅡ、CⅢ、E。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1)高胆固醇血症组 ,HDL -C、LDL -C明显升高 (P <0 0 1) ,各类载脂蛋白均升高 ,尤以ApoAⅠ升高最明显。 (2 )高甘油三酯血症组 ,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LDL -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poAⅠ降低 (P <0 0 1) ,ApoB、ApoCⅡ、ApoCⅢ、ApoE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1)。 (3)混合型高脂血症组 ,LDL -C升高 (P <0 0 1) ,ApoAⅡ、ApoB、ApoCⅡ、ApoCⅢ、ApoE升高最明显 (P <0 0 1)。结论 高脂血症ApoAⅡ、B、CⅡ、CⅢ、E水平均升高 ;高胆固醇血症ApoAⅠ、B和HDL -C、LDL -C可同时升高 ;ApoCⅢ是高甘油三酯的重要影响因素 ;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伴LDL -C/HDL -C比值升高 ,可视为CH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脂水平及胎心率的变化。方法选取头胎顺产新生儿87例,测定小于胎龄儿(SGA)14例、适于胎龄儿(AGA)63例、大于胎龄儿(LGA)10例脐血血脂水平,记录胎儿娩出前5 min胎心率。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脐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SGA组脐血TG、TC、LDL-C、ApoB水平均高于AGA组和LGA组,HDL-C、ApoAI水平低于AGA组和L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脂指标与胎心率回归分析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的宫内环境引起胎儿代谢的改变,胚胎生长受限的新生儿存在血脂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E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载脂蛋白E(apoE)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顿服辛伐他汀10mg4周,比较服药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apoB、apoE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结果用药后血清TC及TG分别下降21.3%及9.2%(P<0.001,<0.05),LDL-C下降24.7%(P<0.01),apoB及apoE分别下降13.8%及34.7%(P<0.05,<0.001),apoA1增加7.5%(P<0.05)。apoE下降幅值分别与其自身基础值和TG及LDL-C基础值呈正相关(P<0.01,<0.01,<0.05)。HDL-C呈增高趋势,Lp(a)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辛伐他汀能导致血清apoE水平显著下降其可能参与了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apolipoprotein A1 (ApoA1) and B (ApoB) with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as markers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elderly men. We analyzed serum ApoA1, ApoB, total cholesterol, HDL-C, and LDL-C in a group of 77-year-old men (n = 785).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data from the Swedish cause of death registry.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showed that, of the studied serum markers, ApoA1 wa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area under the curve = 0.72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691-0.755).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polipoproteins and other known risk marke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uch as triglycerides,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cystatin C. Serum ApoA1 is a better risk marker than are ApoB, ApoB/ApoA1 ratio, HDL-C, and LDL-C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