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了对31例地震中严重创伤伤员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控制感染,全程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机械通气护理和心理护理,早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注意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本组伤员中28例抢救护理成功,3例死于复合伤,未发生因护理措施不当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伤员后方救治医院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态及后方救治医院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52例地震灾区伤员入院后第1天进行心理评估,成立干预小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伤员需要的信息和帮助,防止对伤员的"再刺激",鼓励伤员情绪表达,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应激反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转移伤员注意力,同时针对不同伤员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在伤员出院前1 d再次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入院后第1天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将干预后评估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前后伤员各项目评分按等级评定,差异均显著,但干预后仍存在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4例,重度抑郁2例;轻度焦虑4例,中度焦虑4例.结论 后方救治医院出院的地震灾区伤员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心理,应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45例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地震灾后伤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护理措施。方法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结合精神检查对我院收治的45例地震伤员进行入院时与入院1个月后的心理评估。从环境设置、日常生活护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入院时SRQ筛查出7分以上20例,阳性率44.4%,需重点干预人数14例,占31.1%。1个月后SRQ复测,阳性6例,阳性率13.3%,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3,P<0.05)。SRQ评分与干预前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t=5.51,P<0.01)。结论地震灾后伤员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生理反应,应该加强心理社会支持,帮助受灾伤员度过心理危机,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状态及后方救治医院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52例地震灾区伤员人院后第1天进行心理评估,成立干预小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伤员需要的信息和帮助,防止对伤员的“再刺激”,鼓励伤员情绪丧达,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应激反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转移伤员注意力,同时针对不同伤员进行个性化心理下预,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在伤员出院前1d再7欠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入院后第1天得分进行比较,同时将干预后评估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显著;干预前后伤员各项目评分按等级评定,差异均显著,但干预后仍存在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4例,重度抑郁2例;轻度焦虑4例,中度焦虑4例。结论后力撤治医院出院的地震灾区伤员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心理,应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周汝娇  熊洁  江良英  詹雁 《家庭护士》2009,7(3):211-212
[目的]探讨地震后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四川灾区伤员15例,对他们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加强护患交流、放松疗法、有效的健康教育、重视家属的教育工作等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对伤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全部伤员都心情平稳,并主动接受和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结论]在大型地震过后,对地震伤员实施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帮助伤员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信心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对21例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伤员的护理干预.运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发病率为61.76%.根据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支持,包括评价病情并制定康复计划,密切观察举止行为、保证伤员的安全,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争取社会支持与关心,并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本组大部分伤员PTSD症状部分或完全纠正,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骨科病房护理80岁以上高龄地震骨伤伤员的经验.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耳鼻喉科、眼科收治的22例80岁以上高龄地震骨伤伤员急救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伤员受伤部位以下肢为多,18例有内科并存疾病.所有伤员经积极处理后,无1例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9例伤员病情稳定后转四川省外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非骨科病房在护理高龄地震骨伤伤员的工作中,严密病情观察、做好饮食护理及时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心理护理是基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重点,充分了解骨伤患者的伤、病情特点,强化专科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抑郁症评估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例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调查,咨询,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护理,大部分伤员心理疾病情况有显著改善。结论: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而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全面正确的医疗计划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保证地震伤员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总结34例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护理管理的要点,包括启动护理应急预案、评定分类伤员的病情、危重伤员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实行多学科护理大会诊、提供心理支持,采取动态多样心理干预、重视多学科全面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伤员实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减轻骨科伤员的并发症,出院时落实可行的康复指导、分批欢送灾区患者,帮助灾区患者树立信心重建家园等,认为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为伤员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在地震伤员救治中实施的效果,以了解本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性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方法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包括组成干预小组,确定干预基本原则、评估、干预的方法 及步骤等.对14例汶川地震受灾伤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结果 全部伤员在2个月内,均达到出院标准,安全返乡疗养,无1例出现心理问题加重以及精神病性障碍.结论 本医院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经应用证实有较好的效果,适合用于突发公共危机性事件中的伤员心理危机干预.认为加强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掌握干预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救治四川地震后伤员转运伤员途中心理护理策略.方法 对转运的52例伤员按年龄段分组,每组伤员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在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后,52例伤员抵达后方医院时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对康复充满信心.结论 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舒缓伤员的不良情绪,减轻应激损害,减少转运途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40例"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做好火车转运护理工作.转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急救器械,及时制定护理评估单,正确搬运.转运途中做好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有效控制病原菌扩散,同时医院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结果安全、顺利完成转运护理工作.认为转运过程安排合理,护理工作全面、到位,可使伤员得到良好照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地震灾后伤员分级心理护理临床实践,分析分级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心理健康坊",培训"心理健康护士"。对25例九寨沟地震伤员进行分级心理护理。结果:通过给予心理干预及心理支持后,25例地震伤员负性情绪减轻,情绪稳定,未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睡眠状况得到好转。结论:心理健康护士分级心理护理的介入,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80例老年人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泌尿系感染护理干预.体位改变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血栓及栓塞性形成护理干预.电解质紊乱护理干预等。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泌尿系感染.压疮.肺部感染.血栓形成及栓塞性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救灾医疗队在绵阳灾区现场进行的护理管理工作.7 d内对633例伤员的现场组织管理、救护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执行护理制度、进行心理疏导等几方面展开救治和护理管理工作,伤员无一例死亡或感染,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救灾护理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收地震灾害伤员救治的护理管理。[方法]根据地震伤员的震伤程度和损伤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救护程序、病区准备,救护人员资源的统一调配,注重救护的时效性,强调夯实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专科护士的指导工作等。[结果]接收伤员时间、检伤检查分类、安置时间缩短,各项救治措施迅速落实到位,保障了救护通道的畅通,救护成功率100%。[结论]护理及时、早期明确诊断、排除漏诊,细心护理,早期发现潜在不良反应和风险,预防并发症,防止意外出现。注重基础护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强调营养护理,早期调整机体内环境,为手术创造条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让地震伤员和家属振作起来,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总结1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右冠窦瘤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护理干预为联合多学科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心功能综合支持及监护,术中两种专科手术的护理衔接、配合,术后从病情观察、血流动力学监护、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本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产下1名健康女婴,母婴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收地震灾害伤员救治的护理管理。[方法]根据地震伤员的震伤程度和损伤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应急预案、救护程序、病区准备,救护人员资源的统一调配,注重救护的时效性,强调夯实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专科护士的指导工作等。[结果]接收伤员时间、检伤检查分类、安置时间缩短,各项救治措施迅速落实到位,保障了救护通道的畅通,救护成功率100%。[结论]护理及时、早期明确诊断、排除漏诊,细心护理,早期发现潜在不良反应和风险,预防并发症,防止意外出现。注重基础护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强调营养护理,早期调整机体内环境,为手术创造条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让地震伤员和家属振作起来,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讨论地震挤压伤截肢伤员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12地震后我科地震康复中心收治的30例截肢伤员,由治疗小组成员进行康复评定,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综合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后,地震截肢伤员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对地震伤员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伤员的残损功能,改善伤员的整体康复效果,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