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军  徐金勇  徐蓉  刘莉茵  任振华  李光武 《江苏医药》2012,38(6):657-659,616
目的探讨花梨木精油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刺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将筛选后的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CUMS+花梨木吸嗅组(花梨木组)、CUMS+盐酸氟西汀组(百忧解组)和CUMS组;另选12只小鼠为对照组。用神经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前后小鼠行为学及脑内多巴胺(DA)的变化。结果与CUMS组比较,花梨木组和百忧解组小鼠在吸嗅治疗2、3和4周时的悬尾安静和强迫游泳时间均明显缩短,而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花梨木组和百忧解组在海马、下丘脑、杏仁核DA等阳性反应产物较CUMS组多。结论花梨木精油吸嗅能够缓解抑郁症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嗅觉通路来调节脑的相应中枢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味柴胡疏肝颗粒对抑郁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颗粒对抑郁大鼠行为及中枢神经递质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不良刺激方法制作抑郁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非干预组、加味柴胡疏肝颗粒治疗组、氯米帕明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及糖水消耗量;以敞箱实验方法测定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动物NE、DA、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大鼠体重增加数和糖水消耗量均下降(P<0.01);Open-Field法测定行为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下降(P<0.01);同时,抑郁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也明显下降(P<0.01)。加味柴胡疏肝颗粒治疗组(10g/kg,ig,连续12d)大鼠糖水消耗量增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明显增加;同时脑神经递质NE、DA、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应用中药加味柴胡疏肝颗粒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脑神经递质NE、DA、5-HT含量,从而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消极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3):1758-1762
目的:考察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绿萼梅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0、160、240 mg/kg),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并于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的变化及糖水偏爱程度;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测定大鼠不动时间以及旷场实验测定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的变化;并测定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摄食量、糖水偏爱百分比均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延长;旷场实验的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减少;血清中TNF-α、皮质醇水平升高,IL-6、5-H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绿萼梅总黄酮低剂量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旷场实验修饰次数以及绿萼梅总黄酮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5-HT水平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绿萼梅总黄酮能明显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23):3226-3231
目的:研究温阳解郁颗粒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行为、体质量接近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氟西汀阳性对照组(2.10 mg/kg)和温阳解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89、3.78、7.56 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8 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给药同时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配合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在给药第0、7、14、21、28天,测定大鼠体质量变化,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测定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和4 min内行径总路程、四角路程;末次给药1 h后,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大鼠4 min内挣扎状态时间和漂浮状态时间,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给药第7、14、21、28天)、糖水偏好率(给药第14、21、28天)显著降低(P<0.05或P<0.01),4 min内行径总路程、四角路程(给药第21、28天)显著减少,4 min内挣扎状态时间显著缩短、漂浮状态时间显著延长(P<0.01),血清中5-HT、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剂量组在给药第28天,中、高剂量组在给药第21、28天)和糖水偏好率(给药第28天)显著升高(P<0.05或P<0.01),4 min内行径总路程、四角路程(给药第21、28天)显著增加(P<0.01),4 min内挣扎状态的时间显著延长、漂浮状态时间显著缩短(P<0.01),血清中5-HT、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氟西汀阳性对照组比较,温阳解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解郁颗粒对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其作用与氟西汀相当;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外源性褪黑素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5-HT、CRH、ACTH、CORT含量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褪黑素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褪黑素高剂量组、褪黑素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灌胃给予治疗组不同剂量(5.0、10.0 mg·kg-1)的褪黑素加以干预,以体重、糖水试验、旷野试验观察实验前后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5-HT、CRH、ACTH、COR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从第7天开始,模型组、褪黑素低量组、褪黑素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长趋势开始降低,从第14天开始,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有下降趋势;从第14天开始褪黑素低剂量组、褪黑素高剂量组的糖水摄入量增长趋势降低,模型对照组的糖水摄入量呈下降趋势;第21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和褪黑素高剂量组大鼠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次数都有显著性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5-HT的含量降低、血清CRH、ACTH、CORT含量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的血清5-HT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CRH、CORT、ACTH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有改善作用,也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5-HT的含量,降低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CRH、ACTH、CORT的含量,但它们之间的具体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 mg/kg)和吴茱萸次碱低、高剂量(10、20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连续复制CUMS模型28d,在造模的第15天开始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4d。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并检测大脑海马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大鼠穿越格数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5-HT、NA水平和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吴茱萸次碱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海马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增加BDN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药复方开心散(KXS)抗抑郁作用明显。本文观察KXS对慢性应激大鼠脑匀浆液中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氨酸脱羧酶(AADC)、单胺氧化酶(MAO)、5-羟色胺转运体(SERT)等含量或活性的影响,探讨KXS对5-HT合成、代谢及重摄取的作用,明确KXS升高5-羟色胺(5-HT)含量的机制。方法选择Open-filed评分相近的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CUMS)连续刺激3周造模,将CUM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KXS高剂量(676 mg·kg-1)组和KXS低剂量(338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动物给予生理盐水代替。给药结束后取脑组织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色氨酸(Trp)和AADC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PH和SERT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脑线粒体MAO-A和MAO-B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KXS 676 mg·kg-1和338 mg·kg-1均能显著升高CUMS大鼠脑匀浆液5-HT的含量(P<0.01);但5-HT的代谢产物5-HIAA的含量没有显著升高,用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检测了KXS给药3周后大鼠脑线粒体中MAO-A和MAO-B活性的影响,发现KXS组MAO-A和MAO-B的活性无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ERT的含量并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分析发现,KXS不能显著升高大鼠脑匀浆液中SERT蛋白的含量;但是,KXS 676 mg·kg-1和338 mg·kg-1均能升高CUMS大鼠脑匀浆液中Trp(P<0.05),AADC(P<0.05)及TPH(P<0.01)蛋白含量。结论开心散对5-HT重摄取和代谢无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促进5-HT合成,升高CUMS大鼠脑5-HT含量,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苏郁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苏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8,11.4,5.7 g·kg-1)及氯米帕明组(0.02 g·kg-1)。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结合孤养造成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各组ig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qd,共21 d。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糖水消耗量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浆ACTH和皮质醇含量;测定各组大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苏郁胶囊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长明显加快(P<0.05),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苏郁胶囊3个剂量组的总液体消耗量及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高、中剂量组血浆中ACTH和皮质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苏郁胶囊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内分泌异常改变及促进机体的免疫机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氟西汀为代表的SSRIs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行为学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结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和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加以10 mg?kg-1氟西汀干预。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与糖水消耗量;旷野实验测定直立活动和水平活动得分;流式细胞仪分析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应激14 d后,与PSD组大鼠比较,氟西汀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和糖水消耗比例低(P<0.05或P<0.01),水平和垂直试验得分下降(P<0.01),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较高(P<0.01)。结论 氟西汀对PS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LC-MS/MS方法,观察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NE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22只,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2),模型组每天给予9种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因子,造模21 d后,分别于造模前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及眼眶采血;采用苯甲酰氯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将3种待测物及内标衍生化后进入LC-MS/MS检测,测定造模前后血浆中5-HT、NE、DA 3种神经递质浓度。结果造模21d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同时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血浆中5-HT、NE、DA的浓度在1.47~752、1.75~898、2.05~1053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47、1.75、2.05μg·L-1,以质控样品计算,在各浓度水平下,此法的回收率均大于7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造模21 d后,模型组血浆中5-HT、NE、DA的浓度分别为(3.99±1.21)、(6.24±1.94)、(6.07±1.98)μg·L-1,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UMS造模成功后,血浆中的3种神经递质分别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35 mg·kg-1)组和逍遥散(生药21.2 g·kg-1)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采用孤养结合28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对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及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穿越格数进行评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结构,试剂盒法检测骨骼肌线粒体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MRCC)I、Ⅱ、III、IV、V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显著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2、3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1~4周大鼠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1、3、4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1~4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穿越格数显著增多(P<0.05、0.01)。透射电镜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减少、空泡变性及形态肿胀;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和逍遥散组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的MRCC Ⅰ、Ⅱ、Ⅲ、Ⅳ、Ⅴ和ATP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MRCC Ⅰ、Ⅱ、Ⅳ水平,逍遥散组MRCC Ⅰ、Ⅱ、Ⅲ、Ⅳ、Ⅴ和AT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抑郁大鼠出现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可能是引起抑郁大鼠产生疲劳的原因之一;逍遥散可通过保护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大鼠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并配合孤养诱导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过程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递质作为诊断抑郁症的客观、可量化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CUS并配合孤养模型建立抑郁大鼠动物模型,以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旷场实验(穿格数和直立次数等)结果评定大鼠行为学的动态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D)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左旋多巴(L-DOPA)、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p)等10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旷场数据等行为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行为学与神经递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期间第14天,模型组直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22天,模型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期间第6天,模型组Tyr和5-HIA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9天,NE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22天,NE和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15和22天,NE,5-HIAA,HVA和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NE,HVA和5-HT的变化趋势为降低的程度逐渐增大,与行为学结果变化趋势接近;而Tyr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5-HIAA,L-DOPA,DA,DOPAC,Trp和E呈波动性变化。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可代表93.47%的信息,结果可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HT,NE和HVA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性好。结论 血清中神经递质在CUS诱导抑郁样行为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其中NE,5-HT和HVA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鼠的抑郁状态和程度,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临床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9,(3):394-398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CR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刺激(CUMS)两种不同的造模方法对ICR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及海马中FGF2/FGF9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50只,体重18.5~22.4 g,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RS模型组与CUMS模型组,正常对照组10只,其余各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连续造模28 d后根据糖水偏爱结果选出造模成功的小鼠10只。对各组小鼠分别进行糖水偏爱、强迫游泳、悬尾及自主活动等行为学检测,取海马组织检测海马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与成纤维生长因子9(FGF9)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造模28 d后CRS模型组与CUMS模型组小鼠的体重均明显下降(P <0.05,P <0.01);糖水偏爱指数、活动时间与活动次数明显降低(P <0.01),海马组织匀浆中FGF2含量明显减少且FGF9含量明显增加(P <0.01),海马组织病理变化为海马细胞排列系数紊乱,正常椎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CRS模型组比较,CUMS模型组小鼠活动时间与活动次数明显降低且海马组织匀浆中FGF2含量明显减少(P <0.01)。结论造模28 d后两种慢性应激均可致ICR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且CUMS致小鼠抑郁程度更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中FGF2/FGF9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对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慢性应激对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人参皂苷Rg1(5、10和20 mg·kg-1)和度洛西汀(10 mg·kg-1),每天1次,连续28 d。用强迫游泳和糖水消耗的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应激后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糖水偏好实验中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异常,突触前膜的突触囊泡密度减小,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也减少。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能明显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行为,改善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结论人参皂苷Rg1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和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5 mg·kg~(-1))、中(10 mg·kg~(-1))、高(15 mg·kg~(-1))剂量组和氟西汀(10 mg·kg~(-1))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进行为期6周的造模,在造模第3周后给药,持续给药3周。采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金丝桃苷的抗抑郁样作用;通过检测海马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金丝桃苷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通过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以及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蛋白表达水平观察金丝桃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糖水偏爱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明显降低、旷场实验中穿越格子数以及直立次数明显减少、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均P<0.01),而在给予金丝桃苷中、高剂量以及氟西汀后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的海马ROS和MDA含量以及血清CRH、ACTH和CORT水平明显升高、海马SOD活性与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而在给予金丝桃苷中、高剂量以及氟西汀后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P<0.05,或P<0.01)。结论金丝桃苷能够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作用,其作用与降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及对HPA轴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氟西汀与噻萘普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噻萘普汀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萘普汀组给予21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正常饲养,刺激期间氟西汀组每天灌胃氟西汀(10mg/kg),噻萘普汀组每天灌胃噻萘普汀(50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行为学检测应用开场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均高于模型组(P<0.05)。噻萘普汀组糖水消耗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和修饰次数也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应激后模型组大鼠海马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aspase-9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对照组(P<0.05);噻萘普汀组大鼠海马Caspase-9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西汀和噻萘普汀2种抗抑郁药物均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Caspase-9表达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盲肠炎症应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并结合10种刺激因子连续21 d复制CUMS模型,造模后恢复7 d,并且同时ig给予氟西汀6.0 mg·kg-1和逍遥散生药46.2 g·kg-1,连续给药28 d。分别于第0,21和28天进行体质量、糖水偏爱及旷场实验检测;第29天采集盲肠组织,计算盲肠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盲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炎症应答相关基因蛋白激活酶受体2(Par2)、Par4和Toll样受体2(Tlr2)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结束及恢复1周后,CUMS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爬行格数、站立次数和理毛时间显著降低(P<0.05);给予逍遥散生药46.2 g·kg-1或氟西汀6.0 mg·kg-1可显著改善上述抑郁行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MS模型组大鼠盲肠指数显著增加28.6%,而逍遥散治疗后显著降低35.0%(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UMS模型组大鼠盲肠组织固有结构受损并出现水肿现象,而逍遥散治疗后恢复了盲肠组织固有结构。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MS模型组炎症应答相关的基因Par2,Par4和Tlr2转录水平分别上调138.0%,14.7%和14.5%,Par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逍遥散治疗后分别回调了41.0%,37.9%和67.4%。结论 CUMS激活了大鼠盲肠炎症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而逍遥散可通过降低大鼠盲肠Par2,Par4和Tlr2 m RNA表达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山奈酚对实验性乳腺癌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乳腺癌组、抑郁组、复合模型组、氟西汀组、山奈酚组,每组15只。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二甲基苯蒽为诱导剂建立乳腺癌大鼠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活动总路程观察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液质联检分析各组大鼠脑内海马及前额叶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的变化。结果 乳腺癌组自主活动均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和复合模型组自主活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山奈酚组与氟西汀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活动总路程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海马区DA、5-HT含量显著增高(P<0.01),前额叶皮质DA、NE、5-HT浓度均显著性增高(P<0.05);山奈酚组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海马部位NE含量明显增高(P<0.05),前额叶皮质部位DA、NE、5-HT浓度均显著性增高(P <0.05或P <0.01)。结论 山奈酚具有显著抗大鼠抑郁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前额叶皮质部位NE、DA、5-HT递质水平达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5-羟色胺2A(5-HT2A)受体动态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机制。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24只、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24只、模型组(Li-PILO)30只、模型组+左乙拉西坦组(Li-PILO+LEV)30只,分别给予LEV组和Li-PILO+LEV组大鼠LEV 200 mg/kg每日1次灌胃,连续28d。采用RT-PCR方法分别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动态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和5-HT2A受体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与NS组比较,Li-PILO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升高更明显;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GFA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2A受体表达水平:LEV对照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Li-PILO组在第7天时表达水平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水平越明显,即在第14天、第28天5-HT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5-HT2A受体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LVE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通过上调5HT-2A受体的表达及抑制GFAP的表达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JWSNS)抗应激性抑郁效应及其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通道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chronic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MUS)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在造模前后测量基础糖水消耗量和体重的变化;离体海马脑片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损伤情况以及JWSNS含药血清的保护作用;运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记录模式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和平均开放时间的变化,Tillvision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CMUS可引起大鼠糖水偏爱度下降(P<0.01),JWSNS和MK801可提高应激性抑郁症大鼠糖水偏爱度(P<0.01,P<0.05),但对大鼠的体重无影响。JWSNS、20%JWSNS含药血清和MK801均能明显升高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海马光密度值,降低海马脑片损伤百分率(P<0.05,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JWSNS、MK801能明显降低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P<0.05,P<0.01);对NMDA受体通道平均开放时间无明显影响。JWSNS、MK801能明显降低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升高的游离Ca2+浓度(P<0.01)。结论JWSNS具有抗抑郁作用,NMDA受体可能是其药理学作用靶点之一,调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功能状态可能是JWSNS发挥抗抑郁效应的直接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