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疾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1]。若处理不当,可随时会危机生命,我科自2006-07~2009-07共收治13例破伤风患者,现将其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70岁。全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男性多发,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9例,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7例,症状不典型误诊3例,肌电图检查阳性率100%;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80%(20/25);肢体无力严重、合并呼吸肌麻痹以及治疗延后的患者疗效不佳占50%(7/14)。结论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吉兰-巴雷患者易误诊,丙球治疗疗效好但需及时,肌无力重、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     
正1疾病概况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人体,感染方式包括脐带感染和创伤感染两种。几乎人人都是易感者。2主要症状破伤风临床症状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点,包括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暂停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低血糖症1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血糖症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典型低血糖症诊断不难,但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时,则常会误诊为精神神经障碍、癫(癎)、脑血管疾病等.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机,甚者会危及患着生命.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06~2008-06间急诊及住院患者中误诊的11例不典型低血糖症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该病临床症状复杂,易造成误诊,若出现危象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4~2008年门诊及病区共诊治80例NG病例,其中原先误诊24例,误诊率30%,现对其误诊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探讨改良抗酸染色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收治的2例NB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例1患者以头痛、发热、视物成双等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例2患者以泌尿系感染为首发症状,起初误诊泌尿系感染;(2)2例患者起初误诊后均通过追溯流行病学接触史以及血清学检测确诊NB;(3)本文2例患者脑脊液(CSF)行改良抗酸染色均出现阳性。结论 NB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C)改良抗酸染色可以出现阳性,但同时还应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1例破伤风患者成功救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于各种开放性创伤之后,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等,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破伤风患者的关键。于2007-04我科成功救治1例破伤风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入院前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误诊原因,提高患者预后。方法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PIH)患者48例,误诊18例,总结PIH患者的临床特点、腰穿检查脑脊液测压结果;临床治疗采用大量补充生理盐水,严重患者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等措施。结果 18例患者均明确诊断,经10~15d治疗,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是一些临床症状的相对少见原因,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体格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基础,同时腰椎穿刺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夹层分离(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总结6例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自发性缺血性颈内动脉夹层分离(Spontaneous dissec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s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内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五联征。多数TTP患者起病急、病情凶险、体征多变,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并且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导致机体无法抵抗各种感染侵袭,继而危及生命健康的致命性疾病[1].AIDS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的机会性感染.HIV感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而复杂,10%以上的患者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2].我病区于2004-01~2006-10共收治10例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而后确诊为AIDS的患者.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均将患者顺利转入定点医院治疗,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经常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临床特征,部分患者起病急,病情较重,累及呼吸肌或严重心律失常会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挽救生命。本院2002-07—2010-03收治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3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8例,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实验组(感染)和对照组(未感染),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34例老年痴呆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38.2%)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26.5%)、上呼吸道感染(17.7%)。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性别、病程等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相关性,而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均为老年痴呆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年龄、抗生素使用、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均是导致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程较长,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相对较多且时间长,因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较多,为患者临床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治疗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为严重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置管较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感染率低,易于护理,临床应用较多。现就2008-09—2012-05神经内科391例行锁骨下脉置管患者血行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误诊率的精神疾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和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导致临床症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呈反复发作趋势,故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问题越来越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重视。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在门诊的误诊情况,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指导临床医师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尽量避免或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纳入专家门诊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了解其在门诊的就诊及误诊和漏诊情况,通过比较误诊组(包含漏诊者)和确诊组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可能原因。结果:双相情感障碍在专家门诊就诊患者中占31.5%。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共有177例,其中误诊组136例(76.8%),确诊组41例(23.2%),误诊为抑郁症者最多(70.6%)。误诊组患者首次发作更多的表现为抑郁发作(χ~2=5.206,p=0.023),并且病程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Z=-2.268,p=0.023);误诊组起病至首次治疗的时间较短(Z=-2.612,p=0.009)、而起病至确诊时间更长(Z=-3.685,p0.001),总病程更长(Z=-3.274,p=0.001),并且住院治疗的患者更多(χ~2=4.539,p=0.033),住院次数也更多(Z=-2.164,p=0.031);误诊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更多(χ~2=11.74,p=0.001),尤其抑郁发作时(χ~2=7.63,p=0.006),共病的发生率更高(χ~2=5.23,p=0.022);误诊组HCL-32评分更低(t=-2.564,p=0.011)。误诊组诊断为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较确诊组多(11.0%v.4.9%),并且误诊组最近发作情况表现为抑郁发作的患者较多(78.7%v.65.9%)。结论:门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误诊率高,常被误诊为抑郁症。误诊组患者首次发作更多的表现为抑郁发作,病程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更多,共病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患者对自身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情况明显认识不足,导致早期难以明确诊断,确诊所需时间更长,住院比率更高,住院次数更多。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避免或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日间难以抗拒的睡眠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甚至可以导致职业能力丧失,提前退休,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误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就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TBM)在我国是常见病,误诊为其它疾病的占62.5%,而其它病误诊为TBM的占22.5%[1]。往往因误诊而危及生命或遗留有严重后遗症,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我们在1993~1998年间收治TBM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标准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符合安得仲的诊断标准[2],都具有神经精神症状,通过腰穿脑脊液化验,提示糖和(或)氯化物低,并排除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临床确诊。同时通过胸片或其它检查发现合并有粟粒性肺结核7例,浸润型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通过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确诊合并颈淋…  相似文献   

18.
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脑梗死病灶分布与血管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现为眩晕的后循环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1-2].我们对我院近年来以眩晕症状首发住院并经MRI证实的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灶分布、血管形态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2006-12确诊的13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13例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口腔黏膜白斑、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应注重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小卒中与短期内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试图评估小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8-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834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恶化与未化组,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以调查问卷形式登记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结果共374例患者(7.47%)出现临床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和卒中病因成为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结论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是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分型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