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采用髋臼周围截骨术联合髋臼加盖术 ,截骨端以楔形骨块充分植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3 7例 47髋。结果 :随访 3 0例 ,3 8髋。随访 1 5~ 5年 ,平均 3 2年。按周永德评定标准 ,优 3 1髋 ,良 6髋 ,可 1髋。结论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头圆韧带重建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头圆韧带重建术治疗39例(44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结果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按照吉士俊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5髋,良6髋,可3髋,优良率达93.2%。结论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头圆韧带重建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1985年至2005年期间分别采用Salter截骨术、Pemberton截骨术和髋臼造盖成形术治疗6~1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62髋).结果 31例(33髋)获平均8.5年(2.5~15年)随访,根据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优17髋、良11髋、中2髋、差3髋,总优良率为85%.Salter骨盆截骨术组优良率为87%;Pemberton截骨术组优良率为83%,1例股骨头坏死;髋臼造盖成形术组优良率为85%,1例股骨头坏死,1例严重髋关节僵硬;同时行股骨粗隆下截骨的22例(23髋)中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和术后脱位.结论 正确选择术式是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病理变化和年龄.股骨粗隆下截骨能有效降低头臼压力,减少股骨头坏死和再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郑志永 《中国骨伤》2007,20(9):563-564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儿童骨骼发育性疾病,大于18个月的儿童需手术矫正,术中的准确操作、术后的正确护理和功能锻炼直接影响着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我院小儿骨科2002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加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加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93例(298髋),其中12髋发生再脱位,就其原因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93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中,双侧髋发病者105例,单侧髋发病者88例(左侧55例,右侧33例)。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12例(12髋)手术后再脱位的患者中,女9例,男3例;年龄216岁,平均5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生物臼盖并将其用于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方法采用异种皮质骨加工制成生物臼盖主体及生物螺钉,并将其应用于2~10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13例(16髋)。术后定期复查,随访终末时,采用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SeverinX线影像学评定标准评价复位后髋关节的功能及发育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8个月以上随访。随访终末时,Mckay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9髋,良6髋,可1髋,优良率为94%;SeverinX线影像学评定结果,优9髋,良4髋,可3髋,优良率为81%。本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再脱位、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再骨折、髋关节僵硬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临床初步观察,生物臼盖能有效维持复位后髋关节的稳定,增大头臼接触面积,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为髋关节的发育塑形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57-1562
[目的]通过MRI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患儿病变髋软骨性髋臼是否存在过度前倾,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软骨性髋臼前倾角(articaginous acetabular anteversion,CAA)并分析其发育演变。[方法]回顾性收集55例DDH儿童和222例正常儿童的髋关节MRI影像学资料。病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660个月,平均19个月。共有73例脱位髋、9例半脱位髋、10例发育不良髋和18例未受累髋。对照组:男132例,女90例;年龄3个月60个月,平均19个月。共有73例脱位髋、9例半脱位髋、10例发育不良髋和18例未受累髋。对照组:男132例,女90例;年龄3个月15岁,平均6.2岁。共444例正常髋,并以患者年龄(岁)为单位分为15个亚组。通过MRI测量各组髋关节的CAA,统计学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对照组各组间CAA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DDH儿童脱位与半脱位髋关节的CAA均大于未受累髋关节和正常儿童髋关节的CA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儿童脱位髋关节CAA大于发育不良髋关节的CA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儿童髋关节CAA在不同年龄组间不存在相关性(r<0,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髋臼后倾现象。[结论]DDH儿童脱位与半脱位髋关节的CAA是存在过度前倾的;正常的CAA在人们出生时就已完全形成,并且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改变。作者认为CAA更能反映髋臼的真实前倾角,采用MRI对DDH患儿的软骨结构进行评估可用于指导DDH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7~16岁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8髋)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缩短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旋转截骨+髋臼成形"的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个月摄片复查髋关节复位位置好,股骨头及髋臼形态基本正常。骨盆截骨植入骨块及股骨缩短旋转截骨断端已骨性愈合。髋臼骨质与周围骨质密度基本一致,无坏死征象。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7年。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1髋,良6髋,差1髋。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旋髂深动脉供应的髂骨穿支皮瓣设计与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对策;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发育性髋脱位髋关节囊中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研究;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35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25~60分提高到75~98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25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为94%。X线示无假体松动迹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可以解决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骨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短缩内翻去旋转截骨治疗52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58髋)。术后2年根据Severin影像学标准和McKay功能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5~80个月。术后2年,根据Severin影像学标准评价疗效:优36例,良15例,可4髋,差3髋;根据McKay功能标准评价疗效:优41髋,良14髋,可3髋。结论应用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但仍存在术后股骨头坏死情况,术前正确评估和手术精准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可调节支具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可调节支具在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患侧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三期可调节支具固定的方法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9例(68髋)随访1年6个月~7年2个月,平均40个月,1例1髋出现半脱位,58例(67髋)复位良好,3例(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优:26~30分28例(33髋),良:21~25分21例(25髋),可:16~20分8例(8髋),差:11~15分2例(2髋).[结论]三期可调节支具是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1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分析再脱位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1年3个月~7年随访.临床结果:4髋为优,5髋为良,2髋为可,优良率81.8%.[结论]正确判断病理改变、选择合适术式、精确的术中操作是发育性髋关节术后再脱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髋臼成形、股骨内翻短缩截骨结合内收肌切断或/及髂腰肌松解的一次性手术治疗大龄儿童DDH 22例(27髋).结果 22例随访1~5年,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81.5%.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8°,术后下降到20°.结论 根据大龄儿童患髋的病理改变选择联合术式的治疗方法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应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自1987年2月~1998年2月,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7~14岁)先天性髋脱位58例76髋,随访2~11年,平均5年2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前充分牵引;2术后应用中立位外展木板鞋加尼龙套皮牵引制动;3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4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6髋,占7.9%。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58例76髋中股骨头坏死29髋,占38.2%,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论Pemberton手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辅助手段较好地克服了髋脱位术后出现的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僵硬两大难题,并降低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髋臼指数,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价头、臼形态与相互关系及测量C-E角的优良率。结果患儿获得1~4年随访。治疗后患者的髋臼指数为21. 57±0. 24,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 02±0. 95(P 0. 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后1年为20/21(95. 24%),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21(14. 29%)(P 0. 01)。头、臼形态与相互关系及测量C-E角的优良率治疗后为19/21(90. 48%),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21(9. 52%)(P 0. 01)。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从而降低术后髋关节脱位、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 自 1989年 8月 - 1999年 8月 ,用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 (7~ 14岁 )先天性髋脱位 4 6例 (5 8髋 ) ,随访 2~ 9年 ,平均 5年 3个月。辅助手段包括 :①髂腰肌及内收肌切断 ,股骨髁上骨牵引 ;②股骨粗隆下旋转加短缩截骨 ;③单髋人字石膏制动 ;④髋关节早活动 ,晚负重 ;⑤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髋关节完全复位率10 0 % ,髋关节屈曲小于 90°者 4髋 ,占 6 9% ,按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 4 6例 (5 8髋 )中 ,股骨头坏死 6髋 ,占 10 3% ,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率。结论 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疗效确切 ,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8.
Salter截骨术与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Salter骨盆截骨与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运用Salter截骨增加关节包容,截骨纠正股骨近端畸形。对16例26髋进行了联合手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得到随访,按M ckay临床评价标准,优16髋,良6髋,中3髋,差1髋。[结论]该联合术式针对发育性髋脱位的病理,经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获得稳定、功能良好的关节。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Ⅱ型14例15髋,ⅠⅡ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9例下肢短缩3~6 cm.术前Harris评分(41.19±10.13)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50 min,输血2~4 U.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无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下肢延长2~6 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术后Harrs评分(84.71±9.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 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0.
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rubert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应用Pemlbert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共21例(24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9岁7个月(7~13岁6个月).术中根据股骨头脱位高度、前倾角和颈干角联合行股骨短缩截骨、去旋转截骨和近端内翻截骨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年5个月(4~10年),有18髋达到McKay临床功能评价的优或者良;所有髋关节的髋臼指数(或者Sharp角)、CE角和头臼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值恢复到正常范围;18髋的X线片评价达到Severin影像学评价的Ⅰ~Ⅱ级.新出现和在原基础上加重的髋关节活动受限9例,髋父节半脱位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结论]Pembenon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大部分可以得到一个临床功能优良、中心复位或包含良好的髋关节,同时需要注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