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雷公藤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复方雷公藤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  32 8例RA患者分为 3组 ,中药组采用复方雷公藤酒剂 ,西药组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中西药结合组同时应用上述中药、西药。疗程均 4周。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明显改善 (P <0 .0 5 ) ,中西药结合组对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晨僵改善时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治疗后组间比较 ,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在改善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显著 (P <0 .0 5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晨睡时间上疗效更好 (P <0 .0 1) ,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雷公藤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熄风方配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将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对各组疗效进行观察,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Webster量表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熄风方与美多巴合用对P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疗效,减轻美多巴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0):1382-1383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采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Webster评分及UPDR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6%,对照组87.76%;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ebster评分(11.46±4.03)分,UPDRS评分(56.13±6.03)分,对照组患者Webster评分(15.49±5.71)分,UPDRS评分(76.16±8.43)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多巴丝肼进行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的病症评分也得到明显改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熄风定颤丸对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纳入的60例PD患者按标准对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美多巴为基础治疗药,治疗组加服中药熄风定颤丸。通过对不同时点Webster总评分、PD主症单因子评分的变化进行疗效的比较,评估熄风定颤丸对PD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4、8、12周Webster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疗程延长,降低更加明显;治疗组对静止性震颤、强直、双手动作减少因子Webster单因子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定颤丸可有效降低PD患者Webster评分,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 0例 ,西药组 4 0例 ,中西药组 4 0例 ;中药组单纯中药保留灌肠 ,西药组单纯抗炎治疗 ,中西药组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抗炎治疗。结果 中药组治愈率为 2 5 .0 % ,总有效率为 87.5 % ;西药组治愈率为 17.5 % ,总有效率为72 5 % ;中西药组治愈率为 70 .0 % ,总有效率为 97.5 %。中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敦复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强直性脊柱炎(PSYX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9例PSYXA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9例)、西药组(67例)和中西药组(73例)。中药组给予敦复汤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中西药组同时给予敦复汤加减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63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疾病功能指数(BASFI)、患者整体评分(PGA)和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PLT)的变化;比较各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3. 1%,显著高于中药组的75. 4%和西药组的71. 6%(P 0. 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西药组脾肾阳虚证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 0. 05);其他临床症状中西药组评分改善均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 0. 05),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1. 45%,1/69)中西药组(8. 22%,6/73)西药组(16. 42%,11/67)。结论:敦复汤加减治疗PSYXAS的疗效与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无明显差异,具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低。敦复汤加减结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PSYXAS疗效优于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7.
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坚毅 《河北中医》2003,25(12):892-894
目的 观察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80例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通脉降脂饮组 (中药组 )、辛伐他汀组 (西药组 )、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组 (中西药结合组 )各 60例 ,观察 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5 ,P <0 .0 1 ) ,中西药结合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 >0 .0 5 )。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 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均明显 ,2药合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佳 ,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阳逐瘀定帕汤治疗阳虚风动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疗效。方法 62例阳虚风动型V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阳逐瘀定帕汤并美多巴治疗,对照组单独服用美多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6天对两组患者进行Webster评分及美多巴用量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后Webster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Web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美多巴用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美多巴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阳逐瘀定帕汤治疗阳虚风动型VP有显著疗效,并且可以减少美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健脾固肾安胎法治疗先兆流产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脾固肾安胎法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将先兆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 3组 ,中药组予健脾固肾复方中药治疗 ,西药组予HCG治疗 ,中西药组予中药结合HCG治疗。结果 :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P <0 .0 5 ) ,而与中西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观察结果说明健脾固肾复方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四川中医》2005,23(1):57-57
目的 :观察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胸痹合剂与西药同用为治疗组 ,并与单纯应用西药的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EPO)、骨髓象、肾功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腺嘌呤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 4组 ;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Hb、HCT、EPO水平、骨髓象、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变化。结果 :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提高肾性贫血大鼠的Hb、HCT及EPO水平 ,且中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 ,3组治疗组均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另外 ,中西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大鼠肾功能 (P <0 0 5 )。结论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肾性贫血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 ,对照组总有效率6 9%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 >0 .0 5 ) ;血脂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效果。设治疗组 6 2例 ,以中药补中益气汤合西药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 ,西药对照组 (38例 )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疗程 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7 2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3 16 % (P <0 0 5 )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白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5 ) ,球蛋白显著降低 (P <0 0 5 ) ,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中药便秘汤治疗便秘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中药便秘汤与西药 33%硫酸镁随机分配治疗 71例 ,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89 10 % ,西药组总有效率 85 2 % ;停药 10天观察中药组维持疗效 83 7% ,西药组 11 7%。两组疗效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药物对帕金森病(PD)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Hoehn—YahrⅡ。Ⅳ期PD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针刺加西药(美多巴)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西药(美多巴)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个疗程。疗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6%,对照组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UP—DRS评分: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个疗程后下降显著(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UPDRS评分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症状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药物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Webste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Webst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针刺夹脊穴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PD),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0.8%,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与西药相媲美,其毒副作用小于西药。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21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均常规服用美多巴等药物,治疗组并用电针与康复训练。治疗30天后两组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和Webster评定疗效。结果:UPDRS评分对照组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Webster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配合电针及康复训练能提高疗效,并能减少西药用量。  相似文献   

19.
戴新建 《陕西中医》2003,24(8):695-696
目的 :观察活血类中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1 0 0例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桃红四物汤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经临床验证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 90 % ,西药对照组总数有效率为 70 % ,两组疗效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 5 )。提示 :本方法具有益气养阴 ,活血通络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虎潜丸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84例肝肾阴虚型RA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62例),西药组(57例)和中西药组(65例)。中药组给予虎潜丸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中西药组同时给予虎潜丸加减、甲氨蝶呤片及来氟米特片,疗程均为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的肿胀和压痛评分(DAS28),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和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证评分;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类风湿因子(RF)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给药后的胃肠反应、肝损伤情况、白细胞减少、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GOT)及血小板(PLT)变化等不良反应情况,以考察各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9. 0%,80. 7%,92. 3%,中西药组显著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 0. 01),中药组和西药组无明显差异;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肝肾阴虚证(P 0. 05),其中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 0. 0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0. 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1. 61%,1/62)中西药组(7. 69%,5/65)西药组(22. 81%,13/57)。结论:虎潜丸加减治疗RA肝肾阴虚证的疗效与西药甲氨蝶呤片及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且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虎潜丸加减结合西药甲氨蝶呤片及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治疗RA肝肾阴虚证疗效优于西药甲氨蝶呤片及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