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直肠癌保肛术与Miles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uo FY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Chen G  Bai X  Wei XJ  Wu E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76-1178
目的探讨比较保肛术和Miles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6年12月572例直肠癌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03例患者接受保肛术治疗,169例接受Miles术。随访时间为0.5~25.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9.5年,随访率为76.2%(436/572)。术后总的局部复发率为6.7%(29/436),各种保肛术式为6.3%(20/317),Miles术为7.6%(9/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42,P〉0.05)。术后总的远处转移率为15.8%(69/436),各种保肛术式为15.7%(50/317),Miles术为16.2%(19/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42,P〉0.05)。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7.6%(295/436),其中保肛术为67.8%(215/317),Miles术为67.2%(80/119),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为72.5%(132/182)。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672,P〉0.05)。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与Miles术基本相当,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直肠癌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手术适应症,对40例经结肠慢传输试验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8例行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6例行结肠区段切除术,5例行扩大的左半结肠切除术,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术式治疗,患者取得不同的治疗效果,并存在不同的特点。(1)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组有效率为90.9%,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组有效率为94.4%,后者高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术中失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顽固性腹泻、尿潴留、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发生率均优于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肠部分切除术组(结肠区段切除术组+扩大的左半结肠切除术组)有效率为81.8%,低于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组,P〈0.05;其术后复发率高于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能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组,P〈0.05。结果表明,不同术式对慢传输型便秘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尤以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最为有效,具体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结肠慢传输试验、钡灌肠检查及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3.
中低位直肠癌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371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71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1例患者男224例、女147例。年龄21~99(平均57.9)岁。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病理诊断直肠腺癌361例.其巾高分化138例,中分化201例.低分化者11例,黏液腺癌11例,腺瘤癌变10例。TNM分期:Ⅰ期120例,Ⅱ期222例.Ⅲ期26例,Ⅳ期3例。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率85.7%(318/371),中位随访时间为5.8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4.3%).吻合口狭窄8例(2.1%):局部复发率为6.3%(20/318),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9.7%。结论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将32例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及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联合直肠黏膜缝缩术治疗内痔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优于单纯PPH治疗。  相似文献   

5.
Li SY  Liang ZJ  Yuan SJ  Yu B  Chen G  Chen G  Bai X  Zuo FY  Wei XJ  Wu E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70-1172
目的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1例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行套人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1例术后随访率为85.3%(197/231),中位随访时间为5.9年(2个月-14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3.4%),吻合口狭窄3例(1.2%),术后12—24周时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1%(10/197),肝转移率为15.2%(30/197)。肺转移率为2.5%(5/197),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71.6%。结论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既能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又可保留良好的肛门排便控制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中低位直肠癌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肛手术46例(保肛组),行传统Miles术14例(Miles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肛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Miles组(P〈0.0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对青年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8例低位直肠癌青年男性患者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调查其性功能.结果 68例患者中术后性功能障碍共发生22例,发生率32.35%,其中勃起障碍15例,射精障碍7例.6例Dukes A期患者均未发生性功能障碍,Dukes B期及C期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67%及38.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可以很好地保护青年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性功能,是一安全、有效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江油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76例患者资料,以其中39例采用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改良Parks手术)为对照组、37例采用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方案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肠道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得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SKCC肠道问卷总分、便频、便急及排便感觉异常得分、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肠道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症术中结肠前与结肠后两种胃空肠吻合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地将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肥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肠前组(20例)和结肠后组(20例)。比较两种术式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短期消化道症状。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结肠后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结肠前组[(163.4±28.1)min比(131.8±22.7)min,P〈0.05]。两组均未出现腹内疝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LRYGB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更加符合生理结构.但在术后短期疗效上结肠前与结肠后吻合术相当.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理想的治疗术式。方法 对86例低位直肠癌切除后经肛门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肿瘤下缘距肛缘6-7cm 62例,8-10cm 24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8-12周时排便功能控制良好,排便次数为1-4次/d,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d。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7%(3/81),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14/21)。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可避免腹部结肠造口,并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5 kg/m2者66例(肥胖组),低于25 kg/m2者1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271.5±51.2) min,明显长于非肥胖组的(252.1±53.6) min(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26.2±10.3)枚,少于非肥胖组的(30.3±12.4)枚(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7/66)和20.9%(3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相关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发生率(16.7%,11/66)高于非肥胖组(6.8%,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5%(1/66)和0.7%(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增加轻微并发症的风险,但并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硅胶囊隆乳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硅胶囊隆乳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年龄18~48岁。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同时均吸入七氟烷,术后两组患者静脉镇痛用药方案相同。术前1d及术后48h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情绪反应(虑、抑郁状态),使用QoR-40调查问卷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疼痛程度,采用Ramsay法评估镇静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麻醉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谵妄,术后30rain内镇静、头晕、恶心、呕吐、复视、幻觉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48h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HAD—A)评分、抑郁(HAD—D)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QoR40总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术后48hQoR-40情绪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拔管后30nlin时疼痛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30rain镇静评分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谵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min内未见头晕、恶心、呕吐、复视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硅胶囊隆乳术患者手术后早期(48h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评分(HAD—A)、抑郁评分(HAD—D)及QoR40情绪状态评分,减轻患者拔管后30min时疼痛VAS评分。提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硅胶囊隆乳术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早期焦虑/抑郁情绪反应,提高术后恢复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为92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肥胖组),73例BMI<25(非肥胖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组[(203±12)min vs.(174±6)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可延长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但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也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为肥胖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与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LRYGB治疗的1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糖、血脂及营养指标,记录减重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7~62(42.4±10.7)岁,BMI28.7~57.4(34.9±6.9)kg/m2。全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功能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好转(均P〈0.05):临床完全缓解率为77.8%(14/18),总有效率为100%(18/18)。术后3个月时患者血脂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营养指标手术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YGB可以有效地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联合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n=31)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行开腹手术,Ⅱ组(n=31)在FTS理念指导下行开腹手术,Ⅲ组(n=30)在FT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手术。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抽取外周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红蛋白(Hb)等。结果:3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CRP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CRP升高更明显(P<0.01),与Ⅲ组相比,Ⅱ组升高明显(P<0.05)。术后第3天3组患者ALB、PRE、TRF、RbP、Hb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减低,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减低更明显;与Ⅲ组相比,Ⅱ组PRE、TRF、Hb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天,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术前(P<0.05),较第3天升高(P<0.05);Ⅱ组各项指标较术后第3天有所升高(P<0.05),且较Ⅰ组升高明显(P<0.05);Ⅲ组患者PRE、TRF、Hb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他指标较术后第3天升高明显(P<0.05)。结论: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可更有效缓解术后炎症反应,维持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对术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肌松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90例诊断为鼻窦炎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按时追加肌松剂,Ⅲ组不追加肌松剂.麻醉诱导:Ⅰ组以芬太尼2 μg/kg,Ⅱ、Ⅲ组以舒芬太尼0.2 μg/kg,3组均以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组均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3 μg/ml及瑞芬太尼血浆药物浓度4 ng/ml,Ⅰ、Ⅱ组每30 min追加罗库溴铵0.2 mg/kg,3组均于收缩压超过100 mm Hg且持续〉5 min时增加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药物浓度,每次0.5 ng/ml.记录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前即刻、手术开始后10 min和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野出血评估分级、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术中增加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的病例数.结果 3组患者各时点MAP与诱导前相比均降低(P〈0.05).Ⅰ组手术开始后10 min的MAP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Ⅰ、Ⅱ组长于Ⅲ组(P〈0.05).Ⅰ组患者中增加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的例数(23例)明显多于Ⅱ组(10例)和Ⅲ组(11例)(P〈0.05).3组术野渗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不依赖完善的肌松,术中提供充分的镇痛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技术改进后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传统组30例及改良组2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传统组采用传统PD方式手术,而改良组采用PPPD术式,探查时先离断胆管,直接显露PV及SMV;胆胰内引流;胰肠吻合采用套入式单层吻合法。结果改良组在探查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或P<0.01),术后改良组发生胰瘘1例(3.6%),明显优于传统组的7例(23.3%)(P<0.05)。但改良组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6例(21.4%),明显多于传统组1例(3.3%),经保守治疗后均获缓解。术后改良组死亡1例(3.6%),与传统组4例(13.3%)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D改良术能降低胰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与腹腔镜辅助Brillroth Ⅰ式吻合的近期疗效,探讨三角吻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开展的50例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加三角吻合的临床资料(三角吻合组),并以同期开展的43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加Brillroth Ⅰ吻合作为对照(BⅠ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角吻合组切口长度[(3.4±0.4)cm]和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1.0)]小于BⅠ吻合组[(6.9±0.8)cm和(4.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三角吻合技术安全可行,在切口美观和舒适度方面较腹腔镜辅助下Brillroth Ⅰ式吻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Bo例,随机分成S组(生理盐水组)和D组(右美托嘧啶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约3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DEX0.6Hg/kg.s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间点的HR和MBP,患者停药至呼吸恢复、睁眼及拔除气管导管所需时间及相应时间点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停药至恢复定向力和AIdrete评分》9分所需时间.以及发生术后寒战、躁动及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D组患者HR和MBP在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mt波动较S组小(P〈0.05).拔管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较S组低,拔管时间延长(P〈0.05),但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Atdrete评分≥9分的时间与S组相当(P〉0.05),呼吸恢复和睁眼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与S组也无差异(P〉0.05),s组患者发生术后寒战和术后躁动的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术后寒战和躁动的发生.并且不会影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及停留在手术室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