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目的 对比腹主动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肾下型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部分手术高危患者能够耐受腔内修复术.  相似文献   

2.
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8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腔内修复组和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情况。腔内修复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5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开放手术(21例)与腔内修复术(14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前评估、手术、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腔内修复组年龄较高(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较开腹手术低(P〈0.01),所需营养支持、监护、卧床时间短(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治疗较为安全,创伤更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适合于高龄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适于年轻、合并症少及无法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治疗组(15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19例)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腔内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手术组(P=0.005、P=0.015),腔内组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手术组明显缩短(P〈0.0l、P:0.001)。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组(P〈0.01)。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腔内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20);术后第5天红细胞计数及血肌酐水平在腔内组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1、P=0.034)。结论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近期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2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随访情况以及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内修复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住院费用腔内修复组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的特点,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开放手术组6个月生存质量优于腔内修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血管腔内修复术(vascular edovascular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RAA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近年发表的中文期刊.对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1篇随机对照试验(RCT),8篇队列研究共24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放手术比较,血管腔内修复术可明显降低术后30 d死亡率[OR =0.47,95% CI(0.39,0.57),P<0.01]和并发症发生率OR=0.47,95% CI(0.39,0.57),P<0.01.血管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在术后早期再手术率[ OR=0.86,95% CI(0.55,1.33),P=0.5]及中期死亡率[OR=1.24,95% CI(0.46,3.37),P<0.6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适的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腔内治疗是可行的,并且逐渐显现出相对传统开腹手术更大的优势,短期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11年7月,收治4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其中40例行腹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开腹组),8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腔内隔绝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瘤颈长度≤2 cm构成比、瘤颈成角≥60°构成比、髂外动脉严重扭曲构成比、术前收缩压、术前合并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对两组患者输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二期手术率、术后24 h内死亡率和术后30 d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24 h死亡率、术后30 d死亡率以及非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手术时间、输血量、重症监护时间、二期手术率及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隔绝术对解剖条件良好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在输血量、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已有几个研究比较择期开放和血管腔内方法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预后,而结果并不一致。方法进行随机效应meta分析对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30天死亡率和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率进行比较。以优势比(ORs)、加权平均差异(WMDs)或者log风险比(HRs)等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事件终点。结果42个研究共21178例患者(开放10855例;血管腔内10323例)被纳入。在择期手术组(20715例),血管腔内方法的重症监护时间较短(WMD-36h;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亦较短(WMD一5.4d;P〈0.001)。心脏并发症(OR1.76;P=0.00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OR4.01;P〈0.001)在开放手术后更常见。在血管腔内组,30天死亡率较低(OR0.46;P〈0.001)。血管腔内手术的远期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也较低(HR0.39;P〈0.001)。对于破裂性腹主动脉瘤(463例),这种微创手术的重症监护时间较短(WMD-100.4h;P=-0.005),30天死亡率也明显为低(OR0.45;P=0.005)。结论血管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和30天死亡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更远期,其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但总体死亡率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23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生存质量以及与住院相关的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F-36量表评估显示术后6个月开放手术组生活质量优于腔内治疗组,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腔内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住院费用腔内修复组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的特点,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开放手术组术后6个月健康生存质量优于腔内修复组.  相似文献   

10.
Chen Z  Wang S  Tang XB  Wu ZM  Kou L  Liu H  Li Q  Yang YG  He N  Zhang Z  Jia YF  Wu Q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0):869-872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随机入组既符合开放手术又符合腔内修复指征的腹主动脉瘤患者84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及腔内修复.其中腔内修复组48例,男性42例(87.5%),女性6例(12.5%);年龄50~83岁,平均70.8岁.开放手术组36例,其中男性31例(86.1%),女性5例(13.9%);年龄50~80岁,平均67.4岁.对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t=9.863,P=0.000)、术中出血量(t=4.647,P=0.000)、术中输血量(t=3.334,P=0.002)和住院时间(t=2.327,P=0.022)、住院费用(t =2.314,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6个月,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x2=0.480,P=0.488)、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x2=0.664,P=0.415)及病死率(P=0.429)、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x2 =0.128,P=0.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但有较高的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生存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尚需更长时间随访及更大的样本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neurysm,r AAA)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与开放手术早期结果,评价EVAR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r AA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与否、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术前死亡组(n=20)、EVAR组(n=14)和开放手术组(n=14),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VAR组和开放手术组在瘤体直径、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EVAR组入院至检查时间为(1.2±0.8)h,与开放手术组(7.5±7.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EVAR组检查至手术时间为(1.8±1.3)h,与开放手术组(16.8±17.7)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死亡组入院至死亡时间与EVA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EVAR组手术时间为(2.3±0.7)h,与开放手术组(5.6±2.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2.9±279.3)ml,与开放手术组的(3 528.6±3 252.3)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输血量为(985.7±2 148.7)ml,与开放手术组的(3 100.0±2 285.1)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EVAR组的住院时间为(7.1±2.7)d,与开放手术组的(13.7±4.9)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总费用为(20.9±5.8)万元,与开放手术组的(10.1±11.5)万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结论缩短院内抢救准备时间,是r AAA成功救治的要点。EVAR应作为r AAA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12例RAAA病人资料,对EVAR组和开放手术(OSR)组围手术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VAR组和OSR组30 d病死率分别为12.3%(8/65)和12.8%(6/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干预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和OS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1.7)h和(7.2±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7.7±433.9)mL和(2721.3±211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红细胞量分别为(2.2±4.2)U和(7.2±3.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血浆量分别为(147.7±324.6)mL和(1121.3±75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ICU时间为(6.9±8.0) d,低于OSR组(8.6±8.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EVAR组住院时间为(13.3±10.4) d,低于OSR组(21.8±1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AR治疗RAAA有与OSR相似的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而EVAR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更短的住院时间。EVAR治疗RAAA是合理、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内腹主动脉瘤(AAA)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09年1月国内临床中心以中英文公开发表的AAA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情况的非随机对照(NRCs)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结果 6篇NRCs资料质量评分为18.83±0.98.与开腹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术中失血量(WMD=-689.24 mL,95%CI为-1 077.61~-300.88,P<0.05),术中输血量(WMD=-440.01 mL,95%CI为-488.96~-391.06,P<0.05),术后禁食时间(WMD=-5.21 d,95% CI 为-6.23~-4.19,P<0.05),术后ICU观察时间(WMD=-1.79 d,95% CI 为-2.21~-1.46,P<0.05),术后住院时间(WMD:-5.19 d,95% CI 为-7.09~-3.28,P<0.05)均显著减少.两种治疗方法 的手术时间(WMD=-35.86 min,95% CI 为-85.01~1 3.28,P=0.15)及并发症发生率(OR=0.92,95% CI 为0.55~1.53,P=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内NRCs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腔内修复治疗AAA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在手术时间及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12例RAAA病人资料,对EVAR组和开放手术(OSR)组围手术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VAR组和OSR组30 d病死率分别为12.3%(8/65)和12.8%(6/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干预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和OS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1.7)h和(7.2±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7.7±433.9)mL和(2721.3±211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红细胞量分别为(2.2±4.2)U和(7.2±3.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血浆量分别为(147.7±324.6)mL和(1121.3±75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ICU时间为(6.9±8.0) d,低于OSR组(8.6±8.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EVAR组住院时间为(13.3±10.4) d,低于OSR组(21.8±1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AR治疗RAAA有与OSR相似的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而EVAR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更短的住院时间。EVAR治疗RAAA是合理、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方法对已施行腔内治疗的 7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讨论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结果及预后。 结果  71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1 0 0 % ,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原发性内漏 8例 ,神经并发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 1例。一过性缺血性肠炎 2例。无肾动脉梗死、肢体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 (2 6± 5)个月。围手术期病死率 1 3 % (1 /71 ) ,总病死率 4 2 % (3/ 71 )。死亡原因 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1例为急性心功能衰竭。随访过程中发现 3例原发性内漏转为持续性内漏 ,另发现继发性内漏 4例。本组患者 1个月后内漏发生率 9 8%(7/ 71 )。 2例继发性Ⅰ型内漏随访中瘤体增大 ,1例进行二期腔内治疗。 结论 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技术操作可行、效果肯定的优点 ,内漏血是该技术主要并发症。对漏血量及瘤体有增大趋势的内漏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23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网顾性分析.手术组141例,男性118例,女性23例;腔内治疗组82例,男性66例,女性16例.对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随访中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SF-36量表评估显示术后6个月开放手术组优于腔内治疗组,术后2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腔内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住院费用腔内修复组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的特点,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开放手术组6个月健康生存质量优于腔内修复组.  相似文献   

17.
ǻ���޸������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例病人采用全麻,在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下用跨肾动脉支架分叉型人工血管对腹主动脉瘤进行了腔内修复术,结果手术中DSA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术后1周及分别随访3和9个月,螺旋CT检查提示腔内人工血管无移位扭曲,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跨肾动支架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